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一位杰出的藏族女医生开眼专家——央嘎

一位杰出的藏族女医生开眼专家——央嘎

时间:2021-07-04 17:57:02

相关推荐

一位杰出的藏族女医生开眼专家——央嘎

央金拉姆

央嘎(1907-1974),原名央金拉姆,是藏族医学史上,特别是近代藏医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医生。她出生于西藏昌都地区类乌齐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位精通五明①的学者,又是一位具有丰富藏医实践经验的医学大师。央嘎自幼聪颖好学,秉承父业,后又来到拉萨门孜康②师从于藏医大师钦饶诺布。通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开创了藏医开眼术(用藏医传统方法治疗白内障)及治疗妇女儿童疾病方面的成功先河。她不但为藏族群众开眼千余例,在雪城高原享有盛名,还曾应邀为不丹国王做开眼手术,使其复明,为此而誉满不丹及喜马拉雅南麓的印度、锡金、尼泊尔等国。她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经常免费为苦人治病,体现了她治病救人的崇高人道主义精神,为藏医学界的后人树立了榜样。

央嘎作为一位女医生在燕医学史上也是早见的。藏族传统观念认为女性不适宜当医生。为此忽视了对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而央嘎作为西藏藏医院妇儿科的第一任主任,为藏医学领城的拓展及培养年轻女医生方面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位开眼专家一生结过两次婚,共生有四女一子,如今只剩下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益西旺姆(1930— )在百藏社会科学院任副研究员;儿子降白贡觉(1943— )在西藏自治区体校卫生室当医生。笔者于1996年7月23日和8月21日采访了他们。下边是他们姐弟俩回忆母亲的记录(笔者整理)。

母亲的名字叫央金拉姆,央嘎是父母给她起的乳名,也是爱称。后来由于她得到群众的喜爱,群众也都称她为央嘎,央金拉姆这个名字反而渐渐地们遗忘了。

西藏昌都地方类乌齐的杰仲和格热喇嘛共同娶俄姆萨岗头人的女儿次成为妻,他们共生了3个女儿,央嘎是次女,算作杰仲的孩子。杰仲喇嘛是精通五明的学者,又是颇富医学配方实践经验的藏医。央嘎母亲家位于类乌齐至昌都的途中,离类乌齐骑马约两天的路程,俄姆萨岗德巴曾经受到过汉皇帝的册封,过去家中存有用金粉书写的诏书和印章,后来这些东西都被当地藏政府收封。

母亲央嘎出生在两位喇嘛去波密地区传教途中的白玛岗③地方,时值藏历火羊年一月一日藏历新年(公元1907年)。

回到类乌齐后,央嘎师从父亲杰仲,先学习藏文读写、文法、诗学,后学医药之学。她自幼聪颖好学,能在一两个小时内熟背15页医书,足见她学习之专心、刻苦。

在央嘎8岁的时候,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以“与汉人勾结”的罪名,把杰仲流放到达仁地方,由达仁寺监管,后达隆寺上世活佛呈请十三世达赖喇嘛准予将杰仲迎至达隆寺。

在达隆寺期间,杰仲接待了两位从拉萨门孜康前来求教的医生,其中一位就是后来的藏医院院长钦饶诺布。当时,拉萨门孜康于19初建不久,呈请十三世达赖喇嘛批准派两名医生专程前往达隆寺,向杰仲喇嘛求教藏医传统配方,当他们如愿以偿后,杰仲向两位来者提出了一个请求,请他们教给女儿开眼医术。

央嘎13岁时就成为一名能独立切脉查尿的好医生,并开始为周围的百姓治病。后来当我(益西旺姆)1岁时(约1931年),父亲(噶玛噶举的喇嘛)、母亲带着我来到拉萨。我们来到门孜康,请求钦饶诺布医生给看病开药。那时妇女只能站在门外,佣人进去通报说有人前来求诊,钦饶诺布问是从哪里来的,回答说是类乌齐杰仲的女儿。钦饶诺布想起从前在达隆寺求教时曾答应过此事,就叫母亲进屋并对她说:我以前答应过这件事,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教。于是,母亲在她24岁时开始师从于钦饶诺布大师学习开眼术。

