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仁医 他扎根于山村行医40年

仁医 他扎根于山村行医40年

时间:2022-11-16 11:59:04

相关推荐

仁医 他扎根于山村行医40年

在遂川县东北部山村衙前镇,只要提及乡村医生彭述均,大家都会跷起大拇指,心生敬意。他近40年如一日,扎根在山村行医治病,用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践守着救死扶伤的诺言,把浓浓深情融入每一名患者的心田,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山村乡亲健康的奇迹,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医德之歌!

他每年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交流大会,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也多次获得有关卫生部门优秀乡村医生表彰,事迹传录入编《中国当代医药名人》《中国名医名术大典》等辞典。

乡村医生彭述均给人看病

立志做一名能为患者解忧除疾的好医生

1952年10月,彭述均出生在遂川县衙前镇的双镜村。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当时家庭困难,他中学未毕业辍学回家务农,业余自学古代蒙学《三字经幼学》古文,研究先父曾读过的中医古籍,并向姑父讨教中医草药知识,1972年婚后随岳父待诊中医骨伤、外科。1978年后独立从事诊疗中医骨伤、外科病治疗,在从事医疗实践数年后,已经完全可以胜任职业要求时却赴全国医学院校脱产进修、培训,他在江西中医学院进修骨伤系,学成后,他又回到了家乡这片热土,回到山区乡村干起了乡村医生,立志做一名能为患者解忧除疾的好医生。

从那时起,彭述均背上药箱开始了行医路,他立足中医,刻苦钻研医学知识,但不拒绝接受现代医疗科学,自费向全国著名专家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本领,掌握了中医骨伤、外科病的治疗方法,临近乡村群众找他看病,他都对症下药,基本药到病除,守护着当地父老乡亲的健康,也赢得广大乡邻的信赖和赞誉。

行医准则:不论贫富 都要认真治好病人

中医近儒,仁爱为本。彭述均一直把行医根本“不论病人是贫是富,都要认真治好”作为他立身做人、行医做事的最高准则。病人就是亲人,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病人就是上帝,和颜悦色,耐心细致,不厌其烦。

40年,他出诊次数高达15万人次,总行程达30多万公里。骑坏了6辆自行车、摩托车,背烂了5个药包,遇上一些困难家庭收费能免就免,药物也只是收取成本费。

日前,几番周折后,记者在遂川县衙前镇圩上吉人药房大堂坐诊处见到了这名穿着白大褂、微笑中透着刚毅的花甲老人,他正忙着给病人看病。没说上两句话已快到午饭时间,他约好要到双镜村送药给病人换药,饭也没吃就急着骑上摩托车赶去。

在该县衙前镇双镜村钟世有家里,钟世有妻子正躺在床上。彭医生一边换药一边询问病情,而在身旁的钟世有总是嗫嚅着这么两句话:“彭医生啊,多亏你哦!不然我们老两口还不晓得怎么过哩,我被你治好捡回一条命,现在可以照顾生病的妻子。”原来,前些年钟世有患有冠心病,全身浮肿,在大中城市医院了解到医治要做手术,需十多万元花费,因当时家庭贫困便拒绝了做手术。回到家中,钟世有就到彭述均那里医治,用中药调理,一年后大部分症状消失,第三年还能像正常人一样上山从事木竹生产。今年钟世有已79岁高龄,一直陪伴护理着有病的妻子。彭医生看他们夫妻俩已经年老,行动不便,不管寒冬酷暑,只要老人有需要,彭述均总是随叫随到,给他们送药,嘘寒问暖。

多年来,他救治了无数患者,并尽量降低患病群众的治疗费用,每年免除困难户和孤寡老人医疗费数千元。

用医者仁心呵护山区群众的健康

为了不让彭述均继续吃苦,老伴和儿子多次劝他。“60多岁的人了,晚上也敢骑摩托车走乡村山路。一年到头赚不到钱,还那么危险,说不让他干了,就到自家儿子开办的药房坐诊就是,他就是不听。”

老伴和儿子的抱怨并不是没有道理。有一年,他去新江乡横石村一患者家上门治病,骑着摩托车出诊,半路连车带人摔出四五米远,所幸没有摔到山下去,只是右手背磕出一个口子;每年冬天,山高路滑,山里乡民一个电话他就有诊必出。冬春之交,流感蔓延,自己打着点滴,还要给村民看病……这样的情况在彭述均40年的乡村医生生涯中早就习以为常了。

彭述均只知道,他是医生,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他自己身体还很健康,而山里有不少留守老人走山路都打晃,平时让他们去十多公里以及几十公里的镇医院看病不现实,他不能丢下山中老人们不管。山路崎岖,红土地上留下了彭述均的足迹,他用行动让生命闪光,用医者仁心呵护山区群众的健康。

如果觉得《仁医 他扎根于山村行医40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村行 王禹偁_村行赏析

村行 王禹偁_村行赏析

2020-12-19

【福州】于山摩崖石刻

【福州】于山摩崖石刻

2023-02-27

不踬于山。

不踬于山。

2020-12-27

于山成

于山成

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