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秦岭人文故事|老妪无力年年懒 世事如花种种新——寻访住山户

秦岭人文故事|老妪无力年年懒 世事如花种种新——寻访住山户

时间:2022-08-05 11:18:23

相关推荐

秦岭人文故事|老妪无力年年懒 世事如花种种新——寻访住山户

“顺着路往上走,岔口往左转,大约十分钟路程,还有一个院子,里面还住得有人,岔口往右的山梁上,虽然也有一户人家,但搬走好多年了,路很陡,不好走。你们可要小心呀!”

在椒源沟中心地带,第七户人家的男主人反复叮嘱说道。我们谢过主人的叮咛,沿着房子背后的细路上山,打算先看看左边的那个院子,再去右边山梁上瞅瞅那户已经无人居住的人家。

随着老一辈秦岭人的离去,山中的这些老院子和老房子,注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永远消失在漫无边际、寂静空旷的时间长河中。我尽一己之力为它们留影做志,期待互联网让它们永恒!

- 1 -

“松竹最宜贫宅舍”“四面开宅都见竹”“旧竹青青常绕宅”,有关竹林与老屋,唐诗宋词里写了很多,不过只有自己亲眼见了,才知道竹林与深藏其间的宅舍是多么的和谐。

远远地,半山腰挂着的这条细路前面,又见到一丛青青的翠竹。

山中寻访人家,借助高清的卫星地图,可以大致看到有无房子,但房子有没有住得有人,还是当地村民的话最靠谱。

过了竹林,猛一抬头,森森的一堵石墙上,一名老人正看着我们。我们去的这些秦岭老村,都在深山老林,鲜有游客前往,所以当我们出现在村里时,动静往往都很大,可谓“举村相迎”。

“哎呀,你们到这里来,有什么事情吗?”我们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女主人已经主动询问道。

是呀,两个中年油腻男来到这山中,如果说只是来玩耍,总让人不是那么信服。好在,我们真的只背了一个小包,并没有携带任何工具,否则肯定被认作是偷猎者。

就像每一次都得解释的那样,我耐心地告诉女主人,我们是西安的,周末放假休息,因为喜欢这秦岭,觉得山里清净,所以特意过来转转,并没有其他特别的目的。

“我们这里山高呀,地方又穷,有啥值得看的嘛?”对于自己的居所,每个山里人都习惯通过自贬来自嘲。他们不知道,这样的场景其实是许多人一直追逐的梦境。

- 2 -

“大寺沟村-300”,门牌号码显示,这里与我之前图文中描写过的那些老房子一样,都属于同一个地方。

不过,尽管农村包产到户都40年了,但山里人更强的归属感,却不是村,而是村的下一级组织“组”。

“我们这个‘组’,住得太高了,人又少,水泥路就差不到一里地,要是能修上来就好了!”

主人最先开口提到的,肯定就是他们近期最关心的事。入村的水泥路是去年修通的,但最后这四五户人家住的这个院子,山实在是太高,路实在太陡峭,修上来要付出代价确实太大。

“是呀,要是能修上来就好了!”我们只是徒步客,无通天之力,只能这样拿提问内容去回答提问的万能语句进行回复,附和着主人空发一阵感叹。

鸡笼里的土鸡不语,只顾埋头吃着饲料,难道连它们也看出了我们办不成事?

- 3 -

“为啥把枣子挂起来?”大门边的墙上,挂着一串干枣,既然给主人家办不成事情,就别自找没趣了,我们机警地换了一个话题继续聊天。

“成熟的时候吃不完,掉下来了,落到地上挺可惜的,我就捡起来,拿根绳子把它们串起来,晾干了,每次煮粥时,可以放几个进去。”女主人的答复很耐心,像是在回应组织问询。

是呀,在山里生活,其实很不容易,对于每一粒粮食、每一根柴禾、每一棵果木,都得向服侍老祖宗一样小心伺候着,都得像对待稀世珍宝一样收纳好。

缺了食物人会饿肚皮,没了柴禾人会冻成狗,少了水果则没了生活的乐趣。墙上晾干的这百十枚干枣,会在主人每次熬粥时,释放出带着芳香的敏感甜味,那是愉悦味蕾的最美滋味。

这一户人家厨房门口的墙上,还挂了一个旧篮子,里面盛放的东西,想必肯定是某种农作物的种子。只有这样悬挂起来,才能躲避老鼠的啃噬。

面对屋檐下的这一堆柴禾,这一次我既不会犯强迫症去数数,也不想描述它们的形状,我只想给这柴禾起个名字。

人类使用的全部燃料中,煤块被称作“黑色的金子”,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柴禾有什么雅称?它们像不像“温暖的金块”,能够带给人热量。

“快过年了,这猪该杀了吧?”看见猪圈里养着一头黑色的大肥猪,我们问道。

“年轻人都还没回来,我们年纪这么大了,杀不动它们呀,得等年轻人回来再杀。”主人脸上带着笑,无可奈何地回答说。

养了肥猪也杀不动,只有老人留守的秦岭村庄,真让人唏嘘感慨。

- 4 -

“顺着这条小路,爬上去就是了。”听说我们还要去山梁上那栋无人居住的老房子转转,老人热情地给我们指路,“但是这条路好久没人走了,不太好走,你们一定要小心呀!”

