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耳痒(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耳痒(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时间:2024-05-26 05:13:28

相关推荐

耳痒(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肝胆湿热

1,临床表现:耳郭瘙痒,周围皮肤发红,抓搔渗血而仍然瘙痒不止,耳多耵聍。心烦易怒,大便干,小便黄,口苦。舌红苜黄,脉弦数或精数。

2,病因病机:少阳之经循于耳,肝胆湿热部火循经上扰于耳,发为耳痒。

3,治法:清利肝胆湿热,祛风止痒。

4,方剂:龙胆泻肝场(《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龙胆草10g,生地15g,黄芩15g,木通10g,泽泻10g,车前子10g(包),当归10g,柴胡5g,白鲜皮10g,苍耳草10g,菖蒲10g。

方义:龙胆草、黄芩清利肝胆,生地、当归和血凉血,木通、泽泻、车前子利湿泄热,白鲜皮、苍耳草祛风止痒,柴胡引经,菖蒲通窍。

加减:瘙痒难忍,渗血流水,血热甚者加丹皮、赤芍凉血;瘙痒不已加防风、荆芥穗祛风止痒。

5,变通法;若以风热燥火上扰为主,见耳痒、烦躁、咽痛、牙痛、脉浮数者,可见翘荷扬(《温病条辨》)合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药用连翘、薄荷、山栀、桔梗、苦丁茶、夏枯草、白蒺藜、牛蒡子、菊花、桑叶、白鲜皮、荆芥等,疏风清热泻火。

(二)血虚风燥

1,临床表现:耳部瘙痒,经久不已,入夜尤甚,局部皮肤增厚、干燥皲裂,粗糙脱屑。舌淡红,脉虚数。

2,病因病机:耳痒日久,血虚生风,爆热内生而局部皮肤增厚脱屑。

3,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清热。

4,方剂:四物汤(《局方》)合消风散(《外科正宗》)加减。

药物:生地15g。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防风10g,蝉衣10g,荆芥10g,木通10g,白鲜皮10g,石菖蒲10g,

方义;生地、当归、川芎、赤芍养血凉血,防风、蝉衣、荆芥、白鲜皮接风止痒,术通、石菖蒲通耳开窍。

加减:湿热者加知母、黄柏、苦参、龙胆草清热燥湿。血热者加丹皮、紫草凉血。

5,变通法:若瘀血风燥者。用活血润燥生津汤(《医方集解》),药如生熟地、当归、白芍、天麦冬、瓜萎、红花、桃仁等。

(三)肾虚火旺

1,临床表现,外耳道奇痒难忍,但外耳郭不痒,局部结痂、粗糙、干燥增厚。腰酸乏力,耳鸣、耳痛。舌红,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上扰于耳而致。

3,治法:滋肾阴,降虚火。

4,方剂: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碱。

药物:知母10g,黄柏6~10g,生地15g,山萸肉10g,丹皮6~10g,茯苓10~15g。泽泻10g,木通6g,菖蒲10g。

方义:知母、黄柏、丹皮降虚火,生地、山萸滋肾阴,茯苓、泽泻利湿,木通、菖蒲通窍。

加减:痒甚者加白蒺藜、白鲜皮祛风利湿,耳鸣者加磁石、蝉衣重镇通窍。

5,变通法:可用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合滋肾通关丸(《丹溪心法》)加减,药用知母、黄柏,生熟地、龟甲、肉桂等,方内有肉桂引火归原,龟甲滋阴潜阳,对虚火上越者更佳。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翳风、耳九、风池为主,肝胆湿热加行间、侠溪,血虚风燥加曲池、血海,肾阴虚火加太溪、复溜。

方法:主穴毫针平补平泻,太溪、复溜用补法,行间、侠溪用泻法,曲池、血海平补平泻或泻法,留针30分钟。

疗程:日1次,5~7执为1疗程。

(二)耳穴埋丸法

取穴:神门、外耳,血虚风燥加耳尖、风溪,肝胆湿热加肝、胆。肾阴虚火加肾、内分泌。

方法:王不留行子敷贴固定,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穴每次半分钟。

疗程;3天1次,5次为l疗程。

【外治法】

用三黄洗剂或蒲公英适量煎水,外搽局部。或炉甘石、煅石膏、赤石脂各l5g研末,甘油5ml,蒸馏水200ml,瓶中摇匀外用。

【评述】

本症与耳内流脓、耳部疼痛不同,仅有耳痒而无中耳、内耳病变。局部红肿瘙痒出血者,以湿热、风火而致者为实,治以清利湿热、疏风清热为主。若慢性反复不已,局部干糙粗厚或无外症可见者,大多以血虚、肾虚为主,当予养血、凉血或滋肾降火。但其中通耳窍之引经药和止痒药不可少。

如果觉得《耳痒(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