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疗手段

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疗手段

时间:2019-05-16 13:24:36

相关推荐

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疗手段

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疗手段,糖尿病老年在生理及心理上产生退化,病情更为复杂。糖尿病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但是很多的人是不重视糖尿病的危害的,那么老年性糖尿病具体有哪些治疗手段呢?我们看看专家的详细介绍吧。

12型糖尿病的调脂和降压治疗手段

很多人对2型糖尿病这种病都有自己的了解,一担患上这种严重的疾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患者要多加注意这种病的出现,很多的糖尿病的患者都采用降糖,降压的治疗手段,那么,2型糖尿病的调脂和降压治疗手段行吗?下面让专家来解答一下。

调脂、降压和控制血糖一样重要

2型糖尿病的调脂和降压治疗手段行吗?导致糖尿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增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为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只降血糖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降压、调脂、减肥多管齐下,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其中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控制,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脑梗死等血管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因为它们直接损害动脉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血管狭窄直至堵塞。如果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狭窄或堵塞,则会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如果是大脑内的血管狭窄或堵塞,则会发生脑缺血、脑梗死。

2型糖尿病的调脂和降压治疗手段行吗?但是针对临床上产生的这种现象而言,采用的降糖、降压、属于传统的治疗手段,可以说在临床上是维持疾病的健康状况,为什么临床上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心脏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原因在于只是重点控制病情,在于没有进行积极的治愈,导致疾病仍然呈隐性发展终造成生命的威胁,因此在临床上积极的治疗疾病是非常重要的,不单单停留在治标不治本的这一阶段,为了攻克糖尿病这一世界性的难题,生物治疗中心基于10余年的临床研究及利用国家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项目指定临床基地的有利条件,采用胰腺组织修复疗法利用胰腺因子穿刺、微创介入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立体精确定位,不损害原胰岛细胞,促使胰腺因子快速到达胰岛细胞之中,调节胰岛分泌功能,加快受损胰岛细胞修复的速度。同时,促进患者自身胰岛细胞分化,正常胰岛细胞替代局部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双重作用的结合,为患者从根本上治疗顽疾找到了一条捷径。这项尖端技术,实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项目提高我国人民健康保障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将因为863胰腺组织修复疗法的普及而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通过以上关于2型糖尿病的调脂和降压治疗手段行吗的介绍,希望大家不再感到困惑,同时在临床上一定要进行有效的治疗手段,使患者真正的走向康复,摆脱药物,使患者彻底的杜绝并发症的产生,祝您早日康复。

2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疗手段

糖尿病老年在生理及心理上产生退化,病情更为复杂。糖尿病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但是很多的人是不重视糖尿病的危害的,那么老年性糖尿病具体有哪些治疗手段呢?我们看看专家的详细介绍吧。

(一)治疗

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紊乱,腹型肥胖,微量白蛋白尿等分别是心血管疾病的单一危险因素,若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则使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大为增加,这种聚集现象以往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近年称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2型DM治疗达到的主要目的尽量使血糖水平接近正常,但2型DM常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部分,包括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

在治疗中则应将该综合征视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而不应将其各个成分割裂开来处理,这方面最好的例证就是某些抗高血压治疗药物确实降低了机体胰岛素敏感结果使血糖控制更加困难,因此合理的治疗目标应包括: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急性,慢性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及治疗伴随疾病,治疗措施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1.饮食治疗

大多数2型DM者有明显超重和肥胖,这是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因此减肥也就成了2型DM治疗的前沿阵地,仔细评估病人的每日热量摄入,饮食癖好,进行恰当的饮食干预就构成了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正常体重轻体力劳动者每日热量需要为30cal/kg体重,肥胖者再相应减少,重体力劳动者酌情增加,每日热量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所占比例分别为50%~60%,10%~15%及30%~35%,碳水化合物中糖指数低,富含可溶性纤维素者优先考虑,蛋白质摄入不宜过多,因高蛋白摄入有害于肾脏,脂肪应选多不饱和,单不饱和,饱和脂肪各占1/3,有研究发现2型DM者常有血浆低镁及红细胞低镁,其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尿失镁多有关,而细胞内低镁胰岛素作用会受到损害,已有观察表明长期补镁可改善胰岛B细胞的反应性及胰岛素的作用,2型DM病情严重有明显消瘦者在饮食方面应适当增加热量摄入以维持正常体重。

