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转载】韩玉森糖尿病方+糖尿病奇方+经方辨治糖尿病思路+攻克糖尿病:中医5种治疗方剂

【转载】韩玉森糖尿病方+糖尿病奇方+经方辨治糖尿病思路+攻克糖尿病:中医5种治疗方剂

时间:2020-08-18 19:03:37

相关推荐

【转载】韩玉森糖尿病方+糖尿病奇方+经方辨治糖尿病思路+攻克糖尿病:中医5种治疗方剂

韩玉森教授糖尿病方

韩氏化瘀丹:

药物组成白术150g山药230g太子参180g天花粉200g石斛l00g丹参180g赤芍150g鬼箭羽200g地骨皮120g黄芪200g

制剂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入“0”号胶囊,每粒0.5g,每次5粒,日服3次,1个月为1令疗程。服药期间节饮食、远肥甘、禁房事,忌恼怒、劳累及辛辣食物,调情志,适量运动,药养结合。若口渴甚加沙参、玄参;多食加生石膏;多汗加牡蛎;失眠加龙骨、炒枣仁;五心烦热加黄柏;胸胁胀满加柴胡、枳壳;胃热津伤甚加沙参;血脂高加山楂、虎杖;眼底改变加草决明、石决明;皮肤瘙痒加白蒺藜、地肤子。

适应病证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病案:范某,男,48岁。患糖尿病3年。三消症状不显着,在身体正常体检时发现,血糖13mmol/L,尿糖(+++),后经服用消渴丸等,症状有所缓解,但形瘦体倦较着。就诊时症见口渴欲饮,小便频多,消谷不明显,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细缓。实验室检查血糖10.5mmol/L,尿糖 (++)。治拟健脾益气、摄气生津,方选健脾化痰丹。服药1个疗程,症状减轻,又药物调理3个疗程,血糖降至6.5mmol/L,尿糖(±),诸症悉除,告愈。

评按: 韩玉森教授 认为糖尿病病位在肺、胃、肾,主要病理变化是阴虚燥热,但是,中焦脾虚在糖尿病的发病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脾主运化,为气血津液化生之源,脾胃虚弱,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脾气不能散布上输于肺,肺津无以输布,则口渴多饮;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燥热内盛,消杀水谷,则消谷善饥;脾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下注膀胱,则小便频多而味甘;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故形体日渐消瘦。阳气虚弱,鼓动无力,亦可致瘀血内停。故方中白术补气健脾、生津止渴;山药味甘,性凉而润,轻补而不聚,微香而不燥,既能补气,又能养阴。临床报道,二药相伍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太子参、天花粉、石斛养阴润肺、生津止渴;黄芪补气以敷布津液;地骨皮清虚热、泻肺热;丹参、赤芍、鬼箭羽活血化瘀,瘀化气畅则阴液自生。诸药相伍,相得益彰,共奏健脾益气、生津摄气、化瘀生新之功效。

韩氏降糖汤:

药物组成生地15g黄芪15g葛根l0g天花粉l0g玄参l0g牛膝l0g石斛10g黄连8g

制剂用法水煎服,日1剂。服用本方时,停用一切西药。随证加减:高血压伴头晕、视力减退者加白蒺藜、菊花、天麻、谷精草、决明子各10克;腹胀便秘者加厚朴8g、麻仁l0g;烦热易躁者加白薇、荷叶各l0g;便溏腹泻者加炮姜5g;纳呆苔腻者加麻仁15g,神曲、竹茹、枳实各l0g;手足麻木者加木瓜、桂枝各l0g,桑枝、鸡血藤各15g;气虚汗出者加小麦l0g,炙甘草5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口渴者加五味子l0g;有心脏病者加太子参、茯苓、石菖蒲、远志、丹参各10g;伴肾脏病变及泌尿系感染者,加猪苓、狗脊、萆藤、通草各l0g;皮肤瘙痒或感染者加忍冬藤15g,连翘、赤芍、地肤子各 10g等。

