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

糖尿病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

时间:2019-03-01 21:42:57

相关推荐

糖尿病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 大多数人患上糖尿病已经是晚期的原因是没有定期的检查身体所导致的。如果早期发现糖尿病的话,治愈的可能性就大大地提高了。那么针对这种疾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1糖尿病足有哪些检查项目呢

糖尿病会引发糖尿病足的出现,这种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这种疾病要及时的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足的预防需要人们定期检查的足部的情况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

1、缺血的检查:(1)下肢体位试验。(2)下肢动脉触诊。(3)肢体血流图。(4)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5)动脉造影,一般仅用于载肢手术前的定位检查。

2、微循环检查:一般是通过活体显微镜直接观察糖尿病病人手指甲皱的微循环变化。

3、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血糖、尿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

4、X线检查:可发现动脉壁钙化、骨质疏松和破坏、骨髓炎及骨关节病变等,一般作为常规检查。

5、电生理检查:应用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以上就是专家介绍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检查的糖尿病足项目,专家称,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有定期到医院做健康检查的习惯,这样可以更好的对各种并发症做出最适合的措施。

2糖尿病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

大多数人患上糖尿病已经是晚期的原因是没有定期的检查身体所导致的。如果早期发现糖尿病的话,治愈的可能性就大大地提高了。那么针对这种疾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1.血液、尿液实验室检查:

(1)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检查血糖的频率和时间,在患病初期,或调整治疗方案,或改变饮食、运动规律时,建议适当增加监测次数。

(2)尿酮体测定:如结果显示+或++++,即表示尿液中含有5~160mg/dl酮体。

(3)C-肽测定:胰岛素在酶的作用下,裂解为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和同样一个分子的连接肽,简称C-肽。C-肽没有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和C-肽呈等分子关系。换言之,分泌几个胰岛素分子,同时必然分泌几个C-肽分子。所以,通过测定患者血中的C-肽量的多少,可以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

临床价值:①C-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也可直接测定C-肽,以判断病情;②可鉴别各种低血糖原因。如C-肽超过正常,可认为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③定期测定C-肽浓度,对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病情轻重及临床治疗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反映抽血前8~12周的血糖情况,建议2~3个月检测一次。

(5)血脂检查(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紊乱,这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各种心血管疾病。

(6)肝肾功能: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肥胖、血脂紊乱、脂肪肝及肝功能异常,故还应做肝功能和血脂化验。

(7)尿的检查:观察有无尿蛋白、管型等,可反映肾脏受累情况;尿中白细胞增多,表明患者有尿路感染;尿中红细胞增多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硬化、肾盂肾炎等并发症所致。尿中微量白蛋白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2.其他特殊检查:

(1)心脏及下肢血管检查: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没有心脏病症状不等于心脏没有问题,及时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十分必要。常规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并了解心肌供血情况。此外,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可以了解有无下肢动脉硬化或狭窄,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足。

(2)血压检查: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比一般人高2~6倍,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理想目标是120/80mmHg左右。

(3)眼科检查: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失明,应定期和常规进行眼底检查。眼科检查可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这些病变可引起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模糊或者突然失明。

(4)X光胸片检查:糖尿病患者肺结核发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4倍,胸部X片可以明确是否同时合并肺结核或肺部感染。

3糖尿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在生活中有好多人自己患上糖尿病自己都不知道,直到真的感觉到身体很不舒服了,才会想起到医院检查。可是晚了,大多数的糖尿病检查出来都已是晚期了。那么针对这种疾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1.血液、尿液实验室检查:

(1)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检查血糖的频率和时间,在患病初期,或调整治疗方案,或改变饮食、运动规律时,建议适当增加监测次数。

(2)尿酮体测定:如结果显示+或++++,即表示尿液中含有5~160mg/dl酮体。

(3)C-肽测定:胰岛素在酶的作用下,裂解为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和同样一个分子的连接肽,简称C-肽。C-肽没有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和C-肽呈等分子关系。换言之,分泌几个胰岛素分子,同时必然分泌几个C-肽分子。所以,通过测定患者血中的C-肽量的多少,可以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

