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教育孩子该不该严格?

教育孩子该不该严格?

时间:2022-12-09 04:01:02

相关推荐

教育孩子该不该严格?

育邻梦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严格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让孩子从小养成知纪律、守规则,促使孩子形成成长敬畏之心。

教育孩子该不该严格?这个答案显而易见是肯定的,必须要严格。但是,教育严格的前提是“严于律己、宽以带娃”,简单的说就是先家长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行为一致性,而后严格要求孩子模仿、学习。教育活动的关键就是示范与模仿,也就是师长示范、孩子模仿。所以,教育严格要求孩子关键在于给予确定性的示范,简单的说就是从自身言行说一不二开始,引导孩子建立起边界意识,让孩子的学习、成长活动有规可寻。

示范练习

1、教育的核心是示范、引导

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家长或师长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引导孩子成长进步的过程,是一个人点亮、点燃另一些人的活动,教育活动最高效的方式是“言传身教”。自人类诞生之初,就摸索出了“言传身教”这个为教之道,原始人的狩猎、采摘等一系列活动均通过“手把手”的亲传教导,而今我们能够见到类似的场景就是狼群中头狼带领群狼捕猎的行为。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一方面说明基因遗传对人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深刻的反应出家长或师长的行为示范对于孩子成长导向的重要作用。新生的孩子如同“白纸”,除了健全的身体几乎“一无所有”,他们的生活不能自理、他们没有任何思想,孩子的一切生活行为习惯具是后天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模范家长、师长的言行而获得的。因此,我们能见到出生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如果将他们置于不同的成长环境,他们就会习得不同的生活习性、养成不同的言行习惯、拥有不同的文化信仰,成为不同民族的人。

《狼孩的故事》

19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个山村里,人们发现狼群里有两个人类孩子。

人们打死了狼后,在狼穴里发现两个狼孩,大的八岁叫卡玛拉,小的两岁叫阿玛拉。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 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 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阿玛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马拉活到十六岁,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画龙点睛”,学习是人生成长进步的基础,是人生成龙、成凤的必经之路,而家长或师长就是那个“点睛”之人。能够完成“点睛”任务的人首先自身须具备良好的行为素质,比如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首先家长无论工作与否就需要坚持早睡、早起的习惯;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好好写字,就需要家长带头学习、写好字......总之,作为孩子人生之中第一任老师的家长,您需要与孩子同步成长,为孩子做好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为孩子做好积极正向的示范、引导。

学习习惯是学习好的前提

2、家庭环境塑造人生

家庭是人类活动的起点,一切生产活动最终为的也是家庭的幸福生活。家庭教育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古老、最基础的教育活动,也是人生成长过程最早接受、终身接受的教育活动。家庭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开展好家庭教育就是落实好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言传身教”,也就是传承和示范,家长用自己切身的生活实践指引孩子成长、进步。家庭教育的主轴是传承德育,核心内容是教导孩子融入社会生活的礼教、民族风俗习惯等。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给予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歌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来到社会大家庭中所融入的第一个、伴其一生的活动集体就是家庭。家庭是每个人获取成长能力最初的源泉,是人生一切成长行为的基石,家庭给予孩子成长所必须且无私的爱与成长资源保障,家庭教育引导孩子成长最终实的目标就是给予孩子们独自融入自然社会生活的能力。家庭教育影响孩子在家的成长行为,为孩子提供社会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训练,让孩子走出家门后能自如应付外在世界所面临的挑战,比如在家学会和家长交流的孩子,跟同伴交流时,可以不必从头再开始练习,其他行为、技能和知识也一样。孩子把在家中学到的东西带到与同伴儿相处的群体中去,如果这些东西跟其他孩子在家里学到的东西一样,属于共性的行为孩子就会将它们保留下来并加强练习。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没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没有信仰差别,无贫富、贵贱之分。但是,放眼四周您就会发现,这个社会还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就在于人们学或者不学、学习的方向和学习内容的多寡。俗话说:“人不学无智,无智者愚。”,人生产生“智”与“愚”的第一个分叉路口就是家庭教育所形成的,家庭教育就是影响每个孩子学识成长最前沿的那一份儿,当孩子开始上学时【约7岁左右】,就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不同孩子间的智力成长差距、自主行为能力的高低,而这些差别仅仅是个开始,它们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引导孩子时间管理