适应病证糖尿病。

病案:林某女,62岁。患糖尿病5年余,近半年来口渴引饮,头晕无力,小便频多,喜食易饥,曾在某院检查空腹血糖11,2mmoI/L,尿糖(+十十),经服降糖药物,控制饮食,症状有所减轻。现仍有三多症状,乏力神疲,心悸寐差,皮肤瘙痒,脘腹胀满,大便干结,舌红苔白而燥,脉弦滑。检查:空腹血糖10.08mmoI/L,尿糖(++)。证属气阴两虚、肺胃燥热。法宜益气养阴、清热润燥。投益气滋阴清热降糖汤加太子参、丹参各20g,赤芍、地肤子、麻仁、五味子各10g。并嘱其停用西药,继续控制饮食。进药7剂,口渴减轻,皮肤瘙痒亦止,但仍心悸、夜寐不实。原方减去地肤子、麻仁,加小麦10g、炙甘草5g,煅龙牡15g,连服30剂。1个月后诸证明显减轻,血糖、尿糖均正常。为巩固疗效,再进原方数 10剂。观察3个月,检查尿糖阴性,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评按: 韩玉森教授 对此糖尿病发病机制多为阴虚燥热。益气养阴清热降糖汤用生黄芪益气行水,使津气布于周身,并有降血糖作用;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滋补十二经脉之液;葛根为阳明经药,能生胃津以润肺;天花粉苦寒,清肺胃之热以润肺胃之燥;黄连清热泻火和胃;玄参清热养阴,与生地黄相须为用;石斛人肺胃经,滋阴清胃生津;川牛膝人肝肾,能引火下行,治肺胃虚火,并有活血祛瘀之用。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功。糖尿病服用降糖药剂量过大或节食过度而造成低血糖较为常见,本方久服无此副作用,且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使血糖处于动态平衡。

韩氏花葛饮:

药物组成花粉30g葛根15g苍术l0g萸肉6g五味子1.0g川连4g丹参l0g麦冬9g鲜芦根30g

制剂用法上药水煎服,日服1剂,分2次服。10天为1疗程。

临证加减:烦渴引饮、苔黄燥、脉洪大者加石膏;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苔黄脉滑实者加生地、牛膝、玄参;虚烦失眠、遗精、舌红、脉细数者加龙骨、牡蛎、黄柏、知母、桑螵蛸;病程日久、小便数频、混浊如膏、饮一溲一、腰膝酸软、阳事不举、舌淡脉细者加附子、肉桂、鹿茸、覆盆子。

适应病证糖尿病。证见不同程度的口渴多饮、多食消瘦、乏力,或四肢酸痛,甚至视力减退。此方适应于以血糖为准之轻中度糖尿病患者。

病案:李某,女,39岁。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易饥乏力已一年余,曾在某医院诊为糖尿病,给予“降糖灵”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来“三多一少” 症状明显加重,伴乏力懒言,自汗肢麻,脉弦细数,舌淡苔少,体重52kg,化验空腹血糖11.76mmol/L,尿糖(++++),胆固醇 6.24mmol/L,心电图无异常,肝功能正常,诊断为糖尿病(中度),给予上方治疗10天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尿糖(+~++),空腹血糖 8.96mmol/L几,共服药6周。复查:主要症状消失,体重增加1.5kg,空腹血糖为6.72mmol/L,尿糖(—),胆固醇 4.94mmol/L,效果显着,再以原方加减巩固疗效,追访至今未发。

评按: 韩玉森教授 认为糖尿病从中医角度分析,虽有三消之分,但其病机均与肺、脾、肾密切相关,以阴虚燥热为其主要特点。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系代谢分泌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二大类,基本病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其特征为血糖过高、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根据古今之论,结合临床实践,复方花葛饮正合病机,具有明显的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清热泻火、益肾缩尿、活血化瘀之功。

糖尿病奇方

方一:

[药物] 生地20g、人参15g、山茱萸10g、葛根15g、麦冬10g、牡丹皮10g、山药10g、鸡内金10g、知母10g、肉桂5g。

[制、用法] 加水煎服,1日3次;或共为细面,水泛小丸,每次服3~5g,1日3次,饭后白开水送下。

[功能] 以养阴为主。

方二:

[药物] 大生地20g、人参15g、山茱萸10g、茯苓10g、枸杞子15g、花粉10g、桑螵蛸15g、泽泻10g、金樱子15g、山药15g、藏红花5g、牡蛎15g、淡附子5g、黄芪20g、淫羊藿15g、丹皮10g、鹿茸5g、龙骨15g、肉桂5g、赤芍10g、

[制、用法] 水煎服,1日3次;或水泛为小丸,每次服3~5g,1日3次,饭后白开水送下。

[功能] 以益肾为主。

用生地、玄参,生津降糖;苍术、黄芪益气升津;山药固摄下元,既适合病人口味,又可降低血糖、尿糖的增高,实为治疗保健之佳品。

方三:

