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龙口趣话:“叫街”里的古语今事

龙口趣话:“叫街”里的古语今事

时间:2022-03-20 12:43:18

相关推荐

龙口趣话:“叫街”里的古语今事

龙口,历史悠久,古风浓郁,既尝风气之先,又袭千年古韵。世代相承的方言,珍存了先祖的遗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让我们循着方言这个时光隧道,回溯久远的世界,探寻祖先的生活,感受这片古老土地的文化根脉。《龙口趣话》,说古谈今,方言俚语,世道大千,诚征稿源,欢迎献作。

各位小伙伴们

在我们大龙口

除了新鲜的海鲜

清新的空气

另外感受到“黄县话”的魅力了吗?

具有地方特色的

方言

令人感到十分有趣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黄县话小段子

“叫街”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是丐帮帮主,他却经常自称“老叫花子”。乞丐是靠向人要饭要钱过活的人,为什么又称“叫花子”呢?“叫花子”可以追溯到“教化”一词。教化,原指政教风化、教育感化。《诗经·周南·关雎序》:“美教化,移风俗。”其中的“教化”即政教风化。《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这里的“教化”指教育感化。后来佛教传入中国,“教化”也用来指传扬佛教、劝人向善。进一步引申,也指佛教徒向人募化财物,《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常教化钱财,称供养菩萨圣像。”到了元代,“教化”的含义有所泛化,不仅限于佛教徒,世俗人乞讨也可称为“教化”,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大清早起,利市也不曾发,这两个老的就来教化酒吃,被我支他对门讨药去了。”后来“教化”也写作“叫化”,关汉卿《蝴蝶梦》:“我叫化了些纸钱,将着柴火燃埋孩儿去呵!”可能募化乞讨时要张口说话,所以写作“叫化”更加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以乞讨为生的人就被称为“叫化子”(黄县话则称为“叫化儿”,儿尾和子尾一样,都有使动词变为名词的作用,如“碾”为动词,“碾子”“碾儿”则为名词)。

“叫化子”后来又写作“叫花子”,究其原因,可能与明清时称骗子为“花子”有关,《醒世恒言》卷三十六:“逐日东走西撞,与一班京花子合了伙计,骗人财物。”至今江浙沪一带还将用迷药或者其他的手段来拐骗儿童的人,称为“拍花的”“拍花党”。“拍花”一词出自清李虹若《朝市丛载·人事·拍花》:“拍花扰害遍京城,药末迷人任意行。多少儿童藏户内,可怜散馆众先生。”据说拍花的手上藏有迷魂药,往小孩头上一拍,小孩就乖乖跟着他走了。当然拍花党并不只是拐卖儿童,近些年经常有老头老太报案称,有陌生人给了瓶饮料喝,或是给了支烟抽,或是让看了一样什么东西(如报纸或手表之类),就迷迷糊糊到银行里取钱给他了。其实这只是骗子利用了人的贪欲,这世上是没有可以让人行动自如的迷药的,如果有了可以申请诺贝尔奖。乞丐和骗子都属于社会底层,大家都在街上混,混得好点骗人些钱财,混得惨点免不了伸手讨要,所以渐渐就“花子”“化子”不分了。《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推荐词形为“叫花子”,而前辈“叫化子”则成为它的异形词了。

在黄县话里,称乞丐为“要饭嘞”,要饭嘞经常拖着根打狗棍,端着个破瓢走东家串西家讨要干粮和粮食,所以讨饭又称为“拉棍抱瓢”。黄县话还称乞丐为“叫街嘞”,比如:你看你和个叫街嘞样儿嘞。“叫街”是个古词,指在街上大声喊叫乞食,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你著我叫街,倒不识羞,我好歹也是财主人家女儿。”乞讨宅在家里肯定不行,必须得上街,沉默是金也不行,必须得张口,所以叫街一词还是非常生动贴切的。黄县有句俗语,“叫街都为两把豆儿”,意思是出来混都是为了谋点利益,比如老王退休后,又找了家工厂打工,别人都骂他“老主贱”,老王无奈地说:“叫街都为两把豆儿,这不是要给二嘞攒钱说媳妇嘛。”这句话与龚自珍的“著书都为稻粮谋”有异曲同工之妙,一雅一俗,一庄一谐,相映成趣。

“叫街”在黄县话里还有个意思是在街上当众喊叫,比如:他喝儿点猫尿就爱跑儿西街头上叫街。如果是当众詈骂,则称为“骂街”,“叫街”与“骂街”,程度还是有所不同的。

如果觉得《龙口趣话:“叫街”里的古语今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