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姜夔的诗歌和他的词一样 都有着极其杰出的艺术成就

姜夔的诗歌和他的词一样 都有着极其杰出的艺术成就

时间:2019-07-04 13:48:18

相关推荐

姜夔的诗歌和他的词一样 都有着极其杰出的艺术成就

《昔游诗》姜夔

(其一)

既离湖口县,未至落星湾。舟中三两程,程程见庐山。庐山遮半天,五老云为冠。

朝看金叠叠,暮看紫巉巉。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

(其二)

衡山为真宫,道士饮我酒。共坐有何人,山中白衣叟。问叟家何在,近住山洞口。殷勤起见邀,徐步入林薮。云深险径黑,石成湍水吼。寻源行渐远,茅屋翦如帚。老烹茶味苦,野琢琴形丑。叟云司马仟,学道此居久。屋东大盘石,棋画今尚有。古木庇覆之,清泉石根走。因悲百年内,汲汲成白首。仟人固难值,隐者亦可偶。追惟恍如梦,欲画无好手。

姜菱早年境遇不佳,屡试不第,后长期漂泊江湖,以布衣而终老。其《昔游诗》十五首,就是对其长期江湖经历的追忆和回味。诗前有序云:“夔早岁孤贫,奔走川陆,数年以来始获宁处。秋日无谓,追述旧游可喜可愕者,吟为五字古句。时欲展阅,自省生平不足以为诗也”。据《白石道人诗词年谱》推断,诗人“始获宁处”,时在辛酉(1201),时年四十有七。诗人所谓“可喜”者,指游历中的欣悦;“可愕”者指漂泊中的凶险。

故就总体而言,《昔游诗》可说是诗人长期漂泊经历的结晶,蕴含着诗人诸多的酸辛甘甜与感慨。这里选其二首试作赏析。

其一“既离湖口县”,据《唐宋词人年谱》,淳熙十三(1186)年冬,诗人寓居山阳,萧德藻约赴湖州,诗中所记,正是赴湖州途中游览之事。“既离湖口县,未至落星湾”。湖口县在彭泽湖口,今属江西九江市。落星湾,在今江西星子县,旧传有星坠湖中,因以名焉。两地皆在庐山东,其间相距约七八十里,诗人乘舟徐行于两地之间,因江面开阔,了无遮拦,随处都可看到庐山,所以诗人写道:“舟中两三程,程程见庐山。”

泛舟清波而庐山相伴,不离不弃,程程可见,饱经漂泊艰辛和仕途冷落的诗人值此名山胜景的厚爱,其悦目之感,欣然之情,已深含于这高古简洁的诗句之中,颇有缥缈之致而耐人品味。随着舟船程程行进,庐山将其不同的侧面不断地呈现于诗人眼前。诗人抓住这一特点,层层推进、从多方面着意表现庐山景观的变幻和迷人。“庐山遮半天,五老云为冠。”先写其全景,以“遮半天”

三字极传神地写出了庐山的雄伟壮观,接着笔触由全景而及于局部来写五老峰。五老峰,为庐山胜景之一,五峰耸峙,突兀雄伟,形如五位老人,故得此名。其峰云雾缥缈、变化万千,此种景致经诗人妙笔点染而成为“五老云为冠”的诗句,似乎五位老人以白云为冠而背倚苍山,极其形象而丰神毕现,宛如一幅色调雅致的山水人物画卷,既表现了庐山胜境的魅力,也展现了大自然的造化之奇。“朝看金叠叠,暮看紫嫁端”,写庐山早晚之间的变化。

早上,朝日映照,金光万点,重叠明灭,如缀金饰翠;何等的富丽华美!傍晚时分,暮需降临,夕阳返照之中,紫气飘拂,层层叠叠的瞻崖,隐现于这飘忽的紫雾之中,既有壮观之美,又富朦胧之趣。随着船移峰回,物换景移,使诗人又看到了庐山的飞瀑。庐山瀑布,以雄奇壮观而名闻矢下。“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诗人所看到的正是这高挂半山,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

但是,由于诗人是在湖舟之上跳望,距离之远,使他不能骤然得之明晰的全貌,而是“仿佛认一斑”,这个“认”字,用得极好,有辨认,寻觅之意,极其传神地写出了诗人骋目搜寻的情态和对庐山飞瀑的神往。而寻觅的结果则是得其仿佛,约略而窥其一斑,迷朦绰约,似隐似见,何等的擦人心神。这多姿多采多变的美景,曾令多少迁客骚人、江湖落魄之士陶醉于其宁而宠辱皆忘,诗人对庐山充满爱心的描绘与礼赞,亦盖出于此。正当作者心驰神往之际,“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随着景色突变而笔锋急转,秀美雄奇的庐山于倏忽之间飘然而去。

