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记原五机部20院院长杨荫桐(下)

记原五机部20院院长杨荫桐(下)

时间:2022-11-06 03:38:17

相关推荐

记原五机部20院院长杨荫桐(下)

口述:蔡寅生 文字整理:刘晓峰

155加榴炮的开拓者之一

其实双35引进还不是最难的,军方与工业部门联合引进,他们引进硬件,我们引进软件和设备,军民共建。然而,GC-45型155加榴炮的引进就没有那样的待遇了。使用部门虽然不反对引进,但却不同意列装,逼得兵器部自掏腰包,这在中国国防技术引进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此外,对于该火炮的技术业内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一些专业人士怀疑它的先进性与成熟性。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了155引进的道路十分坎坷。在五机部领导大力支持下,经过军委领导的批准,155火炮系统技术与生产线设备成功引进了,但是,前面的路上还有许多难题。引进的技术需要消化吸收,需要技术攻关、科研试验,需要鉴定,都需要花大钱,钱从何来?验收引进的生产线设备也需要试制一定批量,这钱又从何而来?还有试制出来的炮和弹谁来接收?这都是摆在杨院长与李局长面前的大难题。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155终于得到了天助,总参破天荒地将国内不列装的155炮定为国庆阅兵项目,参加了国庆50周年阅兵,促成了新的生产线的建成验收,促成155完成了技术鉴定。

155的第二大难题是技术上的。该项新技术面世不久,确实不太成熟,引进的图纸中有不少错误,特别是枣核弹,问题更多,弹形奇特,工艺性不太好,射击精度较差,射程不达标等。为此,兵器部为155引进工作确立了“以我为主,不等不靠。科研为主,仿制为辅”的指导方针。既把引进当成学习的机会,也把它作为科研工作对待。一方面仔细消化,弄清原理,进行反设计。另一方面,要发现其中的差错,改进设计,攻克技术难关。在生产工艺方面也不能照抄照搬,而是根据中国实际的生产条件重新编制生产工艺,制造工、卡、量具。所以,155火炮国产化的过程就是一个边学习、边消化、边研究,边改进、边建生产线、边试制的再开发、再创新的过程。

实践证明,“以我为主、科研为主”的方针,大大调动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给他们创造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他们用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纠正了原图中的很多错误,解决了原来设计中没有解决的难题。为了解决关系着155毫米火炮前途命运的精度问题,总师系统多次组织技术分析会,请全国知名的专家出主意,想办法。弹厂炮厂齐心协力,潜心钻研,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了53次398发试验,1989年1月在国家靶场通过了地面密集度鉴定试验,达到了国防科工委下达的指标要求,使整个系统产品国产化后的性能超过了原设计水平,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杨荫桐同志参与了设备引进考察与技术攻关的全过程,他陪着布尔博士等专家在靶场参加试验,陪同专家在国内讲学传授不同于俄罗斯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不辞辛苦,深入科研生产现场指导工作,为155项目的引进与国产化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155项目最头痛的问题还在于此炮国内不装备,出路在哪里?自掏腰包花了钱,引进的技术置之高阁,怎么交待?炮厂一面试制成功自走炮,一面安排了自行炮的科研,在北方公司的积极努力下,没想到在自行炮上打开了外贸出口的大门,接着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成就了今天155的辉煌。

回顾155项目引进的全过程,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就像在雾霾中摸索前进。试想,引进一种技术不够成熟、国内不装备、国际市场前途未卜的火炮,这需要多大的胆量、多大的魄力,多大的远见?在漫长、崎岖的道路上摸索前进,需要多么大的定力与意志力?杨院长与李局长他们冒了多大的风险?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

​他们是兵器工业的奠基者

现在云开雾散,155一片阳光灿烂。亚洲最先进的火炮与弹药生产线建成了,各色各样的155火炮与弹药出口许多国家,155培养出的一代新人正奋战在各个重要岗位上,155获得了众多的荣誉与奖项……但是曾经为155引进与国产化工作辛勤奋战的老一代人一个个走了,总指挥杨荫桐走了,副总指挥李洪昌老年痴呆了,总设计师周燕生与副总设计师孙兴福、主管工程师吴景忱都走了,他们虽然没有能与我们分享155的各种荣誉,但是,他们的汗水没有白流,乘凉在大树树荫下的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栽树的人们,没有他们哪会有155的今天,155的军功章里绝对少不了他们的一份。

杨荫桐院长走的太突然了,非常遗憾,由于我刚刚出院没能参加他的告别仪式,仅以此文对兵器工业科研战线的老领导,为兵工事业奋斗终生的杨荫桐院长,表示我由衷的敬意与无限的哀思!

如果觉得《记原五机部20院院长杨荫桐(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