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惠州五千年】宋代惠州造桥技术成熟

【惠州五千年】宋代惠州造桥技术成熟

时间:2024-02-17 00:29:23

相关推荐

【惠州五千年】宋代惠州造桥技术成熟

据《岭南科学技术史》记载,宋代广东省内建造的桥梁,一是用岩石砌成的石桥,二是用木为墩支撑的木桥,三是用舟船贯联的浮桥。在惠州,北宋时期由一道一僧主持兴建的东新浮桥和西新木桥,构思之新频,用料之讲究,技术之成熟,堪称广东桥梁史上的代表作。特别是东新浮桥,宋代粤东江河上此桥为最早,比潮州南宋所造湘子桥早70多年。

在北宋苏轼贬居惠州时写的《两桥诗》引序中,说到东新桥时曰:“惠州之东,江溪合流。有桥多废坏,以小舟渡。罗浮道士邓守安始作浮桥,以四十舟为二十舫,铁锁石碇,随水涨落,榜曰东新桥。”惠州西枝江古浮桥是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由罗浮道士邓守安始建,苏轼助成之;而在此之前,西枝江上曾筑有木桥,后废坏,行人以小舟渡江。从浮桥“以四十舟为二十舫,铁锁石碇,随水涨落”来看,该浮桥很长,比明代正德年间造的潮州湘子桥中段浮桥长一倍有余。又从东新浮桥用“铁锁石碇,随水涨落”来看,建造的技术也很高。

对于西新桥,苏轼《两桥诗》引序曰:“州西丰湖上,有长桥,屡作屡坏。栖禅院僧希固筑进两岸,为飞楼九间,尽用白盐木,坚若铁石,榜曰西新桥。”宋代许骞所撰《西新桥记》中也曰:“炎州无坚植,乃市石盐木为巨桥。掾泥丈余,固其址之下,架飞阁壮其势于上;坚定宏伟,观者咨叹,以西新名之,遂为南州甲。阅岁浸久,所谓顶椿者屹如砥柱,不可动摇。盖其度材用功,不苟如此。”据以上记述,入宋前惠州曾建有一座长木桥横跨湖上东西两岸,但由于用料不精,技术较差,以至“屡作屡坏”。入宋后苏轼助栖禅院希固和尚,用土石“筑进两岸”,减少木桥长度;再用“坚若铁石”的白盐木为桥柱墩,“掾泥丈余,固其址之下”;桥上为飞楼九间,壮其势于桥上,使这座新建的“为南州之甲”的木桥坚定宏伟,足足使用了一百年。

至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惠州太守林复将西新木桥改为石桥,增加桥体高度和宽度,桥下开五孔,以通舟船;桥面原木楼飞阁久废,改在桥上建危亭扶阑。但不管是北宋的木桥,还是南宋的石桥,西新桥的建造艺术都是很高的,它不但解决了湖上东西两岸交通,还成为西湖的一个游览胜地:处在桥上“仰则禽鱼飞跃,水天互明;环湖山之景,如在几席间;父老云集,士女和会,更相告语,皆曰目所未睹,而徘徊游宴不知几旦暮也”。

来源: 惠州日报

如果觉得《【惠州五千年】宋代惠州造桥技术成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