一开始母亲用羊的眼睛做实验,因为羊的眼睛和人的眼睛构造相同。早上把羊杀了,到了中午羊的眼睛上就蒙上了一层白膜,与人眼的白内障一样,这样她就剥离羊眼的这层白膜,直到动作熟练取得经验以后,才开始给人治病。

在传统藏医中女医生极为罕见,一开始人们对母亲还不了解,有时被病人叫到家中去看病,病人一看是女医生,就拒绝看病,母亲只得返回。但她坚持不断地钻研,使自己的技术精益求精,慢慢贏得了人们的信任。

学成后,她的足迹遍及拉萨、昌都等地区,专为盲人开眼。在患白内障的病人中大部分人是贫苦大众,甚至是乞丐。她为穷人做手术不但不收取任何医疗费,还为病人提供饮食,帮外地来拉萨的病人寻找旅店或临时住房,而这些费用也大都由她自己支付,为此深受患者的欢迎。

1951年,钦饶诺布院长给母亲颁发了开眼医术毕业第一名的证书,并派她与阿旺平措一起到达孜、热振、墨竹、直贡、桑日等18大宗的大部分地区为群众做白内障手术及治病施药。在1951-1953年的近3年时间里,他们为群众施开眼术300余例,均达到了使其复明的效果。

十四世达赖喇嘛本命年时(1959年),西藏地方政府发出文件,对于到各地巡回义诊的医生,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要协助他们,给他们派马,解决各种困难。那一年母亲去了不少地方义诊。当她到彭波时,正遇两个人打架,其中一人的头被打破了,扎布秀(编在辫子里的头绳)嵌入头颅中,母亲马上为他处理伤口,把头绳一点一点小心地取出来,后来这个人被救活了。

我们家从外祖父杰仲开始就与不丹国王有联系,不丹国王的身边有一个女医生,但是当国王家族的人有了大病或疑难病时,都要请杰仲喇嘛前去。1948年,不丹国王金美旺秋得了白内障,就派专人来拉萨请央嘎去治病。本来他曾请了一位英国医生,每天付1万元的酬金,但是那位医生没有成功的把握,返回英国去了。

那时去不丹骑马要走一个星期,从拉萨出发经过山南的洛扎,再翻越一座大雪山莫拉嘎勇,才能到达不丹的首都廷布。国王夏天住在夏宫,冬天住在离廷布不远的冬宫里。当时国王对专程请来为他治病的女医生央嘎说,我不知你是否能做手术?回答是肯定的。于是,国王提出了要求,你给我做完白内障手术后不能马上离开,要等到我能够射箭、打枪以后你才能走。手术效果很好,央嘎在那里住了3个月。当她要离开廷布回拉萨时,国王对她说:你不是一般的女人,一个妇女带着孩子到处为人治病,真不容易。遂送给她衣服、贵重的首饰、药材等东西作为酬谢。后来那位英国医生曾写信来询问是否需要他来诊治,国王说:我的眼睛已经从藏区请了一位女医生给我治好了,你不用来了。

从那以后,央嘎几乎每年都去一次不丹,为国王及其国人看病,直到西藏和平解放。1985年当降白贡觉去尼泊尔时,国王还特地派人来见他并向他表示感谢。

印度有一位大商人的夫人得了白内障,专程派人到拉萨接央嘎到印度,在那里有钱人家的妇女是不见其他男人的,所以,央嘎被请到他的宅院深处,成功地为他的夫人做了开眼手术。在去印度的途中,在大吉岭还为一位双目失明的妇女做了手术。当时这位妇女背着一个幼小的孩子,生活贫困,露宿街头。央嘎在当地为她租了一间房子,并免费给母子俩提供食宿。后来在“文革”中,这竟成了她的一条罪状,说她在印度曾开有地下医院。

在印度期间,央嘎准备去大学学习,一家医院也请她去那里学习西医。她在医院中呆了几天便学习不下去了,因为看到那里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条件,想到西藏当时是无法办到的,学亦徒劳,于是只学习了注射打针后就返回了拉萨。

