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中国式家庭 为什么总是没法“好好说话”?

中国式家庭 为什么总是没法“好好说话”?

时间:2020-01-18 07:23:44

相关推荐

中国式家庭 为什么总是没法“好好说话”?

作者:晏凌羊

来源:晏凌羊(qiushan08)

前几天,我买了一个空调的挡风板,我爸自告奋勇安装,但事后总是安装不成功。客服不在线,我研究了几分钟,无奈自己是个技术盲,搞不大清楚原理。

我说:“实在不行就别弄了,装不装都没那么重要。”

我爸说:“不重要你买了干嘛?”

我只好跟他说,我公司的同事已经在办公室弄了一个,你有空可以跟我去看看,看完应该就知道怎么装了。

我话还没说完,我爸就来了一句:“这有什么好看的?”

我当场被他噎住了,不知道该回答什么。

我家离公司非常近,走路五分钟就到。有时候中午我懒得回家吃饭,我爸会给我送来。我不让他送,但他说反正自己也要多走动走动,锻炼一下中风后变瘸的腿,因此,他来我办公室送午饭时,顺道看一眼其他人是怎么安装空调挡风板的,并不很难。

问题其实是非常容易解决的,我爸也不是不可以顺道观察一下别人怎么安装,他只是习惯了那么说话。

确切地说,他是习惯了“不好好说话”。

后来,他把我空调挡风板安装好之后,我说我请他出去吃顿好的,我爸又来一句:“外面的饭有什么好吃的?你钱多得没处花了吗?”

我从小就生活在这种“不好好说话”的家庭氛围之中,而父母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对,意识不到同样的话完全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去表达。

长期以来,我跟任何人相处都可以和颜悦色、好好说话,唯独对父母无效,因为他们的说话方式总是能噎死你。

有一次,是让我爸弄老家的装修(也是他自告奋勇要弄的)。

有天,我跟我爸说:“有空的话,房间照片拍几张发给我,我想看下要配怎样的床。”结果,我爸忽然就炸了。

他在电话里冲我咆哮:“我每天忙前忙后,就只够围绕着你的需求转!一个破房间有什么好拍的!你买这个房子干什么?你知不知道为了搞这个房子的装修,我都要烦死了。”

呃,听到这话,我好想把他拉黑。

这辈子他就从来不会好好说话,能力一般但脾气特大,总自告奋勇承接一些自己的能力根本达不到、够不着的事情,事后又没法为自己的选择和情绪负责,就逮谁骂谁。

我父母的这种说话方式,我几乎都要习惯了。

我可以随便列举一个这样的场景——

一家人准备出发去某地,临走前我跟我爸说:“哪把钥匙是书房的?”

他必定问你:“你要干什么?”

我说:“我想进去一下,你告诉我一下是哪把就行啦。”

他会回答:“书房我都锁好了,刚才问了几百遍你还进不进去,你不应,现在又来烦我,你这是折磨人。”

这种时候,我只有回复:“我刚才没听到,现在想进去拿点东西。”

我爸可能会回答:“你要拿什么东西?怎么就你事多?”

其实,我不过就是问他一下哪一把是书房门的钥匙,换别人家的父母可能直接就告诉你答案,这事儿就过去了。

但我们家不行,不管跟我爸妈沟通多细微的事情,我多多少少要承受一点“语言暴力”。如果我不表现得生气、不大声说话表达反抗,我可能一直得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久而久之,我们家的家庭氛围就是这样的:以吵架代替沟通,以互怼表达情感,以指责表达关爱。

图片来源 |

我父母从不好好说话,对彼此是这样,对我们也是如此。

沟通点芝麻大的事情他们都能吵起来,谁声音大、谁表现得更激动,谁才能把自己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传达给对方。

我从小就恐惧这种氛围,害怕跟父母说话,到现在也是。很多时候,我不把音量提高,他们就听不进去,可我觉得说话大声是很消耗能量的一件事,所以很多事我能不跟他们说,就不说。

比如,某样东西找不到了,我要是问问他们有没有看见,那我肯定会被Diss。他们会说我是“败家女”,说我“钱多得花不完”,说我“咋不把自己都丢了”……那么小的事,我都不知道他们在愤怒啥。

后来,若是在家里找不到东西,我也懒得问了。自己找到最好,找不到就直接在手机上下单。

我把以上这些感受写到网上,引发了网友们的共鸣。原来,不好好说话的家庭,我家不是独有的一份。

我感觉,父母那辈人在家庭里大多不会好好说话,他们能把话说得让人生气,就绝不把话说得让人心里舒服。

明明可以好好回答、讲述,非要抬杠、反问。

明明是关心,用的却是指责、责备甚至是谩骂的语气。

明明是回答问题,却字字句句在挖苦你。

比如,你问他们:看到我的充电线了吗?

好好说话的回答是:“看到了,在你床头柜上”抑或是“没看到”。

可是,很多父母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怎么知道?”

“谁让你不好好收东西的?找不到活该!”

比如,你跟父母吐槽现在住的这套房子,房屋质量有点问题。

好好说话的父母,一般会这么回答:“是啊,这房屋质量确实有问题,现在这些开发商确实偷工减料。”

不好好说话的父母,可能会这么回答:“谁让你买这套房子的?”

接下来,你半点说话的欲望都没有了。

有人曾这么总结上一代父母与孩子间的相处模式:“缺乏沟通,不善表达,羞于说爱。”

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就拿我父母来说,他们关心我的方式永远只有责骂这一种。

小时候,我受伤了,他们也心疼,但说出来的话却是“谁让你不长眼睛的?”

