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中药学 方剂学教材中药计量之瑕疵暨古代中医中药经典名方处方计量折算参考文献大全

中药学 方剂学教材中药计量之瑕疵暨古代中医中药经典名方处方计量折算参考文献大全

时间:2018-10-02 18:50:08

相关推荐

中药学 方剂学教材中药计量之瑕疵暨古代中医中药经典名方处方计量折算参考文献大全

中药学、方剂学教材中药计量之瑕疵

暨古代中医中药经典名方处方计量折算参考文献大全

北京康仁堂药业 于立伟

如果不明晰教材“旧市制”的时间范围,随便拿出一个朝代的处方,按照教材书中“旧市制1斤=16两,1钱=3克”的方法去折算处方计量,则必错无疑。

传统的“度量衡”已被今天的“计量”所取代。民国时期的“度量衡局”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成了今天的“计量局”。故本文内用处方“计量”而不是“剂量”。特此告知。

曾经有一次,有一位同行电话问我:于老师,现在的1钱等于几克?我说:5克。

结果那边说:他刚刚问过一位国家某医药相关的审评中心专家,答复是现在的1钱等于3克。

下面是刚刚从网上下载的某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基础知识课件

我当即惊呆了,马上去翻看教材及度量衡相关文献... ...

我们看下教材是怎么说的

注意,上文中说“自明清以来”的说法是有待商榷的,具体看后文。

看好了,虽然有些学术上的说法错误,但是,毕竟说的还算清楚,人家说的是1斤为16两的情况下,1钱等于3克。

再看:

看得出,教材写的貌似没毛病,16两1斤的情况下,1市两=31.25克,1钱=3.125克。有的直接换算为3克。

但是,文中提到“根据国务院的指示,从1979年1月1日起... ...”于是就很容易被误认为现在的1钱=3克了。这应当算是教材文字表述的瑕疵吧。

别急,下面还有料... ...

我将个人收藏的一些文献发几份如下图:

在建国初期,如下图

当然,也还有维持老度量衡的如下图,建国初期的度量衡其实也很乱。

其后,国务院发出指示:

注意上文,明确说明中医不在当时(1959年)的改革之列。

1959年把中医药计量改革排除在外了。

到了1977年,国家又出招了。

我们看下1978湖北郧阳的一份文献:

注意,当时国家是1977年发布的指令,中医药计量与国际接轨,于是,有的地方闻风而动:

武汉市率先进行了改革推进

还有宣传画助力

其后,其他省份纷纷出台地方指导性意见

陕西省

河北省保定

江苏与其徐州

安徽

天津

各地区制作的卡片等简洁明了,最后看看北京(下图)

上图的说明里明确提出旧市制1钱等于3克。下图则更精细些。

前面啰嗦了那么多那么多,其实,一个表格就很直观的能说明问题了。

我们以六味地黄丸的处方比例为例:

六味地黄丸

旧市制计量

公制

熟地黄4钱

12克

20克

山药2钱

6克

10克

制山萸2钱

6克

10克

茯苓1.5钱

4.5克

7.5克

泽泻1.5钱

4.5克

7.5克

牡丹皮1.5钱

4.5克

7.5克

但是,以上所有文献,还有瑕疵,

极其重要的瑕疵!

我们看下度量衡的历史总结:

哇,南阳度量衡,南阳,这不是医圣张仲景前辈的老家嘛。

看看该书总结的从战国到清代,中国度量衡的基本实际情况如下图:

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度量衡,从战国一直到大清朝,一直都是1斤=16两!(前面中药学教材里提到的“自明清以来”的说法是不严谨的)

我们再往下看:

民国度量衡法案:大意是:老百姓同志们,咱们开始使用公斤了啊,1公斤(1000克)=2市斤(32两)。

民国时期,还是一斤等于16两。,但由清代的约590克1斤变成了民国的500克1斤(市斤)。

再看下刚才发的:1959年“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

1斤=16两,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7年:

通过上述文献可以看出,中医药领域里的1斤等于16两从战国时期一直使用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初期(1977年--1979年)。历史上只有极个别朝代的极短时间内有过改革,但1斤=16两为历史主流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初期。

清代的度量衡,一斤基本接近600克。而1929年(民国)之前度量衡还是比较乱的,1929年以后,中国政府颁布了当时的新度量衡法,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了。当然实际上还是有些乱。但毕竟形式上度量衡在当时该算是统一了。

也就是说,目前各类教材及相关中医药文献书籍所说的“旧市制” 1钱折算为公制3克,仅仅限于民国,还得是1929年之后至1977年之间,按新中国的规定,最晚不能超过1979年。这才应该是目前教材里所提到的“旧市制”的确切所指。

如果不明晰“旧市制”的时间范围,随便拿出一个朝代的处方,按照教材书中“旧市制1斤=16两,1钱=3克” 的方法去折算处方计量,则必错无疑。

我们看下实例,就拿清代为例,从下表可以看出,折算后的误差还是比较大:

清代

1929年(民国)以后至1977年

590克/斤(16两)

500克/斤(16两)

1两≈36.9克

1两=31.25克

1钱≈3.69

1钱≈3克

历代度量衡差异较大,仅仅清代,与民国就有较大差异,华夏文明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差异有时更大。所以,单纯按教材所说的“旧市制1斤=16两,1钱=3克”是不完善的,需要引起行业人员的注意。

目前全国都在研究经典名方,其中很多处方药味的实际使用计量是需要严谨考证的。有鉴于此,本文作者搜集了数十部历代度量衡考证所需文献免费提供给业界同仁下载使用。

同时,《中药饮片用量标准研究》的出版,对于中医药历代度量衡的计算非常有参考价值,建议购买纸质,支持原创。

如果觉得《中药学 方剂学教材中药计量之瑕疵暨古代中医中药经典名方处方计量折算参考文献大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