1952年,央嘎还到锡金去做过开眼手术。

母亲央嘎经过了长期的手术实践,对于藏医传统的眼科手术,已经驾轻就熟,技术精湛。按照藏医传统,眼科手术分三种:“巴直”(中刀,意即眼球手术)、“其直”(外眼手术,指白内障)、“囊直”(即内眼手术,指眼底出血、视网膜黄斑等治疗)。这三种中,前两种央嘎都做过多次,技术精良。她1959年前治的白内障病人,至今还健康地活着,甚至还可以引针做衣服。

藏医做开眼手术,有其特有的手术工具,解放前母亲有一套工具,后来“文革”时被没收了。这套手术器具中剥离白内障的工具,全部是用黄金制成,镶有象牙把子,做工很精致,放在一个象牙盒子里。手术时,为了保证入刀的深度准确,在小刀的尖部约3毫米的地方缠上线,以控制深度。藏医理论中还有这样的说法,即做手术或治疗时,胆子要像老虎一样大,母亲正是胆大心细的人。

传统藏医做开眼手术与西医完全不同,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做白内障手术时不用麻药,病人盘腿坐在垫子上,用氆氇把肚子围紧,病人要放松,病人的背后有一人用双手放在病人头的两边,并用头顶住病人后脑,使其头固定,不摇摆。在病人的旁边(如果手术的是左眼,则在其右侧,如果是右眼则在其左侧),有个人双手击石,不断发出声音,让病人眼睛斜视不断发出声音地方,这时手术便可以开始了。首先用缠绕线绳的小刀在白内障的边缘上切一个小口,然后用一个扁口的工具伸进去挑剥,这个工具也要用线缠上,其顶端至缠线部位的距离要根据病人眼睛瞳孔到白内障边缘的距离而定,其目的也是为了控制工具伸入的长短。手术后,当时病人就可以看到医生的样子,敷上药用布包好,3天后即可打开。手术后3个月之内不能做用力的事,不能骑马。

在妇产科方面,母亲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对妇女的不育症以及绝育,她都有自己独特的草药配方和治疗方法。一位在拉萨工作的干部的妻子曾经哭着找到她,请求她帮助治疗她的不育症,因婚后不育,丈夫要和她离婚。后来经母亲的治疗,这个干部的妻子有了孩子,回内地生产后,还给母亲寄来了婴儿的照片。有的妇女生育孩子太多,不想再怀孕,找到母亲,她也有办法解决。

总之,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在开眼术方面出类拔萃以外,在妇产科、小儿科以及诊治常见的关节炎、断骨等病症方面均有高超的医术。

母亲1954年回到家乡类乌齐,1956年任类乌齐宗的卫生科长。1958年,拉萨门孜康的院长钦饶诺布患了白内障,派人到类乌齐请母亲去拉萨给他做手术。那时西藏形势很乱,路上也不安全,但为了给老师治病,她还是骑着马,带着佣人从类乌齐经那曲来到拉萨。那时拉萨也很乱,母亲带着我们就住在藏医院里,由于形势紧张,钦饶诺布不想做手术了,所以没有做成。自那以后,母亲被钦饶老师留在藏医院工作,1959年转为国家正式干部。1962年医院创建妇儿科,她出任第一任主任。此时堪卓央嘎④的名字已经闻名西藏及喜马拉雅山地区。

母亲央嘎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在她的心目中病人是第一位的,治病救人是她的责任。所以她从不分病人的民族成分、高低贵贱,总是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帮助病人。

她自己出钱为病人租房、提供食宿是常事。当病人找到她时,她总是立即放下手中的活,从不让病人等候。在她的心中病人无民族之分、国籍之分、贫富之分。在昌都有一个妇女叫达姆达布,曾当过妓女,到了晚年穷困潦倒,疾患缠身。一天,母亲看见她在垃圾堆旁蜷曲着,别人从这里走过都用袖子捂着鼻子和嘴,嫌弃她,母亲却停下来解开她的衣服,为她看病。