[药物] 人参15g、知母15g、麦冬10g、生地15g、玄参15g、黄连10g、黄芩15g、花粉10g、生石膏30g。

[制、用法] 加水煎服,1日2次;或水泛为小丸,每次服3~5g,1日3次,白开水送下。

[功能] 泻热为主。

见证选药:

1、凡渴甚者,重用沙参、花粉、养阴止渴。

2、凡饥甚者,重用生地、石斛,生津止渴。

3、尿糖,重用山药、黄芪,消除尿糖。

4、血糖升高者,重用苍术、玄参,消除血糖。

5、凡有多尿者,重用桑螵蛸、益智仁,涩尿。

6、凡见口苦脉弦,多系肝郁化火,应加柴胡、白芍、黄芩、苍术,清肝热,解肝郁。

7、凡见心烦不寐者,加淡竹叶、山栀、莲子,清心热,除烦躁;加枣仁、合欢花,安眠。

8、凡见耳鸣眩晕者,加灵磁石、酒芍、蝉蜕,兼服磁朱丸,除鸣;加天麻、夏枯草、钩藤,止眩。

9、凡见头痛,加川芎、夏枯草、细辛,止痛。

10、凡见感寒者,加紫苏叶、防风、柴胡、大青叶、金银花,解表散邪。

11、凡有心悸者,加炙甘草、麦冬、阿胶,养血止悸。

12、凡见纳呆少食者,加炒鸡内金、谷芽、麦芽,健脾进食。

13、凡有自汗者,加牡蛎、龙骨、浮麦、麻黄根,收敛止汗。

14、凡有浮肿者,加黄芪、茯苓,兼服金匮肾气丸,温阳行水。

15、见燥热便结者,加瓜蒌仁、郁李仁,润肠通便;加大黄、枳实、芒硝、麦冬、倍生地、玄参,滋阴增液,清胃泻火,通便。

16、凡见吞酸者,加海螵蛸、牡蛎,止酸。

17、凡见膝软无力者,加牛膝、狗脊,健膝。

18、凡见经闭者,加牛膝、赤芍、当归、川芎、续断,通经。

19、凡见皮肤瘙痒者,加地肤子、白蒺藜、蛇床子,祛风止痒。

20、凡见呃频者,加丁香、柿蒂,温胃止呃。

21、凡见尿频如膏者,加桑螵蛸、益智仁、肉桂、附子,益肾清溲。

22、凡有疖肿者,加金银花、地丁、连翅、赤芍、草河车,消疖肿。

23、凡有腰痛者,加杜仲、桑寄生、狗脊、巴戟天,益肾壮腰。

24、凡见麻木者,加豨签草、鸡血藤、桑枝,兼服桂枝黄芪五物汤,养血舒筋。

25、凡见足挛者,加白芍、甘草,解挛急。

26、凡见便溏者,加罂粟壳、扁豆、白术,健脾止泻。

27、凡见肢冷者,加当归、细辛,温通阳气。

28、凡见阳痿者,加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鹿茸,助肾。

29、凡有眼底出血者,加大蓟、小蓟、三七、槐花、白芍,消眼部离经之血。

30、凡见有酮体者,加金银花、兰根、大青叶、紫草、黄连、黄芩,解毒,消除酮体。

31、凡见胆固醇偏高者,加山楂、槐花,降脂。

32、凡见蛋白尿者,倍黄芪、山药、山茱萸,消除蛋白尿。

33、凡见有高血压者,加夏枯草;水肿者加防己、牛膝、佩兰、益母草,降压。

34、凡见心痛者,加瓜蒌、薤白、丹参、没药,通络止痛。

35、凡见有白带增多者,加白果、土茯苓,黄柏、益母草,止带。

36、凡见白内障者,加白蒺藜、木贼、菊花、谷精草、夜明砂、枸杞子,祛障明目。

37、凡有泌尿系感染者,加金银花、地丁,清热解毒。

38、凡有遗精者,加龙骨、牡蛎、桑螵蛸、金樱子,固精。

39、凡见尿少者,加茯苓、车前子、地肤子、白茅根,利尿。

40、凡有脂肪肝,加泽泻、首乌、黄精、山楂、柴胡、郁金、连翘,清肝消脂。

41、凡有低血糖者,加沙参、麦冬,益津液。

42、凡有低热者,加地骨皮、青蒿、龟甲,清虚热。

43、凡有气郁者,加柴胡、当归、白芍、薄荷,舒其郁,散其结,行其气。

44、凡热入营血,加生地、玄参、丹皮、白薇,清营热,以护阴液。

方四:

