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黄勇军:“后疫情时代”县域乡村振兴面临新机遇 新挑战

黄勇军:“后疫情时代”县域乡村振兴面临新机遇 新挑战

时间:2023-12-15 07:26:15

相关推荐

黄勇军:“后疫情时代”县域乡村振兴面临新机遇 新挑战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笔者一直生活在自己创办的、坐落于湖南省隆回县小沙江镇江边村、海拔1300米左右的雪峰山脉深处、少数民族(花瑶)聚居区的归与书院,从而获得了一次在“举国抗疫”的特殊历史时期里,长时间、高强度、零距离的观察、了解、思考当代中国乡村与乡村问题的机会。

面对“后疫情时代”所出现的一系列新挑战与新机遇,本文将从“后疫情时代”的人们所急需的精神需求、心灵陪伴、身体健康三个角度入手,借鉴此前归与书院已经获得的乡村振兴实践经验,有效构建以“县域内循环”为目标的文旅、康养、医疗“三位一体”联动机制,最终形成一套可供复制的县域乡村振兴新模式。

“后疫情时代”县域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新挑战,如何通过乡村振兴,保障人民群众已经拥有的生活方式?

生命是宝贵的,但是生命也是脆弱的。此次疫情,仅中国就有超过8万人感染、数千人死亡、武汉封城、全国警戒、全民居家隔离……这是一堂最为直观,但是代价也最为巨大的生命教育课。可以想见,此次疫情必将在可见的未来,深远的影响到当代中国人关于自身生命的基本态度与自身生活的基本方式。人民群众对于幸福生活的日益向往,将不再仅仅停留在对期望拥有的健康、快乐、有品质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上,还将进一步体现在如何有效的保障已经拥有的生活方式的制度建设、技术手段与情感依托上。因此,“后疫情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有效回应如下问题的挑战:如何通过进一步的制度建设、技术手段与情感依托,从而能够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已经拥有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如何通过乡村振兴,打通城乡居民之间的空间壁垒?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广大的乡村与众多的乡村人口,起到了极为明显的“疫情缓冲带”与“社会安全阀”的关键性作用。乡村的地广人稀有利于阻断病毒传播、缓解疫情的蔓延,乡村的自给自足有利于基本生活物资的持续供给、维持社会的稳定。更为重要的是,事实上,通过此次疫情,乡村生活的优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显现,比如说同样是居家隔离,城市居民基本上被困在了一个一个的“鸽子笼”里,整个家庭的活动空间被压缩到了最小的程度,而乡村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却是相当充裕的,甚至包括了广阔的自然与美丽的田野。因此,“后疫情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需要有效回应如下问题的挑战:如何在反思、总结此次全民性的疫情危机事件的基础上,充分凸显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补性与互助性的特征,打通城乡壁垒,构建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新型城乡关系?如何通过乡村振兴,实现各要素之间的“县域内循环”?

为了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的爆发,14亿中国人基本上都是在居家隔离、阻断病毒传播的过程中度过了鼠年春节。使得我们可以从一个相对宏观的静态视角,重新观察当代中国基层尤其是“县域”层面的组织方式、运行逻辑与治理效能。在各大中城市之外的小城镇与广大乡村,领导并执行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力量,基本上都是以“县域”范围为主,而医务人员、防控物资、医疗资源等,也都是在“县域”范围内调配,甚至于普通人的日常活动范围,往往也会自觉的以“县域”为界限。因此,“后疫情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需要有效消化并运用如下问题的挑战:如何通过总结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所带来的经验与启示,积极促进县域乡村振兴相关要素尤其是文旅、康养、医疗之间的良性“内循环”,从而有效的弥补、强化县域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面临的“人、财、物”的短板与需求?

“后疫情时代”县域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新机遇,聚焦乡村硬件设施的改善与治理能力的增强。

目前,我国的乡村在经历了诸如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古村落保护、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之后,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治理能力方面都发生了迅猛的进展。即便身处雪峰山脉深处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公路硬化、通水通电、路灯亮化、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村级卫生室、村级大喇叭、村级辅警……已经相当完整的支撑起乡村疫情防控的整套体系。目前我国乡村在硬件设施与治理能力的逐步强化,正在逐步改变传统乡村落后、闭塞、贫穷、脏乱差等糟糕的形象,这样的状况完全可以转变成为县域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

乡村“小镇青年”的崛起与消费升级的诉求——举两个小例子来证明乡村“小镇青年”的崛起与消费升级的诉求:第一,疫情期间,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在没有行人的时候于乡村的山间公路上步行7-8公里,基本上每次都能够遇到成群结队、骑着炫酷的摩托车一路狂奔的“小镇青年”的样子;第二,疫情期间,坐落于群山之间的小镇上有一个装修、设施、产品、价格都相当城市化的蛋糕店,基本上每天都会卖掉2-3批自制的产品。县域乡村振兴其实拥有着巨大的精神需求、文化渴望、消费潜力与消费动力,如果能够充分有效的挖掘、发挥、引导这一趋势,将对县域乡村振兴的实施产生积极的影响。

乡村本土流量增长,外来流量迎来爆发。

疫情期间,如果我们注意到小山村村口的那个小卖铺,或者是小镇上的数量可观的快递点的话,就会发现,乡村的本土流量其实已经增长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了。此外,县城以及更大城市的居民在文旅、康养、医疗、亲子、研学等方面越来越大的刚性需求,已经成为县域乡村振兴越来越稳定的外来流量所在。在疫情的重压下,城市居民、新乡贤、返乡务工人员、小镇青年、留守儿童,甚至于收入日渐增多的普通村民,都将成为未来县域乡村振兴的流量担当。

