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择校三部曲之“名校的套路”——《孩子他爸聊教育》第7期

择校三部曲之“名校的套路”——《孩子他爸聊教育》第7期

时间:2018-11-24 20:59:25

相关推荐

择校三部曲之“名校的套路”——《孩子他爸聊教育》第7期

朋友们过了个五一,我们又见面了!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转眼已录到第七期,也是“择校三部曲”系列的最后一期——名校的套路。

现在距中考,仅剩不到两个月,每到此时,大街小巷、线上线下都会流传各种版本的学校排名和择校攻略。但却没有官方标准或者第三方权威测评,家长们会感觉“乱花渐欲迷人眼”!

本期下笔之前,采访了自己和夫人亲戚朋友中从事教育行业的所有人,样本量约30人。分别是北京名校附中的老师、地方超级中学的教学主任/代课老师以及教育局的公务员等。接下来,我们对隐藏在“名校门”背后的套路一探究竟。

先明确一个问题——在中小学阶段,学校与学校之间,到底有没有差距?答案是肯定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去择校和准备中考,政府也就不用花大把的力气去搞均衡教育资源工程了。反而言之,不了解的内情的人很容易把差距理解的过于正常——硬件资源、师资和管理共同支持的升学率作为最终指标。实际上,这也是多年以来广为流传的“民间排名”和“择校攻略”们背后的逻辑。但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一个抽丝剥茧……

首先说师资:大家最看重的部分,因为我们知道“名师出高徒”更知道“教不严,师之惰”。总之,孩子成绩的好坏都要被归功或归咎于他的老师。所以,一所学校有多少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最愿意拿出来的晒的数据。 我们知道的是,高职称的老师应该就像传说中的老中医一样,从业时间更长、经验也更丰富,才靠谱。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已经30年不变的教师职称评选制度,现在已经烂到了什么程度。

移除

,河北遵化市第二中学,一位任教的女化学老师,在看守所度过了1年的时间后,经法院重审,改判无罪。此时的她因为举报上访,先后被行政拘留3次之多。而这位自称“倔强的师者”真名叫陈文艳的老师,所揭发的就是存在与教师职称评选之中的各种腐败问题。在我们看来,觉得做老师应该算是一份比较安逸的职业。虽然挣得不多,但是收入有保障,还能享受每年两个长假。 但只有真正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明白,这个也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据我了解,在编教师与非在编教师的人员平均比例大概是1:2,而收入上的差距是以倍来计算的。对于吃公家饭的在编教师来说,要想多挣一点,除了去违规办班做家教之外, 那就只有“职称参评“一条路可以走。但是这条路,可不像我们去考个职业资格证,只要你条件达到了就能过,而是需要等待名额。不幸的是,这些名额多年来一直处于极其稀缺的状态,一所学校每年能分到多少名额,完全靠各个校长之间的博弈和教育局的政治手腕,即便如此,一所学校每年能分到的名额,仍然不会超过个位数。所以,不用我说,你也能想象得到——在学校这种事业单位里面,想评个职称,竞争该有多激烈!

采访得知,拿到一个优质课证书,需用4000元去疏通关系。各种个人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文明教师、骨干教师等,均价在7000元左右。攒够了工作年限,到了有资格参评教师职称的时候,简直能挤破头。

首先,需要搞定的是本校名额持有人——校长大人。以“高级教师职称”举例:市直属小学的行情是5000元,乡镇学校则至少得拿出1万元来孝敬领导才能有可能获得参评的机会。 当然,做人要周到,在这个过程中,副校长也得有所表示。而且填表期间,如果你不花上大几千请同事们喝上一顿,您就不担心有人背后给你捅刀子吗?

第二步,填申请表,接下来就轮到去教育局的“职称科”,请他们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要想过这关,至少3000,否则,你就等着局长大人给的电话吧。

第三步,省人事厅-职称处的答辩。与之前的两步相比,这个答辩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要求一定要有一定比例的硬性淘汰。所以,到了这时候,费用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否则,之前的白花!所以这个“高级教师”的“含金量”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拿真金白银堆出来的。

当然,这里所说的“含金量”,是对于那些做交易的人来说的。对于我们这些把孩子托付给“高级教师”的家长们呢?事实就是:

1.由于名额怎么分配,掌握在校长的手里。所以,能得到“参评”机会的,往往不是那些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而是走行政路线的人,正所谓进水楼台先得月!

