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进行减肥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进行减肥

时间:2019-07-02 09:32:51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进行减肥?,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减肥则是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

1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午睡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午睡?糖尿病的发病与睡眠有很大的关系,糖尿病患者要在不影响晚上睡眠的情况下进行午睡,其中午睡与糖尿病是有关系的其背后是有一定因素的,这一点很多专家也已经证明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午睡是否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系的一些分析。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午睡?

根据相关的调查表现来说,午睡与糖尿病是有关联的是存在很多因素的。其中包括:爱午睡的人可能不爱运动,因此导致身体超重;同时午睡也会影响晚上睡眠;从午睡中醒来可能会刺激体内的激素和机制,来阻挡胰岛素的有效工作。

目前还没有办法来证明午睡就是影响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用上面的病学调查的结论来否定午睡,并不是很科学的,它也容易误导大家。一般情况下,有充足时间午睡的人往往生活平淡安逸,没有什么工作压力。如果把大量时间花在睡觉上,势必减少了运动的时间;而且,在睡眠的同时人体处于静止状态,很容易让能量堆积起来,因此,缺少活动和体重的增加很可能让午睡背了黑锅。

影响血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午睡导致了使晚上的睡眠质量下降。同时在医学临床上发现,睡眠质量不好的确跟糖尿病有相关联。睡眠质量不好,很明显会引发血糖的波动,没有糖尿病的人变成有病,有糖尿病的病人病情更加严重所以糖尿病患者午睡时间不要过长,不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

知道了糖尿病病因,同时也了解了午睡与糖尿病的关系之后,那么,大家就不必太过忧心,午睡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影响了晚上的睡眠,所以建议大家在生活中要合理的安排午睡的时间,避免因午睡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儿童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护理呢

儿童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要完全依靠稳定的病情才可以实施。糖尿病的高发人群也是很多的,所在在生活中要定期的做好检查,对早期发现有一定帮助的!生活中人们也要注意糖尿病的注意事项那么,儿童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具体有哪些呢?

儿童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具体有哪些

1.儿童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为了使血糖控制达到要求的范围,同时应考虑个人的口味和嗜好,而且必须与胰岛素治疗同步进行。儿童患者每日总热量的需要应满足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体重过重则应限制热量的摄入。每日糖类的摄入应个体化,应限制精制糖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能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但过多高纤维素饮食易致腹胀不适,影响矿物质的吸收。蛋白质可影响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摄入高蛋白可使肾功能降低,推荐儿童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蛋白质占总热量的 10%~20%。儿童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脂肪量可占总量的30%~35%。不推荐一定要吃鱼油,但可每周吃1~2条鱼。

生2.活方式改变要戒烟、保持体重在一定范围、经常锻炼(每天适度锻炼30分钟左右)、多喝水少吃盐等。注意保护皮肤,及时处理溃疡和创伤,以防发生严重的感染。

3.每天刷牙并使用牙线,定期去检查口腔,以防发生牙龈疾病。每天洗脚并注意检查,对于小伤口、溃疡或起水泡都要认真对待,以防日后发生严重后果。另外,剪脚趾甲时要注意,别剪破周围皮肤。有问题要及时就医。定期检查视力。

儿童糖尿病严重危害着人们健康。由于儿童糖尿病的常见性和易忽视性,患者往往在就医时得不到规范的治疗。这使得得了儿童糖尿病的患者在反反复复的治疗中遭受的身心伤害巨大,因此患有儿童糖尿病务必到专业的正规医院,尽早接受专业规范的治疗。

3糖尿病患者应如何进行减肥?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减肥则是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

肥胖是指人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或体积增大导致脂肪积累过多的表现。现在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可分为3类:①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这类糖尿病患者约占该病患者总数的60-70%。②家族遗传。③由先天基因异常引起的。研究证实,肥胖者只要减掉10名的体重,其糖尿病的发病率就可以降低50%。已患有糖尿病且应用胰岛素的肥胖患者,若减掉10%的体重,就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改用口服降糖药。