临床价值:①C-肽不受胰岛素抗体干扰,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也可直接测定C-肽,以判断病情;②可鉴别各种低血糖原因。如C-肽超过正常,可认为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③定期测定C-肽浓度,对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病情轻重及临床治疗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反映抽血前8~12周的血糖情况,建议2~3个月检测一次。

(5)血脂检查(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紊乱,这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各种心血管疾病。

(6)肝肾功能: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肥胖、血脂紊乱、脂肪肝及肝功能异常,故还应做肝功能和血脂化验。

(7)尿的检查:观察有无尿蛋白、管型等,可反映肾脏受累情况;尿中白细胞增多,表明患者有尿路感染;尿中红细胞增多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硬化、肾盂肾炎等并发症所致。尿中微量白蛋白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2.其他特殊检查:

(1)心脏及下肢血管检查: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没有心脏病症状不等于心脏没有问题,及时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十分必要。常规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并了解心肌供血情况。此外,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可以了解有无下肢动脉硬化或狭窄,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足。

(2)血压检查: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比一般人高2~6倍,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理想目标是120/80mmHg左右。

(3)眼科检查: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失明,应定期和常规进行眼底检查。眼科检查可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这些病变可引起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模糊或者突然失明。

(4)X光胸片检查:糖尿病患者肺结核发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4倍,胸部X片可以明确是否同时合并肺结核或肺部感染。

(5)腹部B超检查:可了解糖尿病患者有无胆囊炎、胆结石、肾脏病变、胰腺钙化或结石等。

(6)骨密度测定:有助于发现骨质疏松症。

(7)神经科检查:用10克单尼龙丝进行触觉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另外,做立、卧位血压测量,以判定有无体位性低血压;肌电图检查可了解有无身神经病变。

(8)CT检查:患者一旦出现手脚不灵便,意识改变,口角歪斜,喝水呛咳等,应做头颅CT检查,以便明确有无脑出血或脑梗死。

健康网温馨提示:以上主要是针对糖尿病患者除了查血糖还应该做哪些检查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之后也有所了解,那么也希望有这种疾病的及时接受治疗,以免耽误病情治疗的最佳时期,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我们有专业的医生为您解答。

4糖尿病肾病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

糖尿病的危害是很大的,这种疾病要及时的治疗,如果不及时检查和及早采取措施,会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得及时做好糖尿病肾病的检查,那么糖尿病肾病该做哪些检查呢?

1、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糖尿病肾病的检查诊断的主要依据。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3、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4、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5、糖尿病肾病的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通过以上糖尿病肾病的检查的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感到任何不适,早期去医院通过以上几方面配合检查,根据实际情况,早期对症治疗,避免严重的病症,希望您早日康复。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该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此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下面我们来向专家了解一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该做哪些检查?

尿糖、尿酮阳性;血糖增高(在16.7~33.3mmol/L);血白细胞增高(感染或脱水);BUN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PH下降,电解质紊乱。

1.尿液检查

(1)尿糖:常强阳性,但严重肾功能减退时尿糖减少,甚至消失。

(2)尿酮体:当肾功能正常时,尿酮体常呈强阳性,但肾功能明显受损时,尿酮体减少,甚至消失。尿酮体定性用试剂亚硝酸铁氢化钠仅与乙酰乙酸起反应,与丙酮反应弱,与β-羟丁酸无反应,故当尿中以β-羟丁酸为主时易漏诊。

(3)有时可有蛋白尿和管型尿,尿中钠、钾、钙、镁、磷、氯、铵及HCO-3等排泄增多。

2.血液检查

(1)血糖:血糖增高,多数为16.65~27.76 mmol/L(300~500 mg/dl),有时可达36.1~55.5mmol/L(600~1000mg/dl)或以上,血糖>36.1mmol/L时常可伴有高渗性昏迷。

