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

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3-01-30 10:04:36

相关推荐

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

摘 要

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测度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定量指标之一,因此,期刊编辑和论文作者难免会对其给予较多的关注。实际上,影响因子的设计和计算中有其不足之处,在使用中是需要了解和留意的。

期刊在某年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指该年引证该刊前2年所有文章(Items)的总次数(Citations)与前2年该刊所发表的可引用文章(Citable Items)总数之比。例如,A刊-所发表的研究论文和综述总数为1000篇,这1000篇论文及同期发表的其他各类文章的被引总次数为3000次,则度A刊的影响因子为:3000/1000=3.000。

影响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期刊的有用性和影响力,但由于其受计算方式、学科特点、论文引次、期刊类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较为显着,因而在使用影响因子作为期刊评价或研究评价的工具时,还是需要倍加小心的。

1. 不同学科的引证行为存在显着差异,从而导致论文被引频次达到峰值的时段有很大不同。

影响因子采用2年为论文及引文统计期,其依据是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在发表后1-2年就达到高峰。实际上,由于不同学科的研究特点和引证行为存在很大差异,论文被引用所经历的时间段可能是很不相同的。对于数学、地球科学、植物科学等传统成熟学科或观察描述性科学,论文可能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方可获得影响,但对于材料科学、生物学、化学等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则有可能很快地开展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因而很快引起较大影响并被大量引证。

例如,度《化学物理》(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IF=2.991)的被引半衰期高达17.6年(即:该刊的21.07万次被引中有半数来源于其近17.6年来所发表的文章),而《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IF=27.298)的被引半衰期只有4.6年,两者相差高达4倍。

图片来源:原文

2. 不同学科的论文数量和论文中参考文献数量存在很大差异,从而使得学科间期刊的影响因子缺乏可比性。

不同学科间由于发展速度和成熟度不同,每年论文产出数量差异很大,并且由于学科特点的差异和论证的需要,从而致使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数目差别很大,这又反过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不同学科间刊物的影响因子产生较大差异。

例如,SCI材料科学领域的集合影响因子(Aggregate Impact Factor)为5.274(即将材料科学领域的314种期刊视为同一份期刊来计算影响因子),而数学领域324种期刊的集合影响因子为0.993,两者相差超过5倍。

图片来源:原文

3. 综述类期刊和载文量较小的期刊更容易获得相对较高的影响因子,因此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并不一定就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学术影响。

以发表高水平综述论文为主的期刊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如果年发表论文数较少的话,这种效应则更为明显。在影响因子大于40的20种期刊中,有11种期刊的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不超过50篇;20种期刊中有10种为综述类期刊(其中6种为Nature Reviews系列期刊)。

此外,在影响因子的计算中,分子中引证次数统计了相应刊物中所有文章被引证的总次数,而分母中引证条目数只统计以研究论文和综述为代表的“论文”数量,对短评、读者来信、简讯等一些可能被引用的短文并不进行统计。实际上,这些非“论文”的被引证频次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可能比较大(在某些生物医学期刊中甚至超过10%),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某些期刊计算的影响因子与实际影响因子存在较大差异。

图片来源:原文

4. 期刊中不同论文的被引次数差别很大,论文并不因为发表于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就一定能获得较高的被引频次。

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不能反映其中每篇论文的实际被引证频次,即:高影响因子期刊发表的论文并不一定能获得高被引,对于期刊而言,不存在论文“搭车”的现象。统计表明,很多期刊中约20%的论文贡献了期刊约80%的总被引频次(论文被引中的二八”现象),期刊中一半论文的平均被引证次数大约是另一半的10倍。

一个比较极端的例证是近年来SCI收录期刊中影响因子一直遥遥领先的《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度该刊的影响因子高达292.278,遥遥领先于影响因子位列第二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影响因子为74.699)。CA在-共计发表了17篇综述和37篇研究论文,其中4篇有关癌症统计的文章在的被引用次数(13138次)占全部54篇文章总被引的83.2%,也就是说CA的影响因子中超过80%是由7%(4篇)的论文贡献的。

图片来源:原文

5. SCI中不同国家被收录的期刊数量相差极大且以英文版期刊为主,难以客观地反映不同语种期刊的全面情况。

度《期刊引证报告》(JCR)中9363种科技期刊的主要国家来源和占比分别为:美国:3052种(32.60%),英国:2045种(21.84%),荷兰:762种(8.14%),德国:643种(6.87%)。这4个国家的期刊数量共计占JCR中期刊总数的69.45%,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SCI的源期刊库很难全面、公允地反映不同国家、不同学科、不同语种期刊的全面情况,而同国科学家之间因研究成果传播的快捷性、研究主题的相关性等种种因素而倾向于更多地相互引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同国家期刊影响因子的很大差异。

图片来源:原文

一般说来,高影响因子期刊吸引相关学科中高水平论文的能力相对较强,并因此导致其稿源相对较多,进而使其对所录用论文的筛选更为严格(即稿件可能要经过更为严格的同行评议)。因此,高影响因子的刊物相对同类的低影响因子的刊物来说,所刊载的相同研究领域的论文可能具有更高的学术质量,但这种质量上的差别不能以期刊的影响因子绝对地定量化。由于影响因子只是对期刊的大致评估,不可能定量反映出研究论文的学术贡献等,因此,研究评价中一定要慎重使用期刊的影响因子。正如SCI的创始人Garfield先生所说,“SCI的发明者告诫人们对这些数据不要不加区分地使用……(SCI数据的使用)尽管很方便,但很危险。虽然期刊的评估很重要,但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更重要,因为其影响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影响因子不应作为人的评价的替代物。”

作者简介:

任胜利,《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1997年博士后出站后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着有《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等书籍或论文。

参考资料:

◆任胜利, 王宝庆, 郭志明, 等.应慎重使用期刊的影响因子评价科研成果. 科学通报, 2000, 45(2):218-222.

◆刘素贞. 影响因子到底是个啥?《中国科学》杂志社编辑微讲堂.-08-21.

来源 |中国科学杂志社

往期热文回顾:

本文由丨学会服务365 xhfw_365丨精编发布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转载、投稿、咨询

邮箱:xhfwzx_wx@

小福团微信:xft0115

————猜你喜欢————

(点击蓝字跳转)

学会百问研究视窗抗炎黑板报

版权保护声明:

本公众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对内容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小福团联系。

我知道你在看

如果觉得《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