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静脉输液拔针致皮下淤血皮肤针眼出血的原因分析

静脉输液拔针致皮下淤血皮肤针眼出血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2-04-25 21:58:10

相关推荐

静脉输液拔针致皮下淤血皮肤针眼出血的原因分析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重要地位。目前静脉输液中拔针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就在静脉输液拔针后常见的皮肤下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原因作一分析。

1.按压的方式静脉输液拔针后,因按压的方式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和皮下出血,在临床上时有发生。静脉输液完毕后,先拔针后,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不能揉搓该按压部位。此种按压法对患者不引起疼痛反应、针眼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现象明显低于先棉签按压后拔针方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在拔针前就把棉签按压在针眼上,血管内的针尖将会触及血管壁而引起损伤,同时在拔针时在外界的压力下,针尖对血管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切割刺激,患者会因此感到疼痛。由此可见,先拔针后按压棉签的方式能减轻针尖对血管壁的损伤,并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同时对降低皮肤针眼出血和血管周围淤血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

2.按压的力度按压的力度应均匀和适中,按压太轻起不到按压止血的效果,按压重又会导致患者的疼痛。另外,在按压过程中,交换式按压不利于止血的过程。静脉输液拔针止血包含了两个止血机制,一个是生理机制,一个是压迫止血机制。生理止血是小血管损伤后,刺激局部缩血管及血管内膜损伤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浆中凝血系统形成止血栓填塞伤口,有效的制止出血;压迫止血是对局部血管压迫暂时阻断血液。交换按压止血由于不同的人按压的力度不均匀,局部血液形成阻断.恢复.阻断.凝血过程。在恢复过程中,血液迅速经损伤的血管壁溢出致皮下发生淤血。非交换式按压法局部形成血流阻断-凝血过程,取消了中间的恢复过程,故能有效的避免了皮下的淤血的发生。在临床中,经常由于护士工作忙,忽视该项操作,而将按压过程交给患者或其家属来完成,结果由于其他人没有掌握好按压的方法而致皮下淤血及针眼的出血。因此,在静脉输液时拔针按压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换手按压,尽量一人单独按完成。

3.按压时间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按压时间与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

曾龙英有关研究显示:不同的按压时间其皮下出血的比例不同,<1min时,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11.4%,≥1min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5.6%,2~3min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为2.7%。其三组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人出血时间是1~3min,凝血时间2—8min(玻片法),所以要按压3—4.按压面积我国基础护理教课中,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面积没有严格的规定,其操作步骤是这样描写的:输液完毕,轻揭胶布,用棉签或小纱布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按压片刻后无出血。大量的研究表明,按压面积与针眼出血、皮下淤血有的发生率有直接的关系。其原因是静脉输液、穿刺时,针尖进入皮下后在血管上方平行移一段距离后方可进入血管,造成皮肤表面针眼与血管壁针眼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不在同一点,两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和皮下脂肪厚度有一定的关系。而棉签横压法由于直接棉签横压在皮肤针眼上,因棉签的直径小,按压的面积也小,血管针眼未得到按压,当血液从血管针眼外液时,便形成局部血肿和淤血,即使按压皮肤针眼的强度时间都达标准,也避免不了皮下的淤血,因此容易发生皮下淤血及皮肤针眼出血。

5.护士责任心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是否出现淤血及针眼出血与拔针后按压止血时护士的责任心有关,护士在掌握和了解静脉输液拔针的相关知识外,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责任心。健康教育要告诉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做好示范,总之,目前静脉输液拔针时预防皮下出血及皮肤针眼出血的方法较多,也无一个统一的规定,选择任何方法,应据患者的情况而定。以上几种因素均能对输液拔针后皮肤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这些因素。把握好每个环节。以达到保护患者血管、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如果觉得《静脉输液拔针致皮下淤血皮肤针眼出血的原因分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