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爱反抗 不讲理 巧用假装游戏 沟通无障碍

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爱反抗 不讲理 巧用假装游戏 沟通无障碍

时间:2024-08-01 12:01:23

相关推荐

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爱反抗 不讲理 巧用假装游戏 沟通无障碍

今天和闺蜜交流带娃心得,闺蜜感叹道:“我娃最近真的特别、特别难搞,让她吃饭,她就说我不吃饭,让她刷牙,她就说我不刷牙,收拾地上散落的玩具,她非不让你收拾,说这是她的不能动,我知道她现在正处在2岁这个特殊心理发育阶段,但是每天都上演无数遍这种抗衡行为不是办法啊,吃饭、睡觉、打扫房间这些必须要做的事情都不能顺利进行了。”

首先我们得明白,1.5-3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敏感期,在这期间,他们不愿分享、固执任性、我行我素、有意识的区别“你的”和“我的”之间的界限,如果事情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就会大哭大闹。

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并不是真的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

耐心好的家长宽容度、容忍度比较高,会好言好语的哄着孩子,耐心不好的家长则会着急上火、训斥、发脾气。

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温柔有效的应对孩子的“叛逆”呢?

当然有,那就是利用“假装游戏”,亲测有效。

01

假装游戏的发展阶段,是孩子自我中心性减弱的过程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让杰认为2-7岁孩子的认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最明显的变化是表征或符号活动急剧增加,而假装游戏就是一种典型的心理表征活动。-------摘自《伯克毕生心理发展学》

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迫切的想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加上认知能力有限,所以这个时候的行为都是围绕着自己,他意识不到别人的心理活动。

但是当假装游戏出现以后,孩子的思维随着假装游戏不同阶段的发展发生了转变。

第一阶段:假装游戏可以和真实生活脱离孩子刚开始的假装游戏只是简单的模仿大人的行为,比如拿起杯子喝水、拿起抹布擦桌子,但这些模仿必须依赖那些真实的道具(水杯、抹布)才能实现,等到2岁左右,就可以脱离真实生活了,孩子可以把一个积木当成手机、假象出一个抹布。

这个阶段,孩子发展出不需要借助现实世界就能灵活地想象物体和事件的能力,这为以后的换位思考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假装游戏的自我中心性减弱上一个阶段的假装游戏是指向自我的,都是孩子自己假装喝水、擦桌子、给自己喂饭,动作的发出者始终是自己,但是在第二阶段,假装游戏的行为发展到其他客体上了,比如孩子给玩偶喂水喂饭、给玩偶擦嘴等,接着再发展到让玩偶自己喂自己吃饭。

原来吃饭喝水、玩玩具这些事情,不仅自己可以做,别人也可以做。

这个阶段,孩子把自己从游戏中脱离了出来,明白了假装行为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可以不是自己,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第三阶段:假装游戏包含了更复杂的组合图式2岁半左右,孩子开始迅速发展社会剧游戏,就是和其他同伴配合一起完成假装别人的行为,他们会设计出游戏的情节。

比如在动画片《小猪佩奇》中,有一集是佩奇和小兔子瑞贝卡玩医生护士的游戏,佩奇假装医生,瑞贝卡假装护士,乔治假装病人,佩奇给乔治用听诊器听心跳,诊断出乔治生病了,然后瑞贝卡要给乔治打针。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剧游,在游戏中,孩子开始思考自己和别人的想象性的表征,医生是怎么给病人看病的?病人如何表现出生病的样子?护士该做些什么?这些思维方式说明孩子学会了推断别人的心理活动。

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孩子的假装游戏成为影响自己认知发展的重要工具。

02

如何利用假装游戏的积极效应来引导孩子

许多研究表明:假装游戏促进了各种心理能力的发展,包括注意力、记忆、逻辑推理、语言和识字、想象、创造性、对自己思维的反思能力等。---------摘自《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能够获得的积极影响是:

1、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2、共情、采纳别人的意见

3、反思自己的行为

4、自我中心行为减弱

这些影响是如何引导孩子的呢?

就拿我最近和墨仔的假装游戏互动来说,墨仔其实和文章开头那个朋友的孩子一样,口头禅是各种不不不,这是我的。

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喊他吃饭,但每一次,无一例外的,他都会生气的说:我不吃!我就不吃饭!我要玩积木!

然后我就会说:啊呀,你的车车(他用积木搭的汽车)说他好饿啊,肚子都饿瘪了,你要不要给你的车车喂点饭啊?

我一说完,墨仔立刻拿起车车重复我的话:车车都饿了,快,车车要吃饭。接着我就会带着他和车车洗手,再坐到餐椅上开始吃饭,吃饭的时候,墨仔还会主动给汽车喂饭。

这个过程中,我使用了假装游戏,墨仔能够站在车车的角度共情到车车饿了要吃饭这个事情,然后控制自己的行为,停止玩积木,带着车车吃饭。

类似的睡觉、收拾玩具这样的事情,都是通过假装游戏解决了他的“自我行为”。

再比如打疫苗,墨仔很抗拒、很害怕打疫苗,每次哭到嘴唇发紫,于是我每天在家里和他假装医生打疫苗的游戏,我扮演病人,他扮演医生,拿着一个小棍子在我胳膊上打针,我会表现出疼的表情,并且还要哭出来,墨仔会模仿我之前的做法抱抱我,摸摸胳膊安慰我,然后我又开心得说不疼啦。

在这样玩了很多次以后,墨仔对打疫苗的抗拒情绪减弱了很多,非常勇敢。

通过这个游戏,能够让墨仔反思自己的行为,打疫苗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虽然有点疼,但马上就能过去。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每当我们需要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直接下命令都会被孩子认为是一种对“自我权力”的威胁,所以他们毫不犹豫的就拒绝执行,但是如果利用假装游戏让孩子变成行使命令的主人,就会很容易达成目标:

想让孩子干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告诉孩子,他最爱的那个玩具要干什么事情,让孩子带着玩具去做。给孩子培养各种生活习惯的时候,可以经常假装游戏,模拟场景,比如如厕、收拾玩具、穿衣服、看牙医等。

苦口婆心、大发脾气、威胁呵斥虽然也能让孩子乖乖听话,但是这种做法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才是对症下药。

如果你还在因为各种生活琐事和这些“小大人们”对抗,不如试试这个方法吧。

我是婴幼儿睡眠顾问墨仔妈妈育儿,专注分享婴幼儿睡眠、大运动发展、母乳喂养知识,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及转发哦

如果觉得《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爱反抗 不讲理 巧用假装游戏 沟通无障碍》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