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原创]中医治疗乙肝的思路与方法初探

[原创]中医治疗乙肝的思路与方法初探

时间:2019-07-31 06:07:59

相关推荐

[原创]中医治疗乙肝的思路与方法初探

赵氏中医

乙肝,多少年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本人从事中医肝病临床多年,期间的成败得失难以言表,今以我在临床中的一点拙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以期抛砖玉

中医治疗乙肝的思路与方法初探.doc(25 KB, 下载次数: 209)

给低分会员加分:handshake请继续努力,期待你的精彩!!!

博源堂主

中医治疗乙肝的思路与方法初探.doc(25 KB, 下载次数: 134)

[ 本帖最后由 赵氏中医 于 -7-16 18:36 编辑 ]

纵观历代中医文献,并无“乙肝”与“乙肝病毒”之说。而简单的将“乙肝”归于“黄疸”或“臌胀”之列,却又不能确切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故而,中医在治疗乙肝方面应该有些怎样的思路与方法,已是当代中医的当务之急。我结合自己近年来在中医治疗乙杆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与成败得失,来谈谈中医治疗乙肝的思路与方法,以与同道共磋。

一.立足中医,辩证求因

众所周知,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故而,历年来一些中医的临床论着将乙肝纳入清热解毒范畴十有八九,其中虽有以健脾补肾为主立法用药,但也要合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苦 寒中药,甚至合用强力宁、甘利欣、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类似清热解毒中药的西药。究其原因,乃是囿于“乙肝本姓毒”之说。是长期以来,西医观点对中医学术的冲击所致,也是中医“疫毒”概念的西化与解体。全国许多致力于乙肝临床研究的行家,先后提出走清热解毒或扶正解毒之路来治疗乙肝和早期肝硬化,但疗效甚微。实践证明,即使对急发者初用有效,但终致久用相反。本人也曾囿于此理论,走过一些弯路。由此反思,其疗效之所以廖廖,是由于忽视了中医的精辟——“辨证”二字。我从对所有治疗的乙肝病人的观察来看,真正可用清热解毒之治者,十之一二。而这些病人,也只限于首发、初发之期。而大部分病人则是多种病因所致。肝脾肾三脏俱损,气血痰湿瘀等诸方面的偏盛偏衰,才是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已故的我国中医肝病界泰斗关幼波教授创立并发展的“痰瘀学说”,采用活血化瘀治疗乙肝与一些疑难怪病,疗效卓着,还有近代名医朱良春先生创立的“朱氏复肝丸”等,也是从肝脾肾三脏入手,进行内在的纠偏调理,疗效也是可佳的。由此观之,中医治疗肝病。绝不能简单地从“热毒”论治,而是必须严格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精神,遣方用药,方可提高疗效。

二.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在肝病治疗中,除了进行宏观的辨证施治外,还必须结合微观辨证,因为有些病人,从宏观的角度往往无证可辨,这就要求我们须体察入微,善于从微观的角度,寻找辨证依据,还可针对生化检测指标进行微观辨证.如患者仅转氨酶偏高,则病在气分,黄疸指数升高,则病在血分;二者都高,则气血同病.再如患者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则存在气虚血瘀因素;还有针对重症肝炎患者,除密切观察黄疸体温神态等变化外,还应密切注视生化指标的微观检测,如胆酶分离、血氨、凝血酶原等变化,以早期判断,逆流挽舟。采用微观辨证,充实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交融点,为中医的临床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三.确立病机,五因是本,热毒是标

我从前些年按“肝炎”、“病毒”观点选方用药的教训中,并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证实,慢性乙肝的病机,本于气血痰湿瘀五因为害。即使是急性乙肝出现的黄疸与热象,也属标证。寒凉药务必慎用,且要中病即止,善后即转健脾益肾予以巩固。盖治病求本,消除慢性乙肝痼疾的病因为害-,即是求本之治。而落实到脏胕则是肝脾(胃)肾同病,且以脾为主,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为生痰之源,脾不健运-,则水湿内停瘀血内阻,因此健脾实脾是本中之本。“形之于肝,治本在脾,虽治在脾,正以救肝”是经得起中西医理推敲的治疗***。实践证明,慢性乙肝肝功能长期异常和乙肝病毒标志物的阳性,用清热解毒常法和西医抗病毒治疗多久治不愈,或波动反跳,其原因是病机思路和治疗方法的本末倒置。肝病治脾,能较快消除乙肝和早期肝硬化患者出现的“肝病及脾”症状,如:脾阳虚衰、寒湿困脾、脾胃失和、肝逆犯胃、肝脾不和、湿热内阻等症状。能较快地纠正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蛋白比例倒置和疲乏症状。

四、遣方用药,有法有度,知常达变

证既辨,法已法,如何遣方用药,则是治疗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高低。用药时,首要分清标本主次,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某一病理阶段,到底是以脏腑亏损为主,还是以病理产物的潴留为主,必须区别对待。然后根据“虚则补之,留则攻之”的精神,并做到选药准确,在开郁而不烈,清热而不苦,化瘀而不猛,温补而不燥,甘凉而不腻,补虚而不滞,祛邪不伤正的基础上,酌情配伍。另外,还应结合现代医学与药物学研究的一些成果进行选择药物。如对慢性肝炎降酶药物的选择,除辩证论治外,还需结合现代医学有关研究指标辨因用药。因系肝细胞通透性增强或反应性增强,长期有少量酶渗入者,可用改变其全身反应性药物:丹皮、三七、徐长卿、夏枯草、龙胆草、苦参等;如系肝细胞酸碱环境失调影响肝细胞对酶的释放,一般PH值越高,酶释放越多越快,可选用一些酸味药:五味子、白芍等;其中热盛者用酸寒之牛膝、马齿苋、酢浆草等,气虚血瘀者用五味子、山楂、木瓜等,脾肾两虚可选乌梅、覆盆子、山萸肉等。而不可一见转氨酶升高,就选用五味子,这样,有时不但不会取得疗效,反而会适得其反。

朱良春教授说:“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泉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检验在于疗效”。要以中医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借鉴现代科学的某些观点,使之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升华和创新,中医在治疗乙肝方面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长期以来困扰着广大医务工作者,我在十几年的中医肝病临床中,也尝试着治疗过一些这样的患者,这篇文章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管见,如能给各位同仁带来一点启发,则我之愿也!(要求加分鼓励)

桑上寄生

感谢楼主提供的经验。我在门诊上发现我们一些医师辨证比较粗糙,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使用清热化湿解毒的方法有些泛滥。忽视了肝病病情的发展及证型的演变,所以,有时治疗效果捉襟见肘。的确强调辨证是很有道理的。关于酸味药降酶的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酸味药有酸寒、酸温、酸平、酸涩的不同,需要区别对待,象湿热较重可以选用酸寒的垂盆草、虎杖、马齿苋等,它们本身就可清热解毒,如果气滞血瘀者可以酌用酸温的山楂,如果出现虚象,肝血虚或肝阴不足,可以用酸寒的墨旱莲、酸涩的五味子、酸平的乌梅等,所以说降酶并不是一概就用五味子,应根据证的寒热虚实及药物的性味及功用选择。

期待楼主更精彩的发言!

如果觉得《[原创]中医治疗乙肝的思路与方法初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