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的各项饮食知识是怎样的

糖尿病的各项饮食知识是怎样的

时间:2018-10-08 16:01:38

相关推荐

糖尿病的各项饮食知识是怎样的

糖尿病的各项饮食知识是怎样的,如果我们的糖尿病患者要想在日常的生活中缓解自己的糖尿病,我们应该吃些什么呢?小扁豆,还有芹菜等都是可以帮助缓解糖尿病的,希望我们的患者可以多吃些下面我们的专家为大家介绍的食物哦。

1糖尿病的饮食方案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的患病率也是居高不下,很多糖尿病的患者都得特别注意自身的饮食,吃多不行,吃少也不行。所以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些糖尿病的饮食方案。

1.主食每天吃多少合适?

糖友每日主食一般控制在5~6两,这里要强调的是以生的主食重量为准,如米、杂粮和面粉等。如果是年轻患者、劳动量大一些,可以吃到7两,但不要超过8两;如果年纪大一些、活动量比较少,吃到4两就差不多了。

每日主食不能低于3两。如果少于3两,就会总是处于饥饿状态,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甚至引起昏迷。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都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对健康非常有害。

主食吃得不够,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不够,所以会表现为消瘦。瘦说明营养差,会导致没有力气、抵抗力差。有很多老年糖友伴骨质疏松,光想到补钙,其实如果肌肉没有力量,使得平衡功能差,走路很容易跌倒。

2.粗细粮如何搭配?

营养学上有血糖指数的理论,简单说就是不同食物使得血糖升高的能力是不同的。比如,白米饭比杂粮饭引起血糖升高更多,因为白米饭里的淀粉快速消化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提倡糖友粗细粮搭配,糖友每天至少吃一次粗杂粮(1~2两),如荞麦馒头、荞麦面条、荞麦饼、燕麦粥等。杂粮饭是比较好的选择,1份燕麦、1份荞麦、3份白米一起煮,这样的杂粮饭可以煮得软一点,也可以适当加一些绿豆、芸豆等,豆类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对三高人群特别好。

3.荤素如何搭配?

要控制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少吃食用油,特别是猪油。一天2~3两的荤菜(脂肪),年轻人可以吃到4两。一般来说,3块大一点的带鱼或1块大排就是2~3两。中午吃5~6只虾,晚上吃1块红烧排骨或一些鸡块,都是可以的。尽量少吃肥肉,吃肥肉可能引起血脂紊乱、血压增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也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推荐大家多吃一些海鱼,一个星期吃2~3次海鱼比较好。糖友最担心各种大血管和微血管的并发症,海鱼油中的ω-3脂肪酸可以保护心脑血管,降低血脂,减少血栓。深海鱼如三文鱼、银鳕鱼、带鱼、黄鱼等都很好。

4.每天吃多少蔬菜合适?

蔬菜分成两类,一类是绿叶蔬菜,如空心菜、茼蒿菜、菠菜、卷心菜、芹菜等,这类绿叶蔬菜完全可以吃,每天至少吃400~500克。这里强调的也是生的、净重,比如,芹菜要去掉根、叶子,算它的净重。

另一类是高淀粉的蔬菜,如山药、蚕豆、芋头、南瓜、西葫芦等,这些不属于每日400~500克蔬菜之内。吃这类富含淀粉的蔬菜有两个要点:一是要算在每日摄入食物的总量里,不能吃完之后再吃其他主食;二是要和米饭按4:1的比例替换。

500克的蔬菜烧出来有多少呢?吃饭的小碗装平大约是2两,就是说一天要吃到4~5小碗蔬菜才够。每天要吃三四种蔬菜,可以混在一起炒。

大家都知道膳食纤维是好的,但是纤维素不止从蔬菜中来,其实,最好的纤维素是从荞麦、燕麦、薏苡仁、绿豆等杂粮中来。蔬菜中的粗纤维对于通大便有好处,来自粗粮、豆类中的膳食纤维是可溶性的,降血糖、降血脂效果不错。

5.水果怎么吃比较安全?

水果有四宝:水分含量多、膳食纤维多、抗氧化剂和维生素矿物质多。每天小一点的苹果吃1个,大一点的红富士可以吃半个。有多种水果可选择时,建议选择血糖指数比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柚子、桃子、苹果、梨等,但是吃的总量需要控制。

西瓜的血糖指数高,糖友想吃西瓜,一般厚的吃1小片,薄的可吃2小片,掌握好量对血糖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上述内容即是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方案,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我们不仅要通过药物来控制与监测血糖,同时也要加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且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2糖尿病的各项饮食知识是怎样的

如果我们的糖尿病患者要想在日常的生活中缓解自己的糖尿病,我们应该吃些什么呢?小扁豆,还有芹菜等都是可以帮助缓解糖尿病的,希望我们的患者可以多吃些下面我们的专家为大家介绍的食物哦。

小扁豆:小扁豆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素,具有降糖、降甘油三酯和有害胆固醇的作用。