2.即便是一线教师,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就会像我们玩游戏通关一样,立马失去了战斗的动力。反正躺着都能给学校做招牌挣钱了,谁还甘心天天去吃粉笔末!一份来自河南教育网的调查显示:有76%的老师都认为,事实就是这样。所以,在了解了这个套路之后,你还觉得,高职称教师高的学校,他们的教学水平就一定高吗?

移除

再说学校的名气,在做品牌管理咨询工作时,其中有几个案子的委托方就是公立学校。想的到吗?现在的学校,早就跟商业机构一样,借助专业团队的力量提升自家的名气。

1.吃老本:从1980年开始,我们实施过一个重点学校制度。当年,这些重点学校不但可以享受更多的财政拨款更能通过跨区招生,掐尖录取最优质的生源。当初这么干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穷。所以,想集中力量办大事,尽快培养出人才,到也无可厚非。 但是,放在现今社会,这样的做法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了。于是,国家通过立法在彻底取消了重点学校制度。但是,曾经的重点学校,已经在过去的26年里积累出的实力和口碑优势可不是朝夕之间说没就没的。比如全国闻名的衡水中学,它的起点就是原来的市重点“衡水一中”。借助这块金字招牌,通过建立“公办民助”形式的分校区,可以进一步地扩大招生范围。从而,完成了从一所地方重点中学到全国知名的“超级中学”的华丽转身。当然,现在的“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这对连体婴,已经被当地教育局强制手术了。但是,如果没有当初的“衡水一中”的名头,又哪会有“衡水中学”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横空出世的奇迹呢?

移除

2.攀亲带故:在所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校”之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名字是某著名高校附中。比如,民间俗称的北京“海淀六小强”中就有5所是大学附中,上海高中届的“四大名校”中也有3所是大学附中。一个省里最牛的学校,很多都是该省的师大附中或者附小。因为,在老百姓的概念中,人们更容易相信名校的附中自然也应该是名校,而师大的老师呢,可是老师的老师,那能差的了吗?正是在这种逻辑之下,那些遍地开花的高校附中也往往会成为择校中的香饽饽。著名的北大青鸟文教集团,已在全国各地开了几十家以“北大”命名的中小学。而北大青鸟与著名的北京大学之间关系,其实跟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之间关系一样——只是名字的前两个字相同。那又如何呢?照样不影响人家日进斗金对吧?

3.勾搭成奸:在“学区房”已经如此盛行的今天,学校在面临一些来自社会的指责时总是会装出一副清高的样子撇清关系——“不关我事啊!都是那个黑心的地产商坏我名节!”自己到像个被施暴者,但是既然是强暴,在现实中,你看到有几家学校反抗了?比如,首都有一所著名的某师范大学,以他家名义命名的附属学校或者实验学校在全国已经有47所之多。而根据地产界的朋友告知,这些学校所谓的联合办学其实也就是用人家名号,然后不时象征性的指导一下教学工作。就这样,每冠名一所,收费都在数百万不等。另外,除了为钱,更多的地方名校们之所以乐见地产商借自己名义鼓吹学区房,还有两个比较隐晦的原因:1、地产商在卖楼的时候,顺便替自己也打打免费广告。2、更高房价,意味着片区内就会有更多既有钱又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这些家庭能为学校提供更优质的生源。作为学校会说,遇到这样的强奸,我为什么还要反抗?

关于学校的名气里的水分就先挤到这里。接下来说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升学率。

如果说, 把择校比作去逛淘宝,前面两项还属于销量和评价的话,升学率=好评率。硬生生的数据摆在这里还不能说明问题,那我们还能信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在学校圈里,这些原本客观的好评是怎么被刷上去的。

严格来说,这所谓升学率,一般包含两个层面:其一,就是大家所通常理解的考试上线率、另一个是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先说“上线率”,要想在这上面做文章只需要会一门功夫——乾坤大挪移。听名字就知道,具体实施起来分两个方向:

一、掺水分子。这招主要是靠多收复读生,而且,在公布升学率的时候并不把这些复读生和应届生区分出来。在之前的节目里,我曾经提到过——在历年的高考中,全国范围的复读生甚至一度占到1/5强的程度。看到那些为高分复读生减免学费甚至还提供奖学金的招生传单,大家就不用奇怪了!

