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醉酒与解酒的生化机制

醉酒与解酒的生化机制

时间:2024-01-10 08:22:19

相关推荐

醉酒与解酒的生化机制

酒对人体的影响包括乙醇的直接影响和乙醇代谢产物的间接影响两方面。这两方面同时都在发生,有时无法完全分开。大体来说,乙醇主要影响大脑,造成兴奋、情绪不稳、步履蹒跚、头晕昏睡等症状;乙醇代谢产物主要是乙醛,影响血管和肝脏,造成面部潮红和各种肝脏疾病。还有一种次要代谢产物脂肪酸乙酯与酒精性胰腺炎有关。

脂肪酸乙酯诱导胰腺炎

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是先兴奋后抑制,临床通常分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睡期。具体来说,随着剂量的增加,乙醇依次影响大脑、小脑、网状结构和延脑。低剂量时,乙醇首先抑制大脑中的γ-氨基丁酸受体,解除它对大脑的抑制作用,所以会使大脑兴奋,令人精神舒畅、妙语连珠、诗兴大发等等。如果乙醇浓度继续增加,就会影响到小脑。小脑负责人体的动作协调与平衡,所以此时会有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脚步踉跄等症状。所以,酒后即使意识清醒,也不能开车。

脑干网状结构控制人的睡眠与觉醒,当它被乙醇抑制时,就会导致困倦、昏睡。如果乙醇再继续增加,影响了延脑活命中枢,就会抑制呼吸和循环,可能导致死亡。

乙醇的代谢途径虽有四条,但三条氧化途径只是所用的酶不同,中间产物都是乙醛。乙醛毒性高于乙醇,是一级致癌物,肝癌的罪魁祸首。乙醛也会使神经兴奋性降低,导致嗜睡、幻觉、智力丧失等,大剂量可以造成呼吸麻痹导致死亡。

乙醇代谢途径II

乙醛的代谢只能通过乙醛脱氢酶进行氧化。所以解酒的策略就很尴尬:要快速清除乙醇,就会产生大量更高毒性的乙醛。而且大约40%的中国人乙醛脱氢酶基因有缺陷,酶活性很低,这个矛盾就更加突出。所以如果醉酒不严重,又没有急事,还是睡一觉,等乙醇自然代谢比较好。

如果只是希望解除酒精对大脑的影响,保持清醒,现在是有药物的。但如果想要安全无害,迅速清除乙醇和乙醛,就比较困难。目前有很多解酒的药物和偏方,都不太好用。有很多只是缓解症状,对清除乙醇没有作用;有点作用的效果也不大,还有副作用。大略说一下:

盐酸纳洛酮,别名苏诺,阿片受体拮抗剂,用于急性酒精中毒治疗。它可以解除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使患者清醒。但它会升高血压,增加心率,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慎用。有注射液和舌下片,都是处方药,不能随便吃。在医院有大夫确定剂量并监控病情,在家就不好说了,所以不建议自行服用。而且它只能解除昏迷,并不能清除乙醇。有些醒酒药含有这种成分,也不要多吃。

果糖可以提高乙醇脱氢酶活性,确实有解酒功效。据说有些大夫需要快速醒酒时,会给自己注射一些果糖,可以快速清醒。蜂蜜水和果汁也是同样道理,里面果糖含量低一些,但还能补充一些葡萄糖和维生素,可以缓解醉酒造成的不适。这个方法的缺点有两个,一是注射的量可以很大,所以效果明显,但不适合普通人;而口服的话,人体每次吸收果糖不超过50克,吸收也慢,所以效果不明显。另一个缺点是这样只能加快乙醇氧化,对乙醛还是没办法。所以果糖只是紧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不宜常用。

有些药物声称含有乙醇脱氢酶或乙醛脱氢酶,不过胃中的胃酸会使酶变性,而且脱氢酶要起作用还需要辅酶(NAD),需要合适的pH值等等,所以即使这些药里真含有酶,作用也不大。

减少酒精的吸收也是一个方法,比如喝酒前吃些食物或药物。空腹喝酒吸收最快,所以先吃些东西是对的。有些胃药可以在胃中形成一层保护膜,本来是防止刺激胃的,用来延缓吸收也有点用。不过胃的吸收只占20%,主要还是小肠在吸收。这个就没有办法了。

喝酒不要太快,给肝脏留出代谢的时间。中间多喝水,可以减少吸收,促进酒精随汗排出。吃点维生素C可以抗氧化,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损伤。

有些方法对健康不利,比如碳酸饮料会促进酒精吸收,加速醉酒。酒后喝茶对肾脏不好。有人说多吃油多的食物,可以促进脂肪酸与乙醇反应。但是人体生成脂肪酸乙酯最多的器官就是胰腺,脂肪酸乙酯会促进酒精性胰腺炎,所以不建议采用。

所以摄入酒精必然有害,最好不喝,其次限量,实在不行装醉。

如果觉得《醉酒与解酒的生化机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