一次母亲的左腿被牦牛顶伤,她为自己敷了药后,每天仍是早早离开家,一瘸一拐地坚持到医院上班。为了不迟到,她干脆把藏装上衣的两个袖子脱下来,围在腰上,以便轻快地赶路,迅速到达目的地。

“文革”前,母亲在医院时为了挂窗帘,从桌子上掉了下来,造成骨折。“文革”之中由于被打成反革命,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致使高位截瘫。后来我(降白贡觉)做了一个推车,送她到拉萨市人民医院看病,医生认识她,叫她先看。她说,大家都在排队,我也不能例外。我们心里十分难过的是母亲一辈子为别人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可是当她需要就医时,却得不到及时的医治,造成晚年的不幸。母亲一生性格倔犟,自强自立,生活简朴,对子女要求很严格。

另外,她对别人从来不保守,当有人向她请教医学上的问题时,她总是非常高兴地无保留地给予解答。因为她希望有更多的人掌握藏医知识给百姓治病。一次,母亲得知曾任她家管家的一个人得到了一个传统的利尿处方,请他传授,而这个人因我的父亲去世,家中的庄园被没收而故意刁难母亲。他说:给你处方可以,或者用财产来换取,或者用技术来换取。母亲二话没说,扭头便走。

在“文革”中,当她被斗时,她从不服软。她曾对斗她的人说:我怎么样,毛主席知道!其他我什么也不说了。母亲一生生活简朴,穿着随便。她身材高大健壮,略微发胖。衣着与拉萨的妇女不一样,从不围邦典(彩色围裙),着家乡(康区)的藏装,耳朵上各坠有一块小玉,对病人亲切和蔼,但对我们子女却要求很严。我(降白贡觉)小时候很爱看电影,她曾对我说:看电影可以去,但一定要和好人一起去,否则不能去。1964年我在藏干校学习,放假时穿了一条细腿裤去看阿妈,她看了不高兴地说,这裤子穿上像上海的阿飞一样,马上脱掉。

母亲知识渊博,记忆力好。除了医学方面的知识外,佛学、历史方面的知识也十分渊博。一次,类乌齐附近的僧人做法事,他们看到我们的母亲在场便说,一定要认真地做,如果诵经的曲调不正确的话,央嘎就会听出来。

母亲十分好学,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她近60岁高龄时,开始学习汉语。她把一些重要的词和句子写在纸上,经常拿出来念,如“同志们,你们好!”“你得了什么病?”“你什么地方不好?”等等。一次,在电影院门口见到了一个汉族同志,她就同志们,你好!”把周围的人都逗笑了。

母亲一生乐观,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对我们子女有很大的影响。她爱唱歌跳舞,昌都、拉萨的情歌、民歌都会唱,而且嗓子特别好。她最喜爱的是唱格萨尔王传,当时家里存有不少格萨尔史诗的抄本,母亲看着本子,可以用几十种不同的曲调说唱。当她在不丹为国王治病期间,国王的两个夫人和妹妹也十分喜爱格尔王传,她一有空闲就唱给他们听。据说在不丹也存有不少格萨尔的写本。

母亲不但会藏文,印地文、梵文也很好,她通晓藏族格律诗,而且写得一手漂亮的藏文,平时在家中除教我们写字外,家务活她也是一手承担,为我们裁衣做衣,也很在行。她或在拉萨为人治病,或是出诊,总是带着我们几个孩子一起走,而父亲长期住在类乌齐,所以在我们的记忆中,母亲的影响非常大,我(降白)就是受母亲的影响开始学习藏医的,后来又到成都学习西医,成为一名医生。而姐姐(益西旺姆)则对格萨尔史诗十分熟悉,在西藏抢救格萨尔王传的工作中,整理出很多部本,其中已经出版的就有五六本,在抢救工作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受到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表彰。