2.增加体力活动

现已明了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这种作用来自改善骨骼肌最大氧摄取,降低体重和脂肪细胞体积,上述作用增加工作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减少所需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剂量而对2型DM患者有利,几个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坚持运动可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提高HDL’C水平及降低血压,加之减肥及改善某些人的高胰岛素血症,对减少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聚集性十分有效力,体力活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视病人总的健康状态而定,且应照顾病人的兴趣以利长期坚持,已有心脏病,肾病或视网膜病变者做剧烈运动会使病情恶化,故多散步,少乘电梯是增加每日能量消耗的最简单的方法,每天走5000~6000步较合适,可以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包括脉搏,血压,静息及运动心电图,眼底检查等),糖尿病患者不宜进行潜水,跳伞之类危险的运动,运动在药物治疗的糖尿病人有时会引起低血糖,应对病人指出这一点,一旦发生及时处理。

运动及饮食治疗及所引起的减肥是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基础。

3.药物治疗

若饮食及运动治疗难以达到治疗目的,应予以药物治疗。

(1)磺脲类:这类药物对许多2型DM病人的血糖控制有益,在非肥胖者应作为一线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为刺激胰岛素释放,也可能存在某些胰腺外的作用如减慢肝脏对胰岛素的消除,药物疗效出现的早晚及降糖作用延续时间的长短是选用何种磺脲药物的重要因素,迅速起效的药物特别受到青睐,因为它可在某种程度上纠正胰岛素分泌即刻相延迟,从而减轻其后高血糖的程度,作用持续时间长的药物增加迟发低血糖的危险及药物对该种药物降敏的机会(使继发失效),另一偏爱短药物的原因是试图减少慢性高胰岛素血症,后者疑为致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

使用磺酰脲类药物最主要的危险是发生低血糖,这种危险性在年老及伴肾损害者尤为突出,可因伴随使用其他药物如磺胺类,阿斯匹林,布洛芬,氯贝丁酯(氯贝特),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抗抑郁药,双香豆素等而诱发,饮酒在某些病例也增加低血糖的机会,磺脲类药物其他副作用为肝功损害,皮疹及血细胞减少,因此有转氨酶升高者不宜使用,服药期间定期化验肝功能及血象以及时发现肝损害及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此类药物的禁忌证为孕妇,大手术期间,肝肾功能不全及对碘胺类药物过敏,此类药物中氯磺丙脲因易致低血糖而在临床极少使用,格列本脲(优降糖)(及消渴丸)使用过量,尤其是在食欲差进食少而继续服药者常发生严重低血糖昏迷,此时的抢救绝不仅仅是静脉注射一次葡萄糖使病人清醒就大功告成,如不继续静脉滴注足够葡萄糖常常再度陷入昏迷,所以应观察2~3天才能确保安全,格列喹酮(糖适平)是唯一极少从肾脏排泄的磺脲类药物可用于轻度肾功能障碍者,惟其降糖作用较弱,磺脲类药物一般不用于肥胖者,因该药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食欲,患者服药期间体重会明显增加,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不利于控制病情。