(2)血酮:定性常强阳性。但由于血中的酮体常以β-羟丁酸为主,其血浓度是乙酰乙酸3~30倍,并与NADH/NAD的比值相平行,如血以β-羟丁酸为主而定性试验阴性时,应进一步作特异性酶试验,直接测定β-羟丁酸水平。DKA时,血酮体定量一般在5mmoL/L(50mg/dl)以上,有时可达30mmol/L,大于5mmol。

(3)酸中毒:主要与酮体形成增加有关。酮体包括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乙酰乙酸和丙酮可与硝普钠起反应,而β-羟丁酸与硝普钠不起反应。大多数情况,DKA时,血清中有大量的乙酰乙酸与硝普钠起反应。本症的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期pH可在正常范围内,当失代偿时,pH常低于7.35,有时可低于7.0。CO2结合力常低于13.38mmol/L(30%容积),严重时低于8.98mmol/L(20%容积),HCO3-可降至10~15mmol/L。血气分析碱剩余增大,缓冲碱明显减低(<45mmol/L=,SB及BB亦降低。

(4)阴离子间隙: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其计算方法为:(Na K )-(Cl- HCO3-),正常范围为8~12 mmol/L,主要由带阴电荷的白蛋白及生理浓度的有机酸(乳酸、磷酸及硫酸等)构成。DKA时,由于酮体增加,中和HCO3-,阴离子间隙增大。如果阴离子间隙增大,提示有机酸增加,若患者为糖尿病则提示DKA。DKA时,血清酮体定性试验常呈强阳性,否则,可能提示β-羟丁酸不适当在体内堆积,机体在缺氧和低灌注时优先产生β-羟丁酸。如DKA患者在低血压或缺氧时,体内以β-羟丁酸为主,血酮体定性试验可呈弱阳性,但随着DKA的纠正和病情的改善,β-羟丁酸转为乙酰乙酸增加,血酮体可呈强阳性,但阴离子间隙减少。

(5)电解质:

①血钠:多数(67%)低于135mmol/L,少数正常,偶可升高至145mmol/L以上,大于150mmoLl/L应怀疑伴有高渗昏迷。

②血钾:DKA时,由于渗透性利尿和酮体经肾以盐的形式排出,导致K 大量经肾排出,加上纳食少,恶心和呕吐,进一步加重机体缺钾。但DKA时,细胞外氢离子浓度增加与细胞内钾离子交换,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随着水分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钾同时进入细胞外;细胞内磷的丢失导致钾的丢失以保持电中性;DKA时,胰岛素缺乏,钾向细胞内转移减少,同时细胞内糖原和蛋白质裂解增加,进一步促进钾向细胞外运动,以上种种原因可导致血清钾浓度往往正常,甚而偏高,从而掩盖了体内严重缺K 的真实情况。

此外,DKA时常同时伴有缺磷和缺镁。

(6)血渗透压:可轻度升高,有时可达330mOsm/L以上,少数可达350mOsm/L,可能伴有高渗性失水或高渗性昏迷。

(7)血脂:在疾病早期,游离脂肪酸(FFA)常显著升高,约4倍于正常高限,可达2500μmoL/L;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亦常明显升高,TG可达11.29mmoL/L(1000mg/dl)以上,有时血清呈乳白色,乃由于高乳糜微粒血症所致,高密度脂蛋白(HDL)常降至正常低限。经胰岛素治疗后,上述脂代谢异常可恢复。

(8)血肌酐和尿素氮:常因失水、循环衰竭(肾前性)及肾功能不全而升高。补液后可恢复。

(9)血常规:白细胞数常增高,无感染时亦可达(15~30)×109/L,并以中性粒细胞增高较明显。机制不明,可能与机体应激时边缘池粒细胞向循环池释放及血液浓缩所致,但常无核左移和中毒颗粒存在。DKA时,临床上不能仅以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来反映是否有感染存在,应仔细寻找可能的感染灶。血红蛋白、红细胞及血细胞比容常升高并与失水程度有关。

(10)其他:偶有血乳酸浓度升高(>1.4mmol/L),休克缺氧时更易发生。亦可有血淀粉酶轻度升高,明显升高提示可能并存急性胰腺炎。

依据病情可选作B超、心电图。

如果觉得《糖尿病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