家庭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为孩子授渔,也就是教导孩子学习成长的基本方法。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孩子通过模仿习得独自生活的能力,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孩子养成独自生活的技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孩子【后】独挡乾坤生活的智慧。人生的学习成长不同于饥渴时所摄入的食物和水,不能立刻有温饱的感觉,学习知识文化是为明天的生活储备能量,今天“学以致用”用的是昨天获得的技能。孩子的成长过程是缓慢的,从怀孕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开始了学习成长。出生之后,学习更是成为了孩子最核心的工作,而孩子所有学习活动的本质就是为孩子二十年之后独自生活、独挡乾坤打基础。社会随着时光一刻也不停息的在向前发展,生活时刻都在发生变化,适应生活最好的能力就是适应力与应变力,给予孩子独立生活技能的本质就是引导孩子学会应对一切生活挑战,教导孩子应对世界的千变万化的能力。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家长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孩子的情景正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上演,孩子的学习题目让身为大学高才生的父母“摸不着头脑”的例子比比皆是。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基点和终点,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更是学校教育的前站、补充和放大器。有家长认为应将孩子的学习成长交给学校,孩子上了学了,只要做好孩子学习中的“后勤部长”保障孩子身体健康、吃饱穿暖即可。于是将孩子的学习成长事项全权托付给了学校和老师,殊不知正是因为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撑、配合,学校是不可能独自把孩子教育成才、成人的。学校教育提供的是标准化的服务,有区别也仅仅是孩子上课时与老师距离的远近,然而教学活动中同班孩子在学习上所呈现出的高低起伏“天壤之别”,关键在于每个孩子成长在不同的家庭,享有的家庭教育不同。专家认为,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从提升自身素质开始为孩子成长做榜样,家庭教育需不断与时俱进,家长只有努力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适应孩子成长需求、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成长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导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我们对孩子提出诸多要求时,请先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经做到?让孩子学习自己是否有拿起书本学习呢?如果您自己的未能做到的事情,您让孩子做到他们会怎么想,孩子内心会平衡吗?要求孩子有修养、有礼貌,而自己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合适吗?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镜中影”,透过孩子就能了解其父母的为人和修养。也就是说,作为父母应该先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之后再要求孩子模仿自己的言行习惯。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想要培养高素质的孩子,仅仅靠说教是根本行不通的,关键还是调整孩子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世界上有众多学科,却唯独没有为人父母的科学,这是因为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针对孩子的家庭教学活动需要父母与孩子们一起从做中学、与孩子一起成长。教育从来都是双向的,我们教导孩子认知世界,孩子也会反馈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看待世界的角度,让我们能去重新审视、认知自我与世界。

陪伴孩子阅读学习

3、教育活动应连贯一致

家是一个小社会,家庭成员拥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因此对待家庭中相同的事物会出现不同的见解与解答方案,比如对于如何教导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应避免多头教导。家庭成员中每个人因各自的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自然会对孩子的教导活动有不同的见解,比如妈妈会细心的照顾孩子,让他们生活无忧无虑;爸爸会认为孩子应该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祖父母会认为生活中应该满足孩子几乎所有要求,不能让孩子受委屈。如此,家庭中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都有不同见解,认为孩子应该按照自己的引导方式成长。

生活中,如果您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主茎的顶端生长很快,侧芽生长很慢或潜伏不生长,这种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阻止侧芽萌发或抑制侧枝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这现象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但不同植物差异很大。向日葵有很强的顶端优势,其侧芽一生中都处于潜伏状态;稻、麦顶端优势较弱,能长出许多分蘖;灌木顶端优势极弱,几乎没有主茎与分枝的区别。是的,您或许已经发现了,顶端优势越明显的植物会长的更为高大,而那些顶端优势没那么明显的植物则不会长的很高。