乡村流量在疫情的影响下,极有可能会出现更为显著、更为直接、更为明确的爆发式增长,这对于县域乡村振兴而言,无疑是一次极为考验人的但是又极为有利的历史性机遇。

“后疫情时代”我国县域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打造“新文旅”:铸魂乡村,探索注重人的“获得感”的乡村振兴模式。

在疫情最终解除的情况下,去往乡村而不是去往更大的城市,将会成为那些经历了在城市的“鸽子笼”里自我隔离了如此长时间的人们的首要选择,而县域乡村振兴也将迎来真正的流量增长爆发期。基于此,我们在思考乡村文旅产业的复苏与复兴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如下新问题与新形态:在经历了此次疫情之后的城市居民究竟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往什么样的乡村?

以隆回县归与书院的实践经验为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打造注重人的存在感、奉献感、意义感的“新文旅体系”的方式,实现铸魂乡村、振兴乡村、彰显获得感的现实目标。

首先,可以通过类似于乡村书院的公共平台为载体,为城乡居民提供一个扎根乡土、服务乡土、引领乡土的公共文化空间,满足人们关于“存在感”的需求。其次,可以通过开展“爱乡公益活动”、“乡村公益课堂”、“乡村公益大讲堂”、“乡村公益助学基金”等公益项目,为越来越多渴望去往乡村的城市居民提供实现自身“奉献感”的众多机会。再次,可以通过村社联动,将去往乡村的城市居民和留守乡村的乡村居民有效的联合起来,共同开展针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研学、自然教育、亲子教育等方面的主题文化活动,让人们真实的感受到去往乡村的“意义感”。

打造“新医疗”:健康至上,探索注重人的“安全感”的乡村振兴模式。

此次疫情已经极为明确的告诉了所有人,如果我们无法有效保障我们自身的健康,那么,我们即便追求再多的物质财富也无法最终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生活。从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到,保障我们身体健康的两大主力军就在于:个体的免疫系统、国家的医疗系统。目前,我国的广大乡村在提升城市居民个体免疫系统上的自然优势和在国家医疗系统上的硬件缺陷,构成了一对亟待解决的矛盾体。

事实上,在此次疫情之前,归与书院关于乡村振兴的理论探讨与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医疗方面的内容,但是,此次疫情让我们充分意识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完全可以通过“新医疗”体系的构建,将广大乡村打造成为城市居民极为迫切的关于自身健康诉求的后花园、缓冲带、安全阀与避难所。期间,我们分别与县级医院的管理人员、专业人士进行了充分沟通,发现许多县级医院的有识之士都已经注意到县级医院不能仅仅只是限定在传统意义上的“疾病救治”的阶段,还应当进一步与前期的“疾病预防”、后期的“身体康复”之间,建立起更为明确的业务关联与机制互动。

基于此,归与书院目前已经和湖南省洞口县在建的雅康医院(市一级立项的医养综合体)项目达成了基本共识,将在疫情结束后围绕县域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充分借助5G技术、互联网技术、预警机制、康复机制、健康大数据、产学融合、文化融合、“一村一社”公益行动等方式,共同尝试打通城乡关系的“新医疗体系”的建设、运营与推广工作。

打造“新康养”:心灵陪伴,探索注重人的“幸福感”的乡村振兴模式。

此次疫情就像是很多人所说的那样,给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的中国社会与中国人的生活按下了一个“暂停键”。这样的状况使得更多的人忽然有了足够多的时间停下来、静下来,重新审视、反思、构想他们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而一旦拥有了归与书院的公共文化空间、县级医院的健康保障体系的乡村,无疑可以成为城市居民重新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的最佳路径。

隆回县归与书院在疫情开始之前就在积极争取高等院校、地方政府、乡村旅游示范村等方面的支持,通过“一村一社”公益行动打通城乡居民之间的空间壁垒、心理距离与文化差异,构建一个可以让城市居民长时间居住、修养的常态化康养空间。这个康养空间的核心理念,就是心灵陪伴,通过搭建一个可虚可实的“归与心院”平台,有效整合城乡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文化创作者等资源,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心灵陪伴与心灵慰藉。通过此次疫情的洗礼,尤其是考虑到构建县级医院的“新医疗体系”这一未来趋势,无疑更加强化了如何在县域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推进“新康养体系”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归与心院的体系构建与落地运行,将重点突出如何善待每个个体的生命的人文情怀,积极回应当代中国人关于自身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的新渴望与新诉求。

结论:构建一套具备可复制性的“三院合一”“三位一体”县域乡村振兴新模式。

综上所述,围绕“后疫情时代”我国县域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我们将以隆回县归与书院、洞口县雅康医院(在建)为基础,联合乡村旅游示范村,共同打造归与心院,形成一个“三院合一”的县域乡村振兴新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充分运用5G、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手段与虚拟平台,有效构建起县域乡村振兴中文旅产业、医疗产业、康养产业之间良性互动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积极推进三者之间的流量互导、技术互助、信息互信、文化互补的、可供复制的县域乡村振兴新模式。(作者:黄勇军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人民文旅智库高级研究员、归与书院创始人)

[责编:饶烁]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

如果觉得《黄勇军:“后疫情时代”县域乡村振兴面临新机遇 新挑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