(2)双胍类:20世纪50年代末期双胍类药曾广泛用于2型DM的治疗,后因发现易招致乳酸性酸中毒而在大多数国家被禁用,这是因为苯乙双胍有亲脂的芳香基因,无氧代谢增加使乳酸性酸中毒发生率高达每1000人年0.64%,死亡占其50%以上,在我国该药一直被谨慎地用于临床,但限于年轻,蛋白尿阴性,无肾功能损害及缺氧性疾病者,近年来国外对二甲双胍进行了再评价,数万病例研究表明其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机会仅为1000人年0.03~0.08,已成为肥胖2型DM治疗的一线药物,其药理作用提高组织胰岛素敏感性而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肝糖原输出同时还可能减少了肠道葡萄糖的吸收,有报道,每天剂量1.5g时,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率提高18%,本药有显著降血糖作用但单独使用不诱发低血糖,因乳酸依赖肝脏代谢及由肾脏排泄故有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者,本品也有专家认为本药使用的重要依据是禁忌证而不是年龄,严格遵守禁忌规定,老人使用也是安全的,用药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乳酸浓度,血肌酐超过1.3mg%,尿素氮超过23m%或乳酸浓度超过3mmol/L应停止使用,部分病例发生严重腹泻腹痛应改用其他药物,有报道发现二甲双胍治疗中发生维生素B12缺乏并主张适当补充之。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拜糖平):是德国Boyer公司开发的1990年上市的又一类新的抗糖尿病药物,现已有50多个国家销售,它通过可逆性竞争抑制小肠绒毛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减慢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降解,延缓其吸收从而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其降糖作用与剂量相关,降血糖的同时血浆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也有显著降低,通过观察发现100mg,3次/d(吃第一口饭后立即服用)24周时空腹及餐后1h血糖均值下降3.2±0.3及5.8±0.5mmol/L,主要副作用为腹胀,多能忍受,与剂量相关并且有自行缓解倾向,其机理是剂量无过大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段的消化过度抑制,有较多剩余碳水化合物进入下段小肠及结肠,细菌分解后产气较多,减少剂量有助于改善症状,此外经一段时间治疗后下段小肠α-葡萄糖苷酶被诱导出来故症状也可减轻,本品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4)胰岛素增效剂:罗格列酮(Avandia):为美国Smitldine Beecham公司研制的新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其化学结构与作用和曲格列酮相似,但其作用比曲格列酮强约100倍,而其肝毒性明显低于曲格列酮,至今临床观察数千例病人,尚未发现有明显肝毒性者,但有肝病或肝功损害的病人其清除明显减低,尚未发现有肾脏损害。

老年性糖尿病的复杂性,希望老年朋友能够乐观的对待疾病。糖尿病患者的态度会使病情加重,糖尿病在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且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千万不可轻视慢性糖尿病。

3几种治疗手段控制好糖尿病

很多的人会被一些疾病威胁着,糖尿病就是人们不陌生的了,患者饮食问题人们要重视。糖尿病这种疾病对于患者的健康有着很大的伤害,所以当我们患病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通过以下几种治疗手段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就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运动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 /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 /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h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①适应证 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②禁忌证 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③不良反应 一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①倍欣(伏格列波糖) 餐前即刻口服。②拜唐苹及卡博平(阿卡波糖) 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

(4)胰岛素增敏剂 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①瑞格列奈(诺和龙) 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②那格列奈(唐力) 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三)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做起,从各个方面着手治疗,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当然,有病需要及时去医院诊治,像糖尿病这种更是需要患者加紧治疗,做好预防,争取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摆脱疾病困扰。

4糖尿病眼病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糖尿病对眼睛的影响很大,对视力影响最大的是视网膜病变不少患者受到糖尿病的侵袭,糖尿病引起的危害是很大的,生活中人们要注意了解糖尿病的出现,糖尿病眼病的治疗手段有哪些呢?治疗手段包括:

严格控制血糖,可以防止眼底血管进一步受到损害。

控制血压,高血压可加重眼底血管病变,具有显著增加眼底出血的可能性。病人必须把血压控制在130/85mmHg以下。

药物治疗:选用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潘生丁。有眼底出血时,可用安络血,芦丁,安妥碘等。也可用中药益气养阴,活血化淤来治疗。

激光治疗:用于增殖型视网膜病变。适时采用激光治疗,可以保护患者视力。

手术治疗:当眼内玻璃体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可行玻璃体切割术,清除眼内积血,将牵拉的视网膜松解复位。

专家提醒:患了疾病要及早治疗,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错过了早期的治疗时间。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的也要注意,要特别日常护理护理。

5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称为老年糖尿病。老年性糖尿病多为2型糖尿病,由于人到老年在生理及心理上产生退化,同时容易并存许多病患,致使老年糖尿病比起青壮年糖尿病的病情更为复杂。那么老年性糖尿病具体有哪些治疗手段呢?