芹菜:芹菜甘寒,能除心下烦热,散节气,下瘀血。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作用。高血糖合并高血压的病人可以长期食用。

洋葱:含有刺激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物质,对高血糖有辅助治疗作用,能起到扩张血管,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南瓜:含有能抑制葡萄糖吸收的果糖,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高血糖者每天煮食南瓜对改善症状有良效。

黄瓜:能抑制人体内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肥胖型高血糖者合并有高血压者,每天食黄瓜,大有益处。

苦瓜: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苷,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高血糖患者若用苦瓜切片水煮1次服下,每天1-2次,有利于控制血糖。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治疗糖尿病,我们的专家为大家介绍了以上的知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话,请及时到医院询问相关的医生,不要等到自己的疾病严重的无法进行治疗时才开始后悔哦。

3糖尿病的一些常见饮食知识是哪些

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对于自己的饮食不够清楚,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对自己的疾病进行有效的护理,我们的疾病就会得到有效的缓解,现在就让我们的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下吧,会帮助各位患者朋友的。

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应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定餐,并在饮食保持一定规律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的用法和用量。某食品可以降糖的说法万不可信总听一些糖尿病朋友说,多吃某某食物可以降低血糖,这是一种误解。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食物含有能量,而只要含有能量,摄入体内后就会升高血糖,只是有的食物因为能量密度低,或含有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升高血糖的速度不快、力度不大,但总的趋势是使血糖升高,而不会降低血糖。人们常说的苦瓜、南瓜等,都是如此。因此说,用食物降血糖是不可能的,除非食物中违禁添加降糖药物,但这是绝不允许的。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这样的食物,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早餐重要莫轻视不吃早餐是不会降低血糖的。头一天晚饭后至次日清晨,已有近10个小时未进食,血糖可达最低值。此时应该补充碳水化合物,否则易发生低血糖。血糖降低后,若得不到补充,我们的身体会动员脂肪快速分解。脂肪分解代谢不完全会引起酮症,不仅血糖会更高,还很危险。所以,糖尿病患者定时定量进餐非常重要。

以上所介绍的就是我们的专家详细为大家准备的糖尿病的知识,如果大家不够了解糖尿病的知识的话,还希望我们的患者朋友及时到医院询问专家,或者到网上查阅相关的知识哦。希望是对大家有帮助的,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4形成糖尿病的各项因素是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原因都可以让我们患上严重的糖尿病,比如遗传因素,还有如果我们少动就有可能患上严重的糖尿病,肥胖也会导致糖尿病,希望下面介绍的这些因素会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糖尿病。

1遗传因素:在部分糖尿患者中明确有遗传因素影响发病,例如在双胎中一例发生糖尿病,另一例有50%的机会发病。如为单卵双胎,则多在同时发病。据统计,假如父 或母患非依赖型糖尿病,子女发病的危险率约为10-5%,如父母均患依赖型糖尿病,则子女的发病危险率更高。

2少动:体力活动减少是诱发糖尿病的病因之一。因为人体骨骼肌是最大的葡萄糖利用的器官,长期缺乏体力活动将会大大减少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导致肌肉萎缩、肌肉组织中的脂肪含量增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3肥胖:遗传、缺少运动、吃的太多、太油腻、高热量饮食都可导致肥胖。其中,晚上吃得过饱最容易导致肥胖,因为一吃完就睡觉,脂肪代谢缓慢,在体内堆积,导致肥胖;肥胖进一步引起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糖尿病。这也是一个糖尿病的病因。

在了解了上面的糖尿病的知识之后,相信大家已经对糖尿病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希望我们的患者朋友对自己的疾病有更高的重视,在疾病的初发期就要及早的治疗,不要让病情变得更加的严重。但愿我们的患者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5糖尿病的各项症状表现

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是有很多的,很多的疾病患者对于疾病的症状不够清楚,在自己病发的时候没能很好的诊断出自己的疾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希望下面专家所介绍的可以帮助到各位患者朋友。

一、手足麻木十糖尿病早期症状的反应。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在糖尿病的晚期末梢神经炎的发病率就更高。

二、糖尿病早期症状还表现在三多一少:食量明显增加,而体重下降。伴多饮多尿的。

三、排尿困难: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者约为21.7%。因此,中老年人若发生排尿困难,除前列腺肥大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四、胆道感染:糖尿病伴发胆囊炎的发病率甚高,而且可不伴有胆石症,有时胆囊会发生坏疽及穿孔。

五、皮肤瘙痒也是糖尿病早期症状的重要信号。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往往使人难以入睡,特别是女性阴部瘙痒更为严重。

为了帮助我们的糖尿病患者,我们的专家就为大家介绍了以上的这些知识,如果大家发现自己的疾病比以前更加严重的话,请大家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不要耽误了疾病治疗的最好时间,希望大家可以彻底恢复哦。最后我们的专家祝愿大家可以早日摆脱疾病。

如果觉得《糖尿病的各项饮食知识是怎样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