原来,湖山之间风云突变、骤雨降临。变化之奇、变化之快、简直给人以若梦若幻之感;而美景易逝,给诗人又平添几多惆怅。其情感也由欢悦的峰巅而坠入了忧愁的深谷。笔法上也造成一种跌宕之势而更其动人。而“云雨满人间”,既是写眼前之景,显然也包含了无尽的人生感慨,含蓄蕴藉而诗味绵长。

再看《昔游诗》“衡山为真宫”这一首。据《唐宋词人年谱》等,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作者时年三十二岁,七月既望,与杨声伯等大舟浮湘,登衡山。这首作品连同《昔游诗》中之“昔游衡山下”、“昔游衡山上”两首,都是诗人对此次衡岳之游的追怀。衡岳在今湖南衡山县西,为五岳之一。其山群峰耸峙、雄秀挺拔、登临可俯瞰湘江。

六朝以后,道观寺院棋布其中,唐宋两代,衡岳屡受帝王策封,唐玄宗还曾为道观亲题观额。这些遂使衡岳成为道教圣地之一。诗人此番衡山之游,既被秀美质朴的山水所迷醉,亦为浓厚的道风所熏沐,使那颗屡受现实创伤的心灵得到慰藉而速兴对隐者生活的倾心,诗歌正是借此来表现诗人对其际遇的不满和对辛苦漂消的厌倦。“衡山为真宫,道士饮我酒”,作品开头就说衡山简直就是一座道家的圣殿!

充满着诗人对衡山浓厚道风的赞美,欣悦迷醉之情毫无掩饰而溢于言表。正因为如此,他和山中道士也一见如故,立刻受到热情的招待,以酒相邀。“共坐有何人,山中白衣叟”。还有隐居山中的白衣老叟盛情作陪。“问叟家何在?近住山洞口。殷勤起见邀,徐步入林戴”。酒助谈兴,喜逢知己,诗人又受到了白衣老叟的殷勤邀请,去造访老叟的居处,徐步游入茂密的山林之中。于是,随着游迹所至,在诗人面前渐次出现了一个个别有洞天的境界。“云深险径黑,石乱湍水吼”。

茂密的山林,飘拂的浓云,使险陡的山径显得异常幽暗。乱石嶙峋,湍急的山泉奔突其中,吼声震耳。似乎人迹罕至、洪荒未开,充满了险野幽旷的情调,令人心灵为之震颤不已。可见,“云深”两句,不仅准确捕捉了深山幽林的景物特点,渲染了其中险野的情趣,也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神来之笔。他们寻源而上,来到了白衣老叟的隐居之处,只见茅屋整伤,屋檐的茅草也修剪的像扫帚一样,质朴而清新。

老者又热情的烹茶款待。“老烹茶味苦”,一个“苦”字,使读者也恍若品味到了充满山野韵味的醇脓的茶香。“野琢琴形丑”,就连老者那把鸣琴,因材成形,未经细琢,貌似粗丑,而实则也透射出一股与山林茅屋相得相谐的质朴之美、天然神韵。可见,诗人对山林景物及老叟居处景物的描绘,处处透射出野情野趣。对此情此境的钦羡神往,对现实的不满与厌倦,也就含蓄婉约尽在不言之中了。

这一节,当是这篇作品的中心之所在。其下“曳云”六句,进而以司马迁“学道此居久”,遗迹遗物尚存来渲染此间环境的迷人,并借史公曾隐居此处的传说来表达对自身际遇的感慨。“因悲”四句,转换笔法,因景而情,直抒其际遇艰难、人生多悲、奔波无成、白首之期忽忽将至的感慨和愿与隐者相偕的心愿。就此而言,其思想价值固然不高、但也表现了一个企图为世所用、苦索苦求而一无所获的封建文人的痛苦和感伤,仍不失为真情真性的流露。

最后两句“追惟恍如梦,欲画无好手”,诗人的思绪又从忧思感慨回到了若梦若画而难以描摹的美景之中,使作品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更其鲜明地再次呈现于读者面前。大自然的秀美可人、诗人的欣悦陶醉之情,再次引起读者的回味和共鸣。范成大曾说姜夔“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这样的结尾正表现了诗人借山水以消愁、极力挣扎以摆脱痛苦的旷达胸次,而这,也正是“雅士”的风神和个性。

姜夔的诗歌和他的词一样,都有着极其杰出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写景寄情之作,更见匠心。他特别善于捕捉景物特征、真切传神,点染成趣,用语自然高妙。其诗歌虽然缺乏深刻的现实内容,却也成功地寄情于景,表现了他深切的人生感慨。而且,含蓄精雅、风神缥缈、一种婉约之气流溢于笔墨之外,有着隽永的诗味和绵长不尽的美感享受。上面两首作品,就是这些特色的杰出体现。

如果觉得《姜夔的诗歌和他的词一样 都有着极其杰出的艺术成就》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