母亲自1959年在门孜康成为国家正式干部,1962年任医院妇儿科主任,1963年门孜康招收的新学员中不少女生成了她的学生。1964年,她把多年积累的诊治妇科病的经验写成材料,在大会上作了介绍。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在她备受磨难,子女也不能接班的情况下,她仍然请求医院领导派一名信得过的人来,她要在离开这个世界前,把自己的知识留下来传给后代。她对领导说,我的孩子我不能教,但我死后不想带走,我希望为祖国保留我的藏医知识和经验,请你们派一个出身好、领导信任的人来跟我学习。后来她一丝不苟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医院派来的人。

在“文革”期间,母亲被剥夺了处方权,由于腿部疾患呆在家中,但还是有不少病人悄悄地登门求医,母亲给他们开好处方以后,病人拿着这个处方再到医院请其他医生抄上,达到治病的目的。

在我们的记忆中,母亲对藏族和汉族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尤其是在1962年中印发生边界争端时,她还亲自写了一篇文章,说明中印有争议地区之一的墨脱县的白玛岗地方是她出生的地方,是西藏地方政府赐给她的父亲杰仲的封地,它无可辩驳地说明这里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文革”前,母亲曾经是自治区政协第一、第二届委员,然而“文革”以后,她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虽然心情沉重,身患疾病,但她还是坚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后人,她总想为世人多留下一点东西。

1974年,母亲在走过了她人生的67个春秋之后,离开了人世。拉萨市卫生厅为她召开了追悼会,并决定将她的遗骨放入烈士陵园。我们按照藏族的传统为母亲天葬,把她的一部分骨灰和遗物埋在了烈士陵园的坟墓中。如今母亲安息在烈士陵园中,这是对她一生成就与贡献的最大的肯定,她会安息的。

母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遗产。家乡的房子她都给了别人,她还养了几个孤儿和一个孤寡老人。为不丹国王看病时,曾得到不少报酬,但父亲在世时是喇嘛,他也是一个乐善好施者,而母亲又总是尽其所有帮助病人,所以在她的晚年,家里所剩无几有时连买药的钱都没有。她总是对我们说,财产总是有用完的时候,但是知识是永远也用不完的,鼓励我们不要追求物质享受,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母亲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像她那样做人,那样工作。如今我们姐弟俩都当上了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成绩,母亲的在天之灵若是能够感知的话,她应该感到欣慰和骄傲。

央金拉姆在做开眼术

央金拉姆年表

1907年、藏历火羊年一月一日出生在西藏墨脱县白玛岗地方。

19、父杰仲喇嘛被流放,后住达隆寺,拉萨藏医院两名医生前来求教,杰仲把女儿央嘎托付给来人,请求教授开眼术。

19、央嘎13岁可以独立切脉看病。

1931年、央嘎24岁到拉萨门孜康开始学习开眼术,师从藏医大师钦饶诺布。

1935年、前夫(喇嘛)去世,留下3个女儿。

1948年、央嘎带着孩子(包括与第二个丈夫生的儿子降白贡觉)来到拉萨。

1951年、藏医院院长钦饶诺布给她颁发了开眼医术毕业第一名的证书。

1951-1953年、赴藏区各地看病,为300余位白内障患者开眼明目。

1954年、返回类乌齐,沿途为百姓看病。

1956年、任类乌齐宗卫生科长。

1958年、返回拉萨,门孜康院长钦饶诺布吸收她进入门孜康工作。

1959年、转为国家正式干部。年底女儿益西旺姆从咸阳学习回来。

1962年、门孜康设妇儿科,央嘎被任命为第一任妇儿科主任。第二个丈夫去世。

1964年、总结多年积累的诊治妇科病的经验,写成材料在大会上介绍。

1966年、“文革”被斗,被剥夺了处方权。

1974年、去世。

注释

① 藏族传统把学术划分为大小五明十个学科,大五明为声明(声律学)、工巧明(工艺学)、医方明(医学)、因明(正理学)、内明(佛学);小五明为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

② 藏语意为“医算局”,是西藏地方政府下属的一个机构,专管医药和天文历算,建于19。

③ 位于西藏东南部中印边界,今墨脱县境内。

④ 因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大喇嘛,所以群众尊称她为空行母央嘎,即堪卓央嘎

如果觉得《一位杰出的藏族女医生开眼专家——央嘎》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