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名医话临床】沈宝藩:糖尿病证治经验

【名医话临床】沈宝藩:糖尿病证治经验

时间:2019-12-01 21:11:28

相关推荐

【名医话临床】沈宝藩:糖尿病证治经验

糖尿病证治经验

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紊乱的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和糖尿。根据本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临床特点,历来把本病归于中医学“消渴”、“消瘅”范畴。笔者随沈师临证多年,现将沈师之糖尿病证治经验介绍于下。

(一)糖尿病以肾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

沈师认为,消渴发病的关键是肾虚,但不能忽视标实痰浊血瘀为患。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除了年老肾气渐亏、禀赋不足的体质外,平时摄生不当,嗜酒酗酒、过食肥甘、劳欲过度等致脏腑更易虚损,气血输布失调,水湿不布,聚而化生痰浊,肾阴不足,阴虚燥热,津亏液少,燥热内灼,蒸熬营血均可导致血瘀。肾阴亏损,肝木失养,疏泄失职,气血运行迟缓,血瘀气滞则经脉不利,凝结而生痰;阴虚火旺,灼津炼液,痰浊内聚,血行失畅,痰瘀互结,郁久化热,更伤气阴,终致阴阳两伤,虚实错杂变证丛生。

(二)诊治糖尿病当取中西医之长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辨证论治注意整体治疗,对改善症状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的治疗,但有些糖尿病患者通过中医药治疗,症状改善虽然明显,甚至完全消失,但血糖值仍较高,当加用西药降糖药后,血糖、尿糖方得到控制。另外,西医监测手段也较先进,有助于明确诊断,如有的患者有三消症状,通过血糖、尿糖等一系列检查确诊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精神性多饮多尿症,而并非是糖尿病。有的隐性糖尿病或老年糖尿病,有时三消症状不明显,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尿糖值异常增高而确诊。因此,沈师强调,现代的中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中西医合参,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而在糖尿病的诊治中,取中西医之长尤为重要。

(三)治疗糖尿病用药经验

沈师认为,糖尿病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好,单纯用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大,中医药可防治其不良反应,对症状改善也甚为有效。沈师强调,采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必须注意辨证,切勿单凭动物实验报告有降血糖作用而不切合证情乱加配用,当应辨证和辨病相结合配用。目前报道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多达数十种,取用这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必须对证,否则不但无效,同样还会出现不适反应。气阴虚者可选用玉竹、黄精、麦冬、山萸肉;阴虚生热者选用知母、黄柏、地骨皮;气阳不足者用黄芪、人参、胡芦巴、仙灵脾;化痰祛湿选用苍术、桔梗、僵蚕、泽泻等;当出现外感风热时可选用桑叶、牛蒡子。上述药物据实验报道都具有降血糖作用,按证正确选用,对改善症状、降低血糖值都有较好的疗效。

沈师还认为,对疾病的认识是通过不断地临床实践进一步完善和全面的,目前治疗糖尿病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对于那些发病已久并且已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必须注意配用西药降糖药物治疗,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囤,这不但对改善三消症状有利,同时也可防止并发症的加重。此疗效是中西药的共同疗效,治疗中要注意中药要较长时期调治以巩固疗效,而西药降糖药也不能骤停,要维持一段时间再逐渐减量再停服,停服时间也不能单一观察症状,对血糖、尿糖至少1~2周检测1次。

(四)糖尿病并发定应采用痰瘀同治法

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初起有的虽多见阴虚燥热证,但迁移日久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各种并发症虽然症候复杂多样,但多具有痰瘀痹阻之症。因糖尿病久病之后,每因气血津液运行障碍而变生痰瘀,病变过程中痰瘀还可互生。痰停体内,痰阻则血难行,久必化瘀;瘀血内阻,血凝则痰易生,久必成痰。古代名医唐云川在《血证论》中云“血积既久,也能化为痰水”。张景岳言“津凝血败,皆化为痰”。说明糖尿病中后期病情加重,证候多变和痰瘀痹阻、痰瘀互果密切相关。因此,治疗中当注意痰瘀同治。痰浊痹阻心脉,可致胸痹、心痛、心悸(冠心病);阻于脑络则成中风偏枯,肢体麻木,语言不利(脑中风);阻于肢体末端络脉,出现肢端发紫、冰凉、刺痛,甚至溃烂(脱疽、闭塞性脉管炎);阻于目络可致“视瞻昏渺”、“血灌瞳神”或暴盲(糖尿病性视网膜炎);阻于肾络则尿不利,水肿,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综上所述,糖尿病并发症病损于心、脑、肾神经或眼底病变,都有痰瘀同病之症候。为此,沈师强调中晚期糖尿病出现并发症时,补虚调治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等标实为患,治疗时宜标本兼顾,兼用痰瘀同治法,处方中必须辨证加用化痰通络之品。

(杨建梅)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沈宝藩临床经验辑要

图书作者:阿提卡●吾布力哈斯木,胡晓玲主编

如果觉得《【名医话临床】沈宝藩:糖尿病证治经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