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揭秘郑州这个肺移植团队:成员24小时待命 有医生随身携带“神秘”背包

揭秘郑州这个肺移植团队:成员24小时待命 有医生随身携带“神秘”背包

时间:2020-09-07 07:23:40

相关推荐

揭秘郑州这个肺移植团队:成员24小时待命 有医生随身携带“神秘”背包

河南商报记者 杨益莹

5月4日晚8点,方泽民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吃晚饭。

一个电话让他立刻进入紧张状态,广州某医院有患者捐献肺源,需要他立刻前往广州取肺。

来不及思考,他订了最近一趟去广州的航班,此时距离飞机起飞还有不到两个小时。

与此同时,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胸外科的病房里,一位来自山西的患者和他的家属,正在焦急的等待着捐赠肺源的到来。

【接到通知到出发,他们用了几十分钟】

方泽民是郑大一附院胸外科医生,和他一同前往广州的还有郑大一附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丁志丹。

丁志丹在肺源转运途中

两人的任务是从广州某医院取出捐赠肺源,并将肺源带回郑大一附院,交由肺移植团队医生将其移植进患者体内。

肺源在摘取后8小时内移植到患者体内是最佳时间,所以,留给肺源转运医生的时间并不多。从接到器官分配通知的那刻起,他们就要开始压缩各个环节的时间。

方泽民和丁志丹用了半个小时准备好一次性耗材、器官运输箱、手术器械、冰块等物品。

器官运输箱

郑大一附院惠济院区距离新郑国际机场53公里,路上需要花50分钟。出租车上,方泽民不停的看手表,担心赶不上飞机的焦虑感让他心神不宁。

晚上9点半左右 ,两人抵达新郑国际机场。此时距离飞机起飞还有25分钟时间,而两人携带的装手术器械的行李箱还未托运。

俩人一人拖着器官转运箱,一人拖着手术器械箱,飞奔在候机大厅里。

此时,机场广播在播放着最后一遍登机时间,候机大厅的大屏幕上,他俩乘坐的航班显示即将停止登机。

【关舱门前几分钟,他们登上飞机】

方泽民迅速联系了机场相关工作人员,说明了此次器官转运的情况。机场方面向他们开放了绿色通道。最终,在飞机关舱门前几分钟,方泽民和丁志丹顺利登机。

方泽民的朋友圈

到达广州已经是5日凌晨,两人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的奔向医院,对供体进行评估、维护。折腾到凌晨3点多,他们才找了医院附近的宾馆做片刻休整。

躺在床上,虽然很累,但是他们的精神依然无法放松下来,脑子里一遍遍的过着接下来的手术环节和时间节点。

他们必须在高压状态下确保不出错,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航班、车次,并且随时向医院大本营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确保肺源到达时间和郑州医院里规划的手术时间契合。

这次转运工作因为航空公司绿色通道的开放,肺源比计划中提前50分钟到达郑州。

【24小时待命,随时出发】

方泽民和丁志丹所在的郑大一附院肺移植团队有十几位成员,其中,有5位医生兼职负责取肺工作,5位医生全部为男性,他们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里抢生命。

医生在器官转运途中

因为不知道何时会有捐赠肺源出现,方泽民和同事们24小时待命。

方泽民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他有一个随身携带的背包,里边备着充电宝、身份证、胸卡、介绍信等物品,随时接到器官分配消息,随时准备出发。

疫情期间和五一假期,肺移植团队也没有停止过。在今年4月份,医院成功开展了多台肺移植手术,方泽民平均3、4天就要出去一趟。

一次取肺的时间紧密到需要用秒来计算。而作为转运肺源的医生,在中间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工作之后,人明显憔悴了不少,白头发也多了。”方泽民说。

因为工作的原因,他的生活节奏跟同龄人也不大一样,“我每天晚上10点左右就睡了,早晨6点起床。睡眠是我调整身体状态的唯一办法。”

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让这个年轻人喊累,他说,治病救人本来就是医生的本职工作。而这份特殊的工作也让他收获了更多的成就感。

【每一次取肺“旅途”都是来去匆匆,甚至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郑大一附院肺移植团队成功开展了十几台肺移植手术。并完成了国内首例心脏移植联合双侧肺叶移植手术。

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医院成功开展17台肺移植手术,在移植数量和质量上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7台肺移植手术的背后,是17次为了生命的奔跑。

赵高峰是郑大一附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也是肺移植团队的带头人。曾有人开玩笑对他说,“你安排人全国取肺,基本上就是让他全国旅游了。”赵高峰告诉他,这活儿很累,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

赵高峰和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在一起

取肺医生的每一次旅途都是来去匆匆,甚至连吃饭和睡觉都顾不上。因为取肺的过程中,面临着太多的未知数。

五一期间,方泽民前往北京转运肺源

五一发生在北京西站的事件让28岁的方泽民走进大众视野,这位年轻医生求助的呐喊声让人们感受到了医生的使命感和对生命的敬畏,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转运肺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事件回顾:5月1日,方泽民坐高铁前往北京西站取爱心捐献供肺、准备护送回来为该院一位重症患者做肺移植手术,不料,返程出现意外,没能赶上原定的高铁,稍后适宜车次的高铁又都没票,在请求开通“绿色通道”未果的情况下,方泽民心急如焚,多方求助,甚至“逼”着自己在候车厅当众大声求助,听到求助声,肖女士举起了手……)

【生命相托,永不言弃】

肺移植手术是胸外科最大的手术,是一个庞大、系统、繁琐、困难的大工程。需要胸外科、麻醉科、ECMO、ICU等多个团队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完成。

肺移植手术高昂的手术费用让不少患者望而却步。为了救治更多的患者,郑大一附院肺移植团队积极为患者争取各种政策支持,并发动社会社会各界力量为患者进行募捐。

4月份,医院接收了一位来自贵州的等待肺移植的患者黄女士。得知其家境贫寒,赵高峰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为黄女士成功募捐4万元,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治愈患者向赵高峰团队献锦旗

与此同时,郑大一附院肺移植团队也通过各种途径向患者科普肺移植知识。赵高峰说:“肺移植手术一定要早,不要犹豫不决,越等越被动。不要把肺移植变成急诊手术,这样成功率会大幅度降低、花费明显增高、效果也不一定好。”

生命相托,永不言弃!正是有了像赵高峰、丁志丹、方泽民这样的医生,郑大一附院肺移植团队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创造拯救生命的佳话。

(河南商报编辑 施尚景 吉倩倩)

如果觉得《揭秘郑州这个肺移植团队:成员24小时待命 有医生随身携带“神秘”背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