我长大了,他们就更加不好意思表达对我的关心了。明明是关心我的身体健康,希望我不要只顾着拼搏而顾不上身体,他们说出来的话却是:“你想死在父母前面是不是?”

若是遇上我情绪不好,这种话只会让我的心情变得更糟糕。

不管我取得怎样的成绩,我爸妈都没夸奖过我。遇到外人,更是不停数落我的不是,好像不这样做就不显得他们“谦虚”。

我一直以为这是正常的,全天下的爸爸妈妈都是这样的,直到我见到一个闺蜜的妈妈。

那天,我陪闺蜜逛完商场,就去她们家蹭饭。闺蜜把旧衣服包了起来,换上新买的裙子回家。她妈妈第一眼见到她,就赞了一句:“妞儿啊,你穿这条裙子真漂亮。”

我当场就愣在那里,因为我爸妈从来没跟我说过这样的话。即使我高考拿了全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绩回家,我妈也只会跟我说:“连被子都叠不好,你就是当省长,又有什么用?”

我一直以为我父母对我很不满意,直到听到他们在背后跟人聊起我,说我勤奋、上进、聪明、能干、有担当,我才明白:原来他们只是不善表达。可也就是这种“不善表达”,困扰了我很多年,使得我整个少女时代都活得自卑而胆怯。

图片来源 |

家庭中的语言暴力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它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但是会让你“慢性中毒”。你一开始,没觉察到它的负面效应,到最后,你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跟随,直到最后你不知不觉中也成为了一个会使用语言暴力的人。

因此,家庭中若是一个人不好好说话,那么,很有可能一家人都学不会好好说话。

有段时间,如果我遇上一件不顺利的事,女儿也会这么跟我说话:“谁叫你不balabala的?”

我一听就知道,这是我爸妈的经典句式。女儿其实也是想安慰我,但在不知不觉中,她却学到了我爸妈的这种幸灾乐祸式的句式。

我告诉女儿,这种说话方式是不对的,你不能向外公、外婆学习。

我自己也是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才逐渐摆脱了父母的说话方式给我带来的影响。早些年,我跟别人说话的口吻跟我父母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我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有什么不对。

后来,我发现父母那套说话方式完全不值得我模仿,所以,我才慢慢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说话体系,争取不让自己的言语伤害到别人。

前几天,我接了一个房产中介的电话,对方抓着我不停介绍一套二手房,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我回复对方:“不好意思,我在开车,有需要我会打给你。”

女儿问我:“妈妈,你为什么撒谎呢?”

我回答她:

“有时候,我们是可以撒一些小谎的。重点不在是不是撒了谎,而是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能让别人开心点就不要让别人感到心里不舒服。如果妈妈刚才跟人家说实话,回复人家‘你好啰嗦,别说了’,对方会不会不开心?我说我在开车,这样既解决了我的麻烦,又不会给人家造成伤害。这才是正确的说话方式。有时候,外公外婆给我们做的很多说话示范,是错误的。我们不要学。”

当博主几年,我时常会在网络上遇到一些从来不好好说话的人。

比如,泰国普吉岛沉船事件新闻中,出现了一个几次把生的机会让给女友和别人的小伙子。我觉得小伙子在这种生死关头还能这样做(越是这种时候越能暴露本性),本质极其善良,就随口说一句:“这小伙子值得嫁。”

杠精来了,他们常用的句式如下:

“你了解他吗?救了个人就说明很适合当老公了吗?你未免也太武断了吧?”

“一个人是否值得嫁,就看他在生死关头会不会去救人?你脑子被驴踢了吧?”

“我们没救过人,就不值得嫁了?你这是什么逻辑?”

“为什么你要说他值得嫁,善良就值得嫁了?你忽悠谁呢。”

很多人反驳我的观点时,不是说“你这个观点我不认同,理由是吧啦吧啦”,而是“居然提出这种观点,你这人吧啦吧啦”。

他们永远没法好好说话……看一条新闻,他们关注到的永远不是新闻本身以及新闻里那些人性的闪光点,而是不停质疑你说话的动机、逻辑、措辞,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比你高明。

我敢说,他们的家人可能也是这么跟TA说话的。

现实就是这样:从小没有生长在一个“好好说话”的氛围之中,长大以后很难学会“好好说话”。

一个人童年时原生家庭的影响,远大于后生家庭的影响。在无人为阻断下,这种影响将持续三代。

在中国式家庭中,我们往往羞于表达爱,但却放纵自己的情绪且不懂得管理、不懂得好好说话,一个个都中了“不好好说话”的毒。

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年幼时也没示范给我们看如何好好说话,所以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更应该想方设法从我这一代改变,多向孩子表达爱,以身作则和孩子建立一个好好说话的体系,给孩子一个更健康、乐观的童年,让他们成长为懂得好好说话的大人。

作者简介:晏凌羊,女,云南人长居广州。拿了八千元高考状元奖励金才有路费上大学的贫家女,离婚后蜕变成励志单亲妈妈的畅销书作者,中国作协会员,多篇网络爆文作者,《羊城晚报》报道的“最懂女人心的暖心作家”,跳出体制的传媒公司创始人。白天商海奋斗,晚上挑灯码字。着有情感畅销书《愿你放得下过往,配得起将来》《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我离婚了》和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转载请到原作者公众号获得授权。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qiushan08

如果觉得《中国式家庭 为什么总是没法“好好说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