[药物] 人参皂甙25g、黄芪50g、葛根50g、乌梅25g、花粉50g、五味子25g、生地150g、麦冬50g、玄参50g、黄连20g、山茱萸50g、茯苓50g、苍术50g、女贞子50g、炒蚕沙50g、覆盆子50g、枸杞子50g、鸡内金20g。

[制法] 此药混合为面,水泛为小丸。

[用法] 每次服3~5g,1日3次,饭后白开水送下。

[功能] 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养阴滋肾,益气和中,降血糖,尿糖。

[主治] 糖尿病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倦、无力、尿糖、血糖升高者。

经方辨治糖尿病思路辨治原则与步骤:首辨阴阳,再辨六经,后分经腑、表里、寒热、虚实。

糖尿病两类证:火有余(阳证、热证);火不足(阴证、寒证)

阳证:年龄较轻,精神状态佳,体形壮实,肌肉丰满,面有光泽,语声高亢有力,舌色尚鲜活,脉象大、浮、数、动、滑。

阴证:年龄较大,精神较差或很差,体形瘦弱或虚胖,肌肉松弛,面色少华或无华,语声低微,舌色暗,脉象沉、涩、弱、弦、微。

一、阴证(只列常见证型)

1 、太阴阳明虚寒证-附子理中汤

l 主证:微渴或不渴,纳呆,食谷欲呕,呕吐物无酸腐气味,或呕吐痰涎清水,手足冷汗出,大便稀烂不成形或初硬后溏,或伴胃腹满或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沉弱。

l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l 方药: 附子理中汤 (附子 10g ,干姜 6-15g ,人参 10-15g ,炙甘草 10g ,白术 15g )。

胰腺功能衰减,也就是中阳不足,需要鼓舞阳气,使胰腺功能活跃,尽量多产生胰岛素。一般可同时加用枳壳、厚朴类,使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顺利排入十二指肠,发挥作用。

2 、少阴阳虚证-金匮肾气丸

l 主证:小便频数量多,饮一斗,溲一斗,有泡沫,手足厥冷,畏寒肢冷,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四肢乏力,腰酸膝软,或伴性欲淡漠,周身疼痛,关节疼痛,腰膝肩背寒痛,舌淡苔白或白滑,边有齿印,脉沉迟弱。(糖尿病肾病)

l 治法:温补元阳,化气利水。

l 方药: 金匮肾气丸 (熟附子 6-15g ,干姜 15g ,白芍 15g ,人参 15g ,炙甘草 10g ,茯苓 15g ,白术 15g )。

魏长春语录:中医治此症,一般多从强壮病人吸收运化能力入手。肺脾肾元气充足,三焦气化通调,饮食精华分布全身,不从下泄,变成精血,糖尿病自然痊愈。古人用肾气丸治此症,从肾气二字体会,是肾脏有温暖元气上升,使三焦温暖,脾能健运,肺有温暖毛窍能力,不受风寒外感,脾阳输布,津液自生,能止消渴。

加减:若下肢浮肿,甚则全身皆肿,小便不利或清长,或伴四肢沉重疼痛,主以真武汤。若口大烦渴,饮水不解,甚或饮后加重,小便不利或失禁,或伴少腹胀满不适,合以五苓散。若心悸心慌明显,得温可减,脉虚数无力者,结合桂枝甘草汤。

3 、厥阴经脏虚寒证-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汤

l 主证:干呕,吐涎沫,癫顶痛,目光滞涩,目常流泪,遇寒加重或迎风流泪,视力障碍,女子月经不调或白带量多,外阴瘙痒,男子睾丸痛,或四肢手足麻痹、厥寒,舌淡,苔白,脉沉或微细

l 治法:暖肝祛寒,温经通络。

l 方药: 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汤 (熟附子 6-15g ,人参 15g ,当归 30g ,桂枝 15g ,白芍 15g ,细辛 3-6g ,大枣 30g ,吴茱萸 6-15g ,生姜 30g ,干姜 6-15g ,炙甘草 10-20g )。

加减:若四肢手足麻痹、厥寒,脉细欲绝,病位在厥阴经者,以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若干呕、头痛、目疾、男女阴器为病,病位在厥阴脏者,以吴茱萸汤暖肝祛寒。