(一)治疗

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紊乱,腹型肥胖,微量白蛋白尿等分别是心血管疾病的单一危险因素,若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中,则使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大为增加,这种聚集现象以往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近年称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2型DM治疗达到的主要目的尽量使血糖水平接近正常,但2型DM常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部分,包括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

在治疗中则应将该综合征视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而不应将其各个成分割裂开来处理,这方面最好的例证就是某些抗高血压治疗药物确实降低了机体胰岛素敏感结果使血糖控制更加困难,因此合理的治疗目标应包括: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急性,慢性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及治疗伴随疾病,治疗措施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1.饮食治疗

大多数2型DM者有明显超重和肥胖,这是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因此减肥也就成了2型DM治疗的前沿阵地,仔细评估病人的每日热量摄入,饮食癖好,进行恰当的饮食干预就构成了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正常体重轻体力劳动者每日热量需要为30cal/kg体重,肥胖者再相应减少,重体力劳动者酌情增加,每日热量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所占比例分别为50%~60%,10%~15%及30%~35%,碳水化合物中糖指数低,富含可溶性纤维素者优先考虑,蛋白质摄入不宜过多,因高蛋白摄入有害于肾脏,脂肪应选多不饱和,单不饱和,饱和脂肪各占1/3,有研究发现2型DM者常有血浆低镁及红细胞低镁,其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尿失镁多有关,而细胞内低镁胰岛素作用会受到损害,已有观察表明长期补镁可改善胰岛B细胞的反应性及胰岛素的作用,2型DM病情严重有明显消瘦者在饮食方面应适当增加热量摄入以维持正常体重。

2.增加体力活动

现已明了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这种作用来自改善骨骼肌最大氧摄取,降低体重和脂肪细胞体积,上述作用增加工作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减少所需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剂量而对2型DM患者有利,几个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坚持运动可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提高HDL’C水平及降低血压,加之减肥及改善某些人的高胰岛素血症,对减少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聚集性十分有效力,体力活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视病人总的健康状态而定,且应照顾病人的兴趣以利长期坚持,已有心脏病,肾病或视网膜病变者做剧烈运动会使病情恶化,故多散步,少乘电梯是增加每日能量消耗的最简单的方法,每天走5000~6000步较合适,可以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包括脉搏,血压,静息及运动心电图,眼底检查等),糖尿病患者不宜进行潜水,跳伞之类危险的运动,运动在药物治疗的糖尿病人有时会引起低血糖,应对病人指出这一点,一旦发生及时处理。

运动及饮食治疗及所引起的减肥是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基础。

3.药物治疗

若饮食及运动治疗难以达到治疗目的,应予以药物治疗。

(1)磺脲类:这类药物对许多2型DM病人的血糖控制有益,在非肥胖者应作为一线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为刺激胰岛素释放,也可能存在某些胰腺外的作用如减慢肝脏对胰岛素的消除,药物疗效出现的早晚及降糖作用延续时间的长短是选用何种磺脲药物的重要因素,迅速起效的药物特别受到青睐,因为它可在某种程度上纠正胰岛素分泌即刻相延迟,从而减轻其后高血糖的程度,作用持续时间长的药物增加迟发低血糖的危险及药物对该种药物降敏的机会(使继发失效),另一偏爱短药物的原因是试图减少慢性高胰岛素血症,后者疑为致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