人生的成长活动无论是精力,还是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精力与时间内每个人都必选择对于自己更为有利的方式才能获得更好的人生,比如选择投身种植、养殖业的农民肯定是没精力弄懂金融学的;选择运用文笔照耀他人成长的作家就必然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取物质生活资源......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必定有一个中心,也必须有一个中心,家庭教育引导孩子成长的历程中同样需要顶端优势,也就是说在教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做到对教导孩子成长的意见统一,避免多头教导给孩子造成成长方向上的迷失感。同时,如果家庭成员对于教导孩子成长有不同的方向,那么孩子就会选择相对舒适的区域,更有甚者孩子还会在不同家长间“打游击”。如果孩子学会了如何在不同家长家“打游击”,那么无论是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还是家长教导孩子都会造成无尽的麻烦。

家庭教育应连贯一致。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成长不怕走错方向,就怕半途而废。人生成长路本没有方向的对与错,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坚持,“三心二意”是不会获得好收成的。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小猴子掰玉米》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

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导孩子成长的活动是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事业,从孕期开始直至孩子成家立业父母都还在管教。但是,越是长久的事业越需要耐心,教导孩子成长同样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某天想到一个好主意就给孩子试一试,过后看见别家教育孩子的方法不错又借来用一用,如此反复不连贯对于孩子的教导最是百害而无一利,比如和孩子约定早起,如果坚持不到两天就放弃。那么,之后孩子就会以各种方式推掉所有不合心意的被管教方式。

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4、教导孩子成长,应善用孩子自身的“闪光点”

“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也都是与众不同的,在他们身上各具特长,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比如有些孩子善于表达,讲话清晰明了;有的孩子运动灵巧,对于很多动作都能一看就会;有孩子善于组织活动,每每有一群孩子时,他们都能成为群体的核心领导者......作为家长或者师长应尽可能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独特的“闪光点”,用这个“闪光点”照亮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进步,毕竟用灯点亮灯比重新点亮一盏灯更容易。

用孩子自有的“闪光点”其成长自信。孩子成长路上最为普遍的特性就是期待“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也就是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他人的认可,孩子的行为最希望能够获得父母的认可。教导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引导孩子感知到“我能”,教导孩子成长的目的就是使孩子相信“我能”、形成成长自信。“我能”是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大的动力之源,相信“我能”的人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给予孩子成长自信。人生成长最大的动力源于“我能”,教导孩子需要给予孩子做基本的东西就是帮助孩子生成成长自信。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您也许早已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孩子时常会问您“****看我完成了****,我棒不棒?”、“今天我在学校里获得了****”......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自信最基础的活动来源。所以,爱护孩子的老师多采用鼓励孩子、给予更多的成长奖励,比如给予游戏表现好的小朋友小贴画、给予爱讲话孩子展现自我的机会、经常组织校园运动会......让孩子们能有更多机会用自己的努力换取“荣誉”。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应给予孩子成长方向上的引导,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应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有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生活中也可以请孩子帮一些小忙,然后给予他们表扬,以此激励孩子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为孩子建立成长自信打基础。

孩子成长路上会经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战胜这些困难和挑战最好的方式就是拥有成长自信、相信“我能”战胜它们。人类婴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学习了,没一点小进步都能使孩子受到“欢欣鼓舞”,能够得到鼓励的行为更是成为激励孩子继续前行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自信。所以,教导孩子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发现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优点,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励就会是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前行。人生成长路是漫长的,成长中的每一刻都是重要的,成长行为中那些能够被他人肯定的行为,每个人都愿意继续保持。所以,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对成长充满信心,相信“我能”的好孩子会越来越好,而那些总被批评的孩子就真的成为了“坏孩子”。

人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激励孩子自主完成成长任务,让他们感知“我能”给予他们成长自信是引导孩子最好的方式,比如引导孩子学习走路,最佳方式是牵引着让孩子跟着走,也就是借给他们必要的外力,而不是完全帮他们“代劳”。所以,生活中那些自立能力强的孩子往往是平日被给予更多独自练习机会的孩子。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

如果觉得《教育孩子该不该严格?》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