老人的话是对的,去山梁的这条路确实有些陡!许多朋友都想与我同行,一起深入到秦岭腹地,去看一看这大山里的人家,但我却始终不敢应承下来,这其实就是原因之一。

我们这样的行走,在文字里充满了烟火味道和人间真情,但脚下道路的艰险和需要付出的艰辛,我不确定每个人都能够受得了。

去往椒源沟山梁上最后这一户人家的道路,就像细细的线一样,紧紧地缠着这山。脚下的每一步都务必踩得严严实实的,才敢接着迈出下一步,否则脚下一滑,必定是顺着山坡滚下去。

好在时间足够,好在耐心足够,好在探村访寨的热情足够,所以我们才能够继续往下走。

走远了,我回头望了望老人所在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是建在半山腰上的一个院子,三四栋老房子无规则地排列在一起,背后是纸片一样的坡地,前面是那片好看的竹林。

一代一代的秦岭人,就是在这样并不肥沃的土地上,种植着庄稼,养育着子女,默默无闻地生活着,隐忍而坚强,他们当下所需求的,不过是一条通往家门口的水泥路!

- 5 -

土地越来越少,树林越来越密,道路上的落叶越来越厚,果然是许久没人行走的模样,眼看着快到山梁子的时候,一栋老房子的一个角,远远、隐隐地显露出来。

这就是村民们口中说的那栋人已经搬走许多年的老房子,看这模样估计荒废了十多年都不止。就快走到老房子跟前的时候,我却放缓了脚步,开始细细打量着周遭的一切。

先是在左边看到一个石头砌成的猪圈,石头上面已经长满了青苔,石头缝里满是枯草。

猪圈已经不成形了,里里外外都是一丛丛的枯草。远处那个黑乎乎的石洞,应该是当年猪睡觉的地方。

柞水椒源沟这个地方的猪圈,大都是露天垒砌的石头圈,但这猪圈一般都还会连着一个石头洞。到了夜晚时,猪娃子估计都躲在里面呼呼大睡,风吹不着、雨淋不到。

而进入眼帘最让人难忘的就是猪圈旁边的这栋老房子,细看老房子旁边的那个偏房,其屋顶还是石板瓦。

老房子跟前,还有几棵高大且挺拔的树,看样子像是柿子树。这柿子树,必定是主人当年修房子时种下的。

老房子从建成的那一刻,就开始慢慢变老,逐渐凋敝。而树木却从种下的那时起,茁壮生长,渐渐长成苍天大树。房子和树木,从同一个地方出发,命运却并不相同,甚至背道而驰。

- 6 -

这房子明显已经荒废了,为了让这老屋显得有些人气,我让友人当了回模特,去屋檐下走了两步,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能好看一些。

在这张照片中,左侧树丛里的电线杆是唯一的亮点。从这根电线杆可以判断,这老房曾点亮过电灯,也许还曾有起过收音机、电视机喧闹的声音。

“大寺沟村-303”,这是当天我在大寺沟村见到的最大数字的门牌号。大致也说明,这个村子最繁华和鼎盛的时候,至少有303户,差不多1000多人吧。

从最热闹的年月到今天,也就二三十年的事情,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脚步,比我们预计的要快很多很多。

眼前这个门墩,实在是太迷人了!因为上面的年轮,完美呈现了这棵树的一生!从能够观测到的圈圈分析,这棵树至少有32年的树龄。

其中,第6年、第7年和第,必定是一个雨水充沛、营养充足的年份,因为这棵树在这三年长势凶猛,年轮明显比其余年份厚。

这门槛和门板,也静静地诉说着这些树木的故事。

人的一生一般以一百年为单位,离世之后迅速被人遗忘。树的一生,短则几年、几十年,长的则可以达到数百年。更为重要的是,树木死了以后做成家具,还可以继续用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树生貌似比人生更有意义!

- 7 -

屋檐和院子,一般都是一户山里人家的门面,生活的痕迹会比较多,但椒源沟的这一户人家的屋檐下和院子里,差不多已经完全被静静的时光完全吞噬。

这里无论之前的岁月曾经多么热闹,之后的日子也不会再热闹起来。

大秦岭,未来必将是密林重现、动物归来!

作者简介

专业行走,著有散文集《远村行走》,贾平凹老师、比尔·波特先生倾情推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专业行走

远村行走 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秦明 ¥36.4京东月销1购买

如果觉得《秦岭人文故事|老妪无力年年懒 世事如花种种新——寻访住山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