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预防中风_中风的症状_中风有哪些治疗方式

预防中风_中风的症状_中风有哪些治疗方式

时间:2022-06-18 21:29:04

相关推荐

预防中风_中风的症状_中风有哪些治疗方式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这里介绍的为类中风(脑卒中)。那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请继续往下看。

1中风的病因

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

1.情志郁怒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3.劳累过度《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4.气候变化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5.血液瘀滞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2预防中风

预防保健

1.及时治疗诱发病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应及早治疗;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留中风的先兆征象留意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中风现象。一旦小中风发作,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3.消除中风的诱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4.饮食结构合理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或者服用深海鱼油。ω-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塞。

5.户外活动注意应逐步适应环境温度,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特别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有过中风史的患者还要注意走路多加小心,防止跌跤;此外,日常生活起床、低头系鞋带等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等。

3中风有哪些治疗方式

早期评估

中风图册中风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只有详细的身体检查及医学影像学资料才能确诊是否中风,类型和程度;因此即使是一般的中风征兆,也应该到医院求诊。

研究显示,在中风专科医院治疗的病人,患者复苏的几率比较高。

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血栓(血块)阻塞脑动脉,当这类中风发病时,可根据情况给病人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潘生丁),或抗凝血药物(华法令)。必须用医学影像排除出血性中风,因为这种疗法对出血性中风的病人有害。

是否施行溶栓治疗,要经过下述检查:

1.中风症状,往往使用评分系统,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中风评分,辛辛那提中风评分,和洛杉矶”院前”中风扫描。急诊救护员(EMTs)使用辛辛那提中风评

缺血性中风图册分,以确定是否需要将病人送到中风医疗中心。

2.CT扫描,以排除出血性中风

3.抽血化验,如全血液计数,凝血功能(PT/INR and APTT),以及测试电解质,肾、肝功能试验和血糖。

其他中风期保护大脑的方法包括:尽可能确保血糖正常(如对已知的糖尿病患者施行胰岛素注射 - commencement of an insulin sliding scale),确保供氧充足和静脉注射。让病人在担架上头部平放而不是直坐,研究表明这样可增加脑部血流量。缺血性中风其他的治疗方法包括阿司匹林(每日50至325毫克),氯吡格雷(每日75毫克),并结合阿司匹林和潘生丁延长释放(25毫克/200,每日两次)。

中风后常伴随血压升高。研究表明,虽然血压高可造成中风,但在中风后的危险期内有助于血液流向脑部。

如果检察显示病人颈内动脉狭窄,而且在受影响的区域有残余的功能,中风后迅速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切除狭窄)可减少复发的风险。

如果中风是由于心律失常的心栓塞,用华法林或高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心律失常和抗凝可减少复发的风险。CHADS/CHADS2已经确信,对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的治疗,对中风有预防作用。

亚低温治疗

大部分亚低温治疗缺血性中风有效性的数据仅限于动物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缺血性中风而不是出血性中风,由于低温造成较低的凝血门槛。这些研究温度下降与缺血性中风关系的动物研究证明,低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全目的神经保护治疗。这一结果导致人类研究。不幸的是,在这篇文章的出版时,这项研究尚未结束。但就可行性来说,已经确信缺血性中风后利用低温控制颅内压(ICP)既安全又实用。用于在这项研究的装置称为北极太阳

溶栓

越来越多的中风治疗中心采用药理溶栓(“血块破坏”)与药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来溶解血栓和畅通动脉。但是, tPA的使用在急性中风中是有争议的。一方面,对于出现急性中风症状而且没有其他禁忌症(如异常化验结果,血压高,或近期手术),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神经病学学院推荐三小时内tPA治疗。这一推荐是基于两项研究的一组调查,结果表明tPA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改善。对三个小时内用tPA处理的病人, 39%在3个月内效果良好,而安慰剂对照的病人只有26 %在3个月内效果良好。然而,在MINDS测试中6.4 %的病人作为tPA并发症出现大量脑出血。tPA往往误解为万能的,重要的是让病人知道,尽管该项研究支持使用tPA,有些数据有缺陷,而且tPA的安全性和疗效是有有争议的。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与没有接受tPA的患者相比)接受tPA的患者死亡率要高。此外,美国急诊医学院(AAEM)认为,关于tPA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安全性和适用性的客观证据不足以将其列入治疗标准。在其他证据澄清上述争议之前,医师应使用其裁量权。鉴于确切证据不足, AAEM认为将静脉溶栓治疗列入或不列入中风治疗标准都不恰当。

4中风的并发症有哪些

脑疝

脑血管病患者多数死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大量出血,脑中线结构移位或被破坏,全脑水肿,形成脑疝,使脑干被挤压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枢所致。

国内报道,脑出血合并脑疝死亡者占44、8%~50、1%,故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形成,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措施,而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

①头痛剧烈或极度烦躁不安;

②频繁呕吐或抽搐;

③呼吸及心率变慢,血压升高;

④意识障碍逐渐加重;

⑤双侧瞳孔不等大,则提示颅内压明显增高,可能有脑疝形成,应积极脱水或手术治疗。

2、脑心综合征

当脑出血病变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时,也常引起心脑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

脑心综合征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其一是脑——心卒中,即首先以脑出血起病,而后发生心血管病,其二是脑——心同时卒中,即脑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时或接近同时发生,但由于症状相互掩盖,常易造成误诊而影响治疗,故在抢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应认真询问病史及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若出现胸闷,气短,紫绀等,肺底部有湿罗音,心音低钝及心动过速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作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心律紊乱和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按器质性心脏病处理。

3、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患者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便,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4、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烧,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常易被掩盖而被忽视,使病情日趋加重,故应注意观察,当发现呼吸加深加快,心动过速,意识障碍加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无尿,肢体及面部水肿或脱水等现象时,要仔细寻找病因,及时作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定量测定等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

5、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

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但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复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时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温有效,如不及时处理,数小时可死亡。

6、褥疮

脑血管病人常因偏瘫,长期卧床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较胖,不易翻身护理,骶尾部,内外踝,足跟,髋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局部营养不良,发生褥疮。

5中风的症状

常见症状:眩晕、偏瘫、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失语、视觉障碍、意识不清、行走困难

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要作好脑血管诊断,除应详细了解病史和认真体格检查外,还应作必要的辅助检查,并进行科学的分析。脑血管病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分析病变的部位,是弥漫性的,还是局限性的?是中枢性的,或是周围性的?然后再指出病变的具体部位。大脑半球,小脑,脑干不同部位的病变,表现不同。大脑半球的病变,表现对侧面瘫、舌瘫、肢体偏瘫与偏盲;小脑病变主要表现剧烈眩晕,站立不稳,眼球震颤等;脑干病变临床表现较复杂,主要为交叉性瘫痪,病灶同侧嘴歪、舌斜,对侧肢体偏瘫,感觉减退。CT检查可明确病变具体部位。

2.定性诊断 根据发病的经过、病情特点和病变部位,分析疾病的性质,是出血性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两者治疗方法不同,必须辨别清楚。

3.病因诊断 从发病的全过程,结合定位和定性,找出疾病的具体原因。脑血管病主要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液中某些成分的改变和高凝状态,常导致脑梗塞。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动脉炎等导致脑出血的也不少,这些都必须搞清楚。

如果觉得《预防中风_中风的症状_中风有哪些治疗方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