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哪些症状可以预示糖尿病的发生_糖尿病患者看病8项注意

哪些症状可以预示糖尿病的发生_糖尿病患者看病8项注意

时间:2021-02-22 08:43:12

相关推荐

哪些症状可以预示糖尿病的发生_糖尿病患者看病8项注意

糖尿病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大部分人已熟知了,但在这些典型症状出现前,还有一些早期信号往往被患者忽视从而耽误了糖尿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那么,到底哪些症状可以预示糖尿病的发生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导致人们患上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年龄。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还有别的影响,如年龄越大,孕妇诊断糖尿病的孕周越小。

第二个原因、肥胖。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也不例外。衡量肥胖的指标常用体质指数(BMI)。BMI≥20.9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差不多是BMI≤19.1者的2倍。

第三个原因、不良产科史和糖尿病家族史。产科因素中与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死产史、巨大儿、、高产次,重要的先天畸形,具有这些病史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孕妇的2.0倍、8.5倍、5.8倍、22.5倍和23.2倍。另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将会升高到2.89倍。

第四个原因、种族。糖尿病具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域相关性。亚洲、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和黑人与欧洲白人妇女的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分别为后者的8倍、11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还跟饮食、文化等有关。

第五个原因、膳食失当。比如孕妇无节制地进食,尤其是大量进食糖分高的果品,会对胰岛素分泌带来很大压力,造成代谢紊乱,而一旦胰岛素分泌失常,体内血糖得不到相应调节,糖尿病也就来了。

第六个原因、缺乏运动。医生发现,孕期勤于活动的孕妇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小,比那些很少活动的女性要低23%。美国同行的资料亦显示,快步走但不进行剧烈运动的女性,与糖尿病结缘的可能性,比那些缓慢散步的女性低34%。

2哪些症状可以预示糖尿病的发生

1. 经常感到疲乏、劳累。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患者经常会感觉两脚无力,易疲乏,腰膝酸软。

2. 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进展较快,有时也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急性视力下降。

3. 手、足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般的感觉。

4. 伤口愈合非常缓慢。因为血糖高,黏膜屏障作用减低,伤口不易愈合。

5. 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比如泌尿系感染、疖肿及霉菌感染。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有两个特点:(1)菌尿起源于肾脏,而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2)尽管给予适宜的抗感染治疗,但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期仍比一般的尿路感染发热期延长。

3糖尿病患者看病8项注意

1.至少每个月到医院复诊一次。即使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应定期复查。另外,即使有药,如果测的指标(血糖、血压等)偏高, 也应及时就诊。切记:到医院不是单纯取药,是在检查的基础上听医生的指导。

2.到医院复查时, 应同平时一样服用降糖药。如停用药物会误导医生加大用药剂量。尽量保持平时的规律,看病尽量是进餐后,到医院可测餐后血糖。如需做空腹相关检查,可次日早晨空腹查。看病和空腹检查同时做,常会打破平时服药和进餐的规律,造成病情的波动。

3.除了查空腹血糖外, 还要同时查餐后2 小时血糖。此外,尿常规时常也要检查,不是为看尿糖,而是查看有无尿路感染、尿蛋白等。

4.不能只查尿糖。有些人肾糖阈发生改变, 尽管尿糖阴性, 但血糖已大大超过正常值。血糖仪应该是每个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工具,应学会充分利用,通过日常监测,找出自己的规律,适度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生活质量。

5.每 3 个月到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 该检查可反映近 2~3 个月血糖总的控制情况。应点面结合,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血糖控制情况。

6.每半年或一年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查体, 以便及时发现、控制并发症。重点在心脑血管、肾脏、眼底,年龄大的患者,还可以同时检查可能伴随的骨质疏松、前列腺增生症、甲状腺疾病等。

7. 到正规医院接受内分泌医生的正规治疗。只凭偏方或降糖保健品等控制病情不可靠。别的病友的经验也要理性对待,糖尿病需要个性化、精细化的治疗。

8.和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经常更换医院和医生, 对疾病的治疗有害无益。看病不是小事,要有足够的耐心;疾病是复杂的,要给医生时间观察、分析和判断再调整治疗。永远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可能有一望即知、手到病除的神医,尤其对慢性病而言。

4糖尿病患者饮食谨记八大禁忌

1.不能“吃软怕硬”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吃较软的食物,血糖上升较快。如果将大米熬成粥,其中的淀粉已经部分转化为糊精,比淀粉更容易消化吸收,在人体内很快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粥熬的时间越长,粥越黏稠,吃后血糖升高得越快。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软怕硬”。要“吃硬不吃软”,口感较硬的食物消化得比较慢,因而不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

2.不能吃“独食”

虽然血糖生成指数较高的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专挑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吃,又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混合进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办法。也就是说,将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混合,以降低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

3.不要“望梅止渴”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多尿”症状,不敢多喝水,以至于“望梅止渴”。其实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体内处于高血糖状态,饮水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限制饮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进而升高血糖,而且会加重高渗(高于血浆渗透压)状态,对病情非常不利。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为时已晚,这时血糖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波动。

4.不要“画饼充饥”

不少糖尿病患者以为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每顿饭主食(粮食类)吃得很少甚至不吃。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身体所需的葡萄糖来源缺乏,身体就必然要动用脂肪来释放能量,这时会伴有酮体生成,经肾脏排泄可出现酮尿。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不能少于150克,否则容易出现酮症。

5.不宜吃得过饱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餐后常腹胀、打饱嗝、恶心、呕吐等,还带有一股酸臭味,好像吃进去的东西堆在胃里下不去。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糖尿病胃轻瘫的可能。规律地进食是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疗法。患者应绝对避免吃得过饱,每日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食量分配各为1/3。

6.不宜多吃盐

食盐中含有钠,而糖尿病患者体内环境对钠离子的浓度变化十分敏感,当体内钠离子浓度高时,会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肾负担。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为6克。糖尿病患者应为4~5克,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和肾脏疾病,每天应控制在3~4克,其中包括食用的酱油。一般20毫升酱油中含盐2~3克。

7.不要喝碳酸饮料

糖尿病患者不宜饮含糖的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如果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多,未及时补水,或喝了大量的含糖饮料,此时非常容易导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表现为高血糖、严重脱水、意识障碍)。

8.不要饭后马上吃水果

饭后马上吃水果,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的负担。此外,饭后立即吃水果,会被先吃下去的不易消化的脂肪、蛋白质“堵”在胃内,水果在胃内“驻扎”时间过长,会影响消化功能,引起胀气。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因为这时胃肠较空,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空腹时能很快被吸收,而且能避免胀气。

5糖尿病患者要检查的项目都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要检查的项目1、b超检查: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脂肪肝、胆结石;长期服药可引起肝脏的药物性损害。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胰腺疾病相关;糖尿病合并肾病等多种原因,进行腹部b超检查(包括肝、胆、脾、胰腺、双肾)也应视为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糖尿病患者要检查的项目2、心电图检查: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很高,加上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等都是造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论有没有胸闷、气短、胸痛等冠心病的症状,均要做心电图检查。

糖尿病患者要检查的项目3、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是糖尿病患者应进行的常规检查之一。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极高,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其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约25%,10 年后达60%,后则可达80%,因此常规眼底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并进行早期治疗。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进行1~2次眼底检查。

糖尿病患者要检查的项目4、胸片检查: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肺结核等病变临床多见,且症状常不典型,常规胸片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肺部病变。

如果觉得《哪些症状可以预示糖尿病的发生_糖尿病患者看病8项注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