4 、厥阴寒热错杂证-乌梅丸

l 主证:口干口苦,上半身汗出,下半身发凉畏寒,胸闷气短,腹胀,大便偏干,双膝疼痛,视物模糊。舌干,少苔,脉偏沉弦涩。

l 治法:清上温下,生津止渴。

l 方药: 乌梅丸 (乌梅 10-30g ,细辛 3-6g ,干姜 10-15g ,黄连 3-10g ,当归 15g ,熟附子 6-15g ,蜀椒 3-10g ,桂枝 10g ,人参 15g ,黄柏 10g )。

清黄坤载 “ 消渴者,是厥阴之病也 ” , “ 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 ” 。郑钦安: “ 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水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主症 ”

加减:多饮者加重乌梅 60g 、玄参;多食者加重黄连、吴茱萸;多尿者加肉桂、泽泻。

二、阳证( 只列常见证型)

1、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小柴胡汤

l 主证:口渴咽干,饮水不多,口苦,情绪不佳,心烦,纳差,时有呕恶,或紧张焦虑,失眠,消极,心神不安;右胁部胀痛,隐痛或刺痛;胃脘部痞胀或闷痛;耳鸣耳闷胀、目赤、目眩;舌红或暗、或边尖红,苔白或薄黄,脉弦细。

l 治法:和解少阳。

l 方药: 小柴胡汤 (柴胡 10-24g ,黄芩 10g ,半夏 10g ,生姜 10g ,人参 10g ,炙甘草 10g, 大枣 15g )。

如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肝胆疾病、胃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病在三焦、在肝胆、在耳目病变属实者,皆可以小柴胡汤加减。

加减:糖尿病合并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脂肪肝等肝胆疾病者,右胁部胀痛,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等,辨证为少阳胆腑实证,方用大柴胡汤;胸胁满微结,口渴,头汗出,小便不利,大便稀溏,手足不温,辨证为少阳不和,三焦失畅,津亏脾寒,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胸满,烦惊,谵语,神志症状重者,方用柴胡加龙牡汤。

2、邪陷阳明, 肠道湿热证-葛根芩连汤

主证:身热,下利臭秽,烦热,口黏,大便黏滞不爽,

小便黄,有泡沫,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

处方: 葛根芩连汤 (葛根30 g ,黄芩15 g ,黄连10 g, 甘草5 g )

三种情况作用最佳: 1 、伴有舌红,苔黄干,口渴,或腹泻,心率偏快。 2. 伴有项背强痛,或头痛,或腰腿痛,全身乏力。如高血压,或颈椎病导致。 3 .嗜酒,导致血糖居高不下者。

加减:有高血压者,加葛根;糖尿病导致的性功能障碍,可加怀牛膝。牛膝还可治疗腰痛、腿痛、糖尿病足、伴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者。量要大,至少 15 克,甚至 30 克。

3、阳明肺胃热盛,兼气阴两伤证-白虎加人参汤

主证:口干咽燥,口渴程度非常严重。舌干燥,大便干结,食欲亢进、易饥饿、进食量多,身恶热,热汗出、汗后背部恶风寒,或伴发热,形体消瘦。舌干红苔黄燥,脉洪大。

治法:清热益气,养阴生津。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石膏15-60g,知母10-15g,人参10-15g,炙甘草10g,山药30g)。

加减:头晕头痛、有颈椎病者,加葛根、川芎。腰痛者,加怀牛膝、苍术。胃火炽盛,饥饿感甚者,加生地、玄参清泻胃火;上焦燥热,灼伤肺阴,口渴甚者,加石膏、知母清泻肺热。

4、少阳阳明同病、痰热互结证-柴芩温胆汤

主证:见胸闷脘痞、失眠、口干渴,尿黄便结,

舌苔黄腻,脉滑等。

治法:清热燥湿,理气化痰

处方: 柴芩温胆汤 (柴胡 10g, 黄芩 10g, 半夏 15g, 陈皮 10g, 茯苓 15g, 生姜 9g, 竹茹 12g, 枳实 10g, 甘草 5g )

加减:加黄连、山栀,适用于胸闷烦躁、心律偏快、失眠者;合半夏厚朴汤 , 用于伴有咽喉异物感、腹胀者;合栀子厚朴汤,用于伴有口干、胸闷、焦虑、腹胀者;合酸枣仁汤 , 用于伴有精神恍惚、失眠而脉不滑、舌不红者,该类患者多为处于更年期的中老年妇女。

