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厥阴病笔记

厥阴病笔记

时间:2019-02-17 11:31:00

相关推荐

厥阴病笔记

第六章厥阴病

第一节厥阴病纲要

一、厥阴病提纲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二、消渴转为渴欲饮水者为欲愈

(329)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三、厥的病理和症状

(33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第二节 寒热错杂

一、蛔厥的辨证与治法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二、伤寒误下,寒热错杂的证治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三、伤寒误下,寒格的证治

(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第三节寒热胜负

一、厥热对于下利的关系

(331)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解释:伤寒先四肢厥逆,以后又发热的,是阳气已在恢复,即便原来有下利的症状,也必因阳气恢复而自止。假若厥逆的症状接者又出现,说明又是阴胜阳退,故下利亦必重又出现。

二、厥热平者,自愈

(336)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三、热多厥少,有自愈和便脓血的二种后果

(341)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四、寒厥阳复太过,有喉痹和便脓血的两种可能

(334)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五、厥多于热为病进

(342)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六、小结

寒热错杂证,一般是上热下寒。治法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或蛔上入膈者,宜乌梅丸;饮食入口即吐,兼寒下不止者,宜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宜麻黄升麻汤。

寒热胜负者,其预后是:厥热平者自愈。热多厥少者,当愈;若不愈,或下利便脓血,或上攻为喉痹。厥多热少为病进。但蹶不热者死。

第四节 厥阴寒证及诸寒厥

一、寒厥的治禁

(330)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二、肝气挟胃寒上逆的证治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三、脉促厥逆,用灸法通阳

(349)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四、血虚厥寒的证治

(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五、血虚厥逆,兼内有久寒的治法

(352)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六、冷结下焦厥逆

(340)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七、大汗大下,导致厥逆的证治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八、大汗亡阳厥逆的举例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九、郁置作汗致厥

(366)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十、阴盛格阳,汗出而厥的证治

(370)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十一、呕而小便利,正气不支之厥难治

(377)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十二、亡血厥逆

(347)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十三、阳虚停水致厥的证治

(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十四、痰结厥逆的证治

(355)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十五、胃冷致哕的原因

(380)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十六、小结

凡寒厥都是里阳不足,故应温忌下,不但厥阴寒证是如此,即一切虚家,都应严守这一原则。

厥阴寒证的治法,如干呕吐涎沫头痛者,用吴茱萸汤温肝降胃。

虚家,如阳虚脉促者,用灸法通阳解表。血虚脉细者,用当归四逆汤补血通阴解表;兼内有久寒,如冷结膀胱关元之类,再加吴茱萸生姜,温寒散结。若腹湍脉虚者,更不可下,下之致死。心阳虚,水上凌心者,用茯苓甘草汤壮心阳制水。痰结胸中阳不外达者,用瓜蒂散吐法通阳。义如大汗大下里阳虚者,回阳为急,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辈可以选用。即兼戴阳,亦不可发汗,若误发其汗,重则致死,轻则致哕。

第五节 厥阴热证及诸热厥

一、热厥的病理、特征和治禁

(335)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二、热厥的两种转归

(339)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三、厥阴热利证治

(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四、热利的另一辨证法

(373)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五、厥阴转出少阳的证治

(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六、虚烦的证治

(375)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七、热结在里致厥的治法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八、热结旁流,下利谵语的证治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九、小结

热厥是热结于里,以致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热邪由外入内,是其成因。手足虽厥,腹部却高热,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是其特点。治法宜清下,忌温汗。其转归,有热自除者,有伤阴络而便血者。

厥阴热迫广肠,下利口渴,滞涩不爽者,用白头翁汤。热出少阳,呕而发热者,用小柴胡汤。下利止后,热扰膻中而虚烦者,用栀子鼓汤。

此外,阳明经热深入致厥者,用白虎汤。燥屎谵语下利者,不论厥与不厥,宜小承气汤。

第六节厥阴辨证

一、实证哕逆的辨证和治法

(381)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二、除中的症状和预后

(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三、厥热胜负的预后和除中的辨证

(332)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四、因痈脓而致呕,不可治呕

(376)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五、小结

凡一个症状的出现,都应从两方面考虑,譬如能食为胃气恢复,但除中之能食是胃气败绝;哕多虚寒,但腹满大小便不利的为实证;呕为胃气失降,但呕痈脓的反不应治呕。

第七节厥阴预后

一、厥阴中风,欲愈的脉象

(327)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二、阴寒下利,正复邪退者,自愈

(360)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三、阳进阴退,当愈,阳太过,必便脓血

(367)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四、下利由里出表的诊断

(361)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解释:脉数微热,为阳进阴退;汗出为由阴出阳,由里出表,故为虚寒下利的将愈现象。若脉又转紧,紧则为寒,是寒邪复聚,阳不得通,故为未解。

五、从脉象推测下利的预后

(365)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六、下利真脏脉见者死

(369)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七、下利热伤血分的脉象

(363)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八、热厥,邪热下陷者,难治

(348)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九、有阴无阳者死

(346)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十、阴极阳脱者死

(344)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十一、下利,胃阳绝者死

(345)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十二、灸后厥不回者死

(343)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十三、灸后脉不还者死

(362)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十四、利止脉绝脉还者生,不还者死

(368)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十五、小结

厥阴病为阴阳之转折点,故其预后,纯阴无阳者死;阴尽阳回者生;阳回太过者,又能发痈脓、便脓血。

纯阴无阳的死证:如除中者死;汗出不止者死;躁不得卧者死;厥不止者死;脉不还者死,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阴尽阳回的,如下利有微热而渴,脉数有微热汗出,脉弱而数,脉绝而复还等,都是吉兆。但阳回不宜太过,太过又能伤及血分而发痈脓便脓血。

厥阴病为正邪斗争的关键,故正虚邪内陷者(如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正复邪外出者(如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厥阴中风脉微浮者。)为欲愈。

如果觉得《厥阴病笔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