“乾坤大挪移”的另一个方向就是“压缩分母”——意为服从本校的差生“弃考”和“转考”。所谓“弃考”就是直接放弃今年的中考或者高考,好处就是可以免费就读本校的复读班。转考”则是学校设法说服差生,把学籍转到别的学校去参加考试。别的学校是谁呢?它们大多是本校相对较差的“分校或其他升学率比较差的学校。他们为什么愿意收人家不要的差生呢?环环相扣,所谓“差生”也是相对来说的。在一所平均成绩都很高的学校是差生,但是在平均成绩都不高的学校就未必了。所以,通过两位校长之间的 “勾兑”,一个是拔高分子,另一个压缩分母。学生本人也没什么损失,所以,大家皆大欢喜!

再说 “北清人数 ”。在历年关于高考的话题中,其中一个“梗”就是“北大医学部”。这个梗源自2000年,原来的北京医科大学并入北大。之后,校方在招生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跟以往相比,原本报考女生占绝大多数的护理专业,男生比例突然暴增。时间长了才弄明白,原来这个“北大医学部的护理专业”的录取分数是该校所有专业里面最低的。为了向外界炫耀自己考入名校的人数,就设法极力劝说本校的高分学生报考这个专业。

移除

在看了我们的专辑后,一位家长,通过在订阅号上留言的方式,跟我讲了一段女儿在学校遇到的烦心事。这位家长的女儿正在上初三。虽然当初并没有给孩子刻意择校,但这所中学在民间的口碑中也是全市比较靠前的。而且,女儿呢也比较争气,考试成绩一直徘徊在班级前三,目前正全力备战中考。但是,从初三的下半年开始。 老师们对这个孩子的态度,突然不约而同地变得非常冷漠。比如:孩子去找老师解题的时候,他们要么推脱现在没时间改天再来;要么就是用“这种题不用看,根本不会考”之类的话搪塞回去。从初一年级开始就对她宠爱有加的班主任,也突然好像变了一个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大加责备,甚至会把她叫到办公室谈话,说她的成绩放到全市也就一般等等。结果,每谈一次,这个女孩的自信心都会备受打击。这让一个习惯了享受优等生待遇的女孩感到非常的困惑和委屈。不单是她自己,几个成绩拔尖的同学也有同样的遭遇。 听到这儿,你是不是也会觉得纳闷儿呢?——大考临近,做老师难道不应该更多地关心这些能为学到带来声誉的优等生吗?

其实,这个一点不奇怪!你问问这位家长,我猜她女儿所在中学里面,一定有自己的高中部。原来啊! 这些中学老师们所有的处心积虑,都关系到学校的命脉——那就是——生源!他们为的是让本校的尖子生在中考中不能正常发挥,以免被别的学校挖走。而老师之所以有违师德,主要还是迫于校方压力,因为,这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命运,那就是——生源!

对于上述这位孩子的遭遇,我只能表示遗憾,但由此得到一个启示——无论你择校与否,每个人注定都会在这场学校所导演的游戏中在劫难逃。既然跑不掉,那么咱们也不妨好好地学习一下这些学校的套路,陪他们认认真真地玩上一场,即使不执著于择校 ,也别被学校给套路了。你说对不对?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

第一:所谓“名校”主要是他的生源好,随之而来能吸引更多的其他资源。学校的各项指标与学生成绩之间只能说存在相关性,但不是因果关系。所以,校友的成绩好不好,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又何必执著于择校呢?

第二:关于学校作假的事情,与道德无关,更不是什么“中国特色”。还记的我上期说的那个注重“科学依据”的美国教改法案吗?执行了十来年之后效果怎么样呢?差强人意。很多人为了保住饭碗,各种师生联合的考试作弊大行其道。所以,很多看似很好的制度方案,如果不考虑千千万万的个人动机,即使初衷再好、方法论再正确在会现实中被搞得面目全非。

第三:讲这些套路的初衷,不是让大家都变成愤青,而是学会怎样保护自己。 因为无论搞什么事情,都是人在搞。 而只要是人,就有千差万别。虽然学校本身无名,但孩子们个个知书达理,一身正气!你能说这不是一所好学校吗?

如果觉得《择校三部曲之“名校的套路”——《孩子他爸聊教育》第7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