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张仲景的《伤寒论》 开创六经辨证 是怎么回事?简单介绍一下

张仲景的《伤寒论》 开创六经辨证 是怎么回事?简单介绍一下

时间:2020-01-03 04:55:28

相关推荐

张仲景的《伤寒论》 开创六经辨证 是怎么回事?简单介绍一下

《伤寒论》创造性地完成了中医学中六经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所以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医学名著。

六经辨证论治,是把各种外感病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种不同的类型。再根据这些不同的类型,确定治则,选方用药。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实际是各脏腑、各经络之间的病理反应。由于这些脏腑、经络,属性有阴阳,部位有浅深,病情有寒热,病机有虚实,这些反应就形成了不同的综合症候群。

因此,六经辨证,实际是包括了脏腑、经络、气化、八纲在内的综合辨证。

下面简明而具体地介绍一下六经辨证的要点。

太阳病

太阳主卫外,所以太阳病是表病。足太阳的经脉上额交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抵腰,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所以太阳受病,不能卫外,又邪入经络,就会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病在表,应当发汗。有汗为太阳中风,宜用桂枝汤;无汗为太阳伤寒,宜用麻黄汤。又因膀胱是太阳之腑,所以太阳的变证,有时能“热结膀胱,其人如狂”。

阳明病

阳明主里,所以阳明病是里热病。里热外蒸,就不恶寒,反恶热。腹满、便秘的为阳明腑证,宜攻下,可选用三承气汤;自汗、口渴、脉洪大的,为阳明经证,宜清热,用白虎汤。阳明腑为胃与大肠,所以其病理是“胃家实”。足阳明的经脉起于鼻之交中,下循鼻外,手阳明的经脉夹鼻孔,故凡出现口干、鼻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是热在阳明经络,是必衄之征。

少阳病

少阳为少火,喜条达不喜郁闭。少火被郁,就口苦、咽干、目眩。兼目赤、耳聋、胸中满而烦的,为少阳中风;头痛发热、脉弦细的为少阳伤寒。手、足少阳的经脉,分别布膻中,循胸胁,所以外邪袭入少阳的经络,又能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半表半里的症状。治宜散郁火、枢转少阳,与小柴胡汤。

太阴病

脾脏属太阴,凡脾脏虚寒,不能运化,出现腹满而吐、自利不渴的,就是太阴病。治法当温中祛寒,宜四逆辈。足太阴的经脉,从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所以太阳病误下,外邪陷入太阴,经脉壅滞时,能出现腹满时痛,或大实痛。治宜和太阴、通脾络,选用桂枝加芍药汤,或桂枝加大黄汤。

少阴病

少阴是心、肾二脏,藏精而主火。凡心肾两虚,脉微神衰的,就是少阴病。治宜急救回阳,选用白通汤、四逆汤等。也有肾水亏虚,导致心火炽盛,心中烦,不得卧的,这是少阴病的变型,宜育阴泄火,用黄连阿胶汤。手少阴的经脉上夹咽,下膈络小肠,足少阴的经脉循喉咙,所以病在少阴的经络,能出现咽痛,或下利便脓血。咽痛的,选用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等。下利便脓血的,用桃花汤,或用刺法以泻经络之邪。

厥阴病

厥阴之脏为肝与心包,中藏相火,阴中有阳。所以其为病是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如消渴、心中痛热的,宜清上温下,可与乌梅丸。肝的经脉与督脉会于颠,若肝气夹寒浊上冲,干呕、吐涎沫、头痛的,宜温肝降浊,用吴茱萸汤。有厥阴热邪,奔迫于大肠之间,出现热利下重的,宜用白头翁汤。

以上六经,太阳、阳明、少阳,是三个阳经;太阴、少阴、厥阴,是三个阴经。阳经都属实属热,以发热为特点,是腑病的反应,治疗或汗,或下,或清,都以驱邪为主。阴经属虚属寒,以无热恶寒为特点,都是脏病的反应,治疗或温,或补,以扶正为主。

这样,六经在《伤寒论》中,对于辨证来说,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六经辨证,除了上述作用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指出了三阴三阳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因体质的差异、宿疾隐患、治疗经过等,出现各种不同的兼证、夹证、变证和相互转化等。这就使伤寒的治法更加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加之理法严格,方药简练,所以凡真正掌握了六经辨证施治之后,就不仅能治各种外感病,也有助于治疗一切杂病。正因如此,所以历代医家,无不奉为规范,并推崇为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如果觉得《张仲景的《伤寒论》 开创六经辨证 是怎么回事?简单介绍一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