使用磺酰脲类药物最主要的危险是发生低血糖,这种危险性在年老及伴肾损害者尤为突出,可因伴随使用其他药物如磺胺类,阿斯匹林,布洛芬,氯贝丁酯(氯贝特),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抗抑郁药,双香豆素等而诱发,饮酒在某些病例也增加低血糖的机会,磺脲类药物其他副作用为肝功损害,皮疹及血细胞减少,因此有转氨酶升高者不宜使用,服药期间定期化验肝功能及血象以及时发现肝损害及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此类药物的禁忌证为孕妇,大手术期间,肝肾功能不全及对碘胺类药物过敏,此类药物中氯磺丙脲因易致低血糖而在临床极少使用,格列本脲(优降糖)(及消渴丸)使用过量,尤其是在食欲差进食少而继续服药者常发生严重低血糖昏迷,此时的抢救绝不仅仅是静脉注射一次葡萄糖使病人清醒就大功告成,如不继续静脉滴注足够葡萄糖常常再度陷入昏迷,所以应观察2~3天才能确保安全,格列喹酮(糖适平)是唯一极少从肾脏排泄的磺脲类药物可用于轻度肾功能障碍者,惟其降糖作用较弱,磺脲类药物一般不用于肥胖者,因该药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食欲,患者服药期间体重会明显增加,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不利于控制病情。

(2)双胍类:20世纪50年代末期双胍类药曾广泛用于2型DM的治疗,后因发现易招致乳酸性酸中毒而在大多数国家被禁用,这是因为苯乙双胍有亲脂的芳香基因,无氧代谢增加使乳酸性酸中毒发生率高达每1000人年0.64%,死亡占其50%以上,在我国该药一直被谨慎地用于临床,但限于年轻,蛋白尿阴性,无肾功能损害及缺氧性疾病者,近年来国外对二甲双胍进行了再评价,数万病例研究表明其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机会仅为1000人年0.03~0.08,已成为肥胖2型DM治疗的一线药物,其药理作用提高组织胰岛素敏感性而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肝糖原输出同时还可能减少了肠道葡萄糖的吸收,有报道,每天剂量1.5g时,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率提高18%,本药有显著降血糖作用但单独使用不诱发低血糖,因乳酸依赖肝脏代谢及由肾脏排泄故有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者,本品也有专家认为本药使用的重要依据是禁忌证而不是年龄,严格遵守禁忌规定,老人使用也是安全的,用药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乳酸浓度,血肌酐超过1.3mg%,尿素氮超过23m%或乳酸浓度超过3mmol/L应停止使用,部分病例发生严重腹泻腹痛应改用其他药物,有报道发现二甲双胍治疗中发生维生素B12缺乏并主张适当补充之。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拜糖平):是德国Boyer公司开发的1990年上市的又一类新的抗糖尿病药物,现已有50多个国家销售,它通过可逆性竞争抑制小肠绒毛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减慢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降解,延缓其吸收从而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其降糖作用与剂量相关,降血糖的同时血浆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也有显著降低,通过观察发现100mg,3次/d(吃第一口饭后立即服用)24周时空腹及餐后1h血糖均值下降3.2±0.3及5.8±0.5mmol/L,主要副作用为腹胀,多能忍受,与剂量相关并且有自行缓解倾向,其机理是剂量无过大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段的消化过度抑制,有较多剩余碳水化合物进入下段小肠及结肠,细菌分解后产气较多,减少剂量有助于改善症状,此外经一段时间治疗后下段小肠α-葡萄糖苷酶被诱导出来故症状也可减轻,本品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4)胰岛素增效剂:罗格列酮(Avandia):为美国Smitldine Beecham公司研制的新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其化学结构与作用和曲格列酮相似,但其作用比曲格列酮强约100倍,而其肝毒性明显低于曲格列酮,至今临床观察数千例病人,尚未发现有明显肝毒性者,但有肝病或肝功损害的病人其清除明显减低,尚未发现有肾脏损害。

老年性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着莫大的关联。中国人糖尿病遗传方式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当然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的因素,由于老年性糖尿病的复杂性,对疾病的了解深入显得很有必要,这能给治疗提供多一点的思考。希望老年朋友能够乐观的对待疾病。

如果觉得《老年性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