攻克糖尿病:中医5种治疗方剂

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治法有哪些?下面介绍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治法。

(1)活血化瘀法:关于消渴病瘀血理论古今医家早已达成共识,即认为在消渴病病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瘀血这一病理机制。消渴病与瘀血的关系可概括为消渴致瘀和瘀血致消两方面。具体内容已在前面有关章节叙述,这里不再重复。正因如此,在治疗消渴病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活血化瘀疗法。目前,中医治疗消渴病,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等基础治法中,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被认为是治疗消渴病的首选治疗方案。这一治法,既可控制原发病,又可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目前临床治疗消渴病的方药大多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对改善糖尿病的多种血管并发症有着较为明显的疗效,这也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

(2)阴阳双补法:糖尿病于中后期时,不仅阴虚愈重,还因阴损及阳,则阴阳俱虚,此时针对阴阳俱虚的病理变化,须立滋肾温阳,水火并补之法。此时阳虚以肾阳虚和脾阳虚为多见,但在温补时,须在滋阴壮水的基础上,加小剂量温阳药如附子、肉桂等,也就是遵张仲景肾气丸之意,即“阴中求阳”,微微生火。切不可乱投温补香燥之品,劫伤阴液,加重病情。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导读:中医认为,糖尿病病机多为燥热阴虚,津液不足,当以滋阴清热,补肾益精为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外治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疗效。以下介绍几则外治方[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糖尿,本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等。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常见的并发症及伴随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

中医认为,糖尿病病机多为燥热阴虚,津液不足,当以滋阴清热,补肾益精为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外治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疗效。以下介绍几则外治方:

1.桂枝、生附片各50克,紫丹参、忍冬藤、生黄芪各100克,乳香、没药各24克。将上药放入锅中,加水5000毫升,用文火煮沸后再煎20分钟,将药液倒入木桶内,待温度降至50℃左右时,患足放入药液内浸泡,药液可浸至膝部。每次浸泡30分钟,每日浸泡一次,每剂药可浸泡5天。以后每次浸泡,仍将原药的药渣一同放入锅内煮沸。可温阳益气,活血通络,适用于糖尿病肢端坏疽。一般连续用药半个月,最长连续用药80天。

2.苏木50克,木瓜、透骨草、川椒、赤芍各30克,桂枝18克,川芎15克,红花、白芷各12克,艾叶、川乌、草乌、麻黄各10克,加水5000毫升,水煎取汁。先熏手足30分钟,待温度适宜时再将手足浸泡30分钟,每日两次,每剂药可用2~3天。可活血通络,祛风散寒,适用于糖尿病手足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

3.苦参、蛇床子、白鲜皮、枯矾、金银花、土茯苓各30克,川椒、苍术、黄精、花粉、防风各15克,红紫草、苏叶各10克,水煎取汁,趁热先熏后坐浴,每日两次,每次10~30分钟。可祛风止痒,适用于糖尿病性外阴瘙痒。4.生大黄6克,炒槐花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煅牡蛎30克,制附片6克,姜半夏6克。将上药煎取浓汁200毫升,直肠滴入,每日一次,连续30天。可活血化瘀,利湿泄浊。适用于糖尿病肾病。

5.黄芪60克,山药、苍术、薏苡仁、元参、生地黄、熟地黄、生牡蛎、黄精、肉苁蓉、菟丝子、金樱子、蚕砂、石菖蒲、萆薢、丹参、僵蚕、白芥子、五倍子、牡丹皮、地骨皮、仙灵脾、黄连各30克,肉桂、小茴各10克,生大黄20克,全虫、莱菔子、水蛭各15克,冰片、樟脑各2克,蟾酥0.5克,麝香0.1克。先将冰片、樟脑、蟾酥、麝香分别研成细粉,再将其他药混合研碎过 100目筛,共混匀。在药粉中加入蜂蜜、植物油、酒精适量,调至软硬适宜,压制成板,再用模具切成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药块,用橡皮膏作基质衬布,将药膏贴于橡皮膏上即得。取涌泉、肚脐、三阴交、肾俞,每次贴敷2~3个穴位,一般2~3天更换一次药膏,一个月为一疗程。可益气养阴,培补脾肾,除湿消瘀,适用于老年性糖尿。,

如果觉得《【转载】韩玉森糖尿病方+糖尿病奇方+经方辨治糖尿病思路+攻克糖尿病:中医5种治疗方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