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体重秤上的瘦不是瘦 你说的胖是什么胖?

体重秤上的瘦不是瘦 你说的胖是什么胖?

时间:2020-08-31 11:45:55

相关推荐

体重秤上的瘦不是瘦 你说的胖是什么胖?

岁月当真是一把“猪饲料”,身边曾经的靓仔,如今已大腹便便;久别即将重逢,还要担心对方会否认不出遭受生活“胖”揍的自己。

众所周知“肥胖”对健康来说是洪水猛兽,但关于“肥胖“与健康的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

1. 到底怎样才是肥胖?

严格来说,我们平时用的“肥胖”是一个相对严重的状态,WHO使用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来对超重和肥胖进行定义: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肥仔”大多用“超重”来形容更恰当。

2. BMI高就一定不健康咯?

肥胖的危害众所周知:健康方面,超重和肥胖是众多疾病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等。当然还有颜值的下降,“一胖毁所有”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BMI高的人一定是不健康的,一个BMI正常范围但挺着啤酒肚的人,一定比一个超重但肩宽腰瘦的人,更健康吗?

10余年前,有些使用BMI作为肥胖指标的研究得出“肥胖与多个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呈负相关”这样的结论,被称为“肥胖悖论(Obesity paradox)”。

然而随着相关文章的不断探究,目前认为造成这个悖论的原因之一,就是单用BMI作为肥胖的指标所造成的错误分类偏倚。

既然单用BMI行不通,那么什么指标能更好地反映肥胖与健康风险的真相呢?

3. 有没有更好的肥胖指标呢?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选择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腰围与臀围比值)来指代腹部脂肪,指出腹部脂肪与多个代谢性疾病相关,包括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等。

不论在怎样的BMI亚组里,腹部脂肪比例的升高都会增加健康风险。这也开始体现单用BMI来作肥胖风险评估的局限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早期的研究者开始使用CT或者MR来显示内脏脂肪组织(VAT, Visceral adipose tissue)的分布。

于是研究者得到了这样的结论:高VAT会增加2型糖尿病及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且这种关系是独立于BMI水平或者全身脂肪分布情况的。

4. 平时CT报告没有VAT数据怎么办?

VAT数据的获取,不仅对病人来说成本较高,对非影像学专业的临床医生来说也是个难题。那么有没有更简易的指标来表示VAT呢?

上世纪90年代,研究者采用腰围来表示VAT。在不同的BMI亚组中,腰围的增加对内脏脂肪组织的增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当然,腰围除了受腹部脂肪影响,还有可能是皮下脂肪在“做贡献“。

为了更加准确描述VAT,一些研究结合了甘油三酯水平,提出”高甘油三酯血症腰(Hypertriglyceridemic waist)“的概念,即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时,如果男性腰围超过90cm或女性腰围超过85cm,即存在腹型肥胖。

一些前瞻性研究证实,这个指标不仅可以预测高VAT,还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预测价值。

5. 说这么多,我的“游泳圈“还有救吗?

临床上对于“肥胖“的治疗,可以选择药物、手术疗法,然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其实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对我们这些面临“超重”的普通人群来说更方便、实用。

已经有文献指出,适度减肥(moderate weight loss, >5%)便可以对VAT的减少起到明显的效果,而且,在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群中,经过锻炼后,即使体重没有明显下降,VAT也出现了明显的减少。

可能的原因是,腹型肥胖人群大多有久坐的习惯,从而伴随着肌肉减少症。经过锻炼之后,这部分人群VAT减少的同时肌肉量得到恢复,体重的改变便不明显了。

简而言之,哪怕没有看到体重下降,只要改变生活方式(改变膳食结构与质量,增加运动量),便可以减少VAT,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希望大家能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更加科学地看待“肥胖”,“BMI代表一切”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要因为体重秤上的数字小而捏着“游泳圈”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减肥后体重秤上的数字没有下降而觉得没有变得健康。

在这里把我们廖老师对病人的教诲分享给大家:“每天蔬菜一斤,水果半斤(糖尿病病人减量),步行6公里。”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至少身材是。

参考文献:Piché ME, Tchernof A, Després JP. Obesity Phenotypes,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irc Res. ;126(11):1477‐1500. doi:10.1161/CIRCRESAHA.120.316101Lavie CJ, De Schutter A, Patel DA, Romero-Corral A, Artham SM, Milani RV. Body composition and survival in 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mpact of lean mass index and body fat in the obesity paradox . J Am Coll Cardiol. ;60(15):1374‐1380. doi:10.1016/j.jacc..05.037Lavie CJ, Milani RV, Ventura HO. 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paradox, and impact of weight loss. J Am Coll Cardiol. ;53(21):1925‐1932. doi:10.1016/j.jacc..12.068

来源:“双鸭山科研小黑屋”微信公众号

责编 苏暄

如果觉得《体重秤上的瘦不是瘦 你说的胖是什么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