肥胖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机理是:①共同土壤学说: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即患这几种疾病的人都存在胰岛素抵抗(IR)的情况。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或组织主要是肝脏、脂肪和肌肉。当患者的肝脏、脂肪或肌肉对胰岛素生物学效应的反应性降低或丧失时就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前者可使患者出现空腹高血糖,后两者则可使患者出现餐后高血糖。②瘦素(肥胖抑素)抵抗:糖尿病患者的肥胖多是由瘦素抵抗引起的,即患者体内脂肪的储存量没有被传递到大脑中,因而大脑不能反射性地抑制脂肪的储存,进而导致肥胖。越是肥胖的人其体内的瘦素越多,且发生糖尿病的几率也越高。③坏死因子过多:脂肪细胞可产生坏死因子,而这种因子可抑制人体内的胰岛素与血糖结合,从而使血糖升高。越是肥胖的人,其体内坏死因子的数量就越多。④脂连素过少:脂连素有降糖、抗炎、对抗胰岛素抵抗、抑制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等作用。肥胖的人,其体内的脂连素会明显减少,导致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⑤脂毒作用:肥胖可导致患者脂肪细胞内过量的脂肪外溢,并沉积在脂肪组织以外的器官上,进而可引起脂肪肝、动脉硬化等病变。⑥节俭基因作用:人类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节俭基因,这种因子可使体内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腹部,从而导致腹型肥胖。而这种腹型肥胖的人更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减肥则是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那么,糖尿病患者应如何进行减肥呢?

1、要限制饮食:导致人肥胖的原因主要是多吃少动,因此,要减肥应反其道而行之,即少吃多动,使人体内摄入的热量少于消耗的热量。但多数减肥者都不能坚持采取这种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不能忍受饥饿。研究发现,一个人若想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或者克服一种坏的行为习惯,至少需要3周的时间。也就是说,减肥时患者出现的饥饿感是暂时的,只要坚持3周的时间就会逐渐适应这种习惯,进而可达到减肥的目的。我们所说的限制饮食,不是不吃饱,而是要平衡膳食,就是用正常的饮食量来取代过剩的饮食量,吃七分饱即可。例如:某人日需热量1900卡,减肥时可通过进食获得1000卡热量,余下的900卡热量,可以通过消耗掉体内的100克脂肪来供给,也就是说只要每天消耗掉体内的100克脂肪,10天后就可降低体重1公斤。患者在减肥的头几天,因为每餐吃得少,没有饱食的感觉,因而常会出现饥饿感。特别是不到下一餐时就会饿得头晕、眼花、乏力、出汗,这是低血糖的表现。此时患者千万不要吃东西,可以喝些水,也可以卧床休息一下,一般只要坚持20分钟就好了。这饥饿的20分钟,正是患者的身体为了保持血糖的平衡,将体内储存的脂肪分解成氨基酸,再在肝脏中合成肝糖原的过程。此过程叫糖原异生,它既是患者在减肥的过程中最难熬的时刻,也是决定患者减肥成败的关键时刻。

2、要坚持运动:运动可加速人体内热量的消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其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有时甚至胜过降糖药。有报告称,年龄较小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若在发病的初期通过运动减肥使体重达标,将有50%的人得到康复。糖尿病患者运动的频率以每分钟步行100步为宜。若在饭后步行30分钟,可消耗掉其刚刚摄入的糖和脂肪所产生的一半热量,并可使其血糖降低1~2毫摩尔/升。若患者饭后步行60分钟,则可消耗掉其刚刚摄入身体热量中70%的脂肪和30%的糖所产生的热量,其降糖效果会更加明显。因此,糖尿病患者若想减肥,每天最少应运动60分钟以上。最简单的运动方法是爬楼梯,每天可爬3次6层楼梯,这样能消耗热量约200卡(相当于1两主食产生的热量)。

3、可服用减肥药:饥饿感明显或由食欲亢进导致的肥胖患者,可适当地服用减肥药,但儿童和怀孕的糖尿病患者则不宜服用减肥药。目前临床上比较安全有效的减肥药有:①赛尼克:此药为胰脂酶抑制剂,是糖尿病患者首选的减肥药,患者服用该药后会使肠道中1/3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得到抑制,而且还有降糖、降脂、降压的作用。服用该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20毫克,每日服3次。②西布曲明(可秀、曲美):此药为中枢神经减肥药,可增加患者的饱食感,适宜于不能坚持运动和控制饮食困难的糖尿病患者服用。服用该药的方法是:每次服10毫克,每日服1~3次。③二甲双胍:此药可抑制患者对糖的吸收,有降糖、降脂、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4、可进行手术治疗: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关节炎的肥胖者,当其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大于40时,可进行手术治疗。目前治疗肥胖的手术方法主要有胃隔离术、在腹腔内放置可调气囊及吸脂术等。

关爱心脑血管系列讲座(一)

三高症——沉默的杀手

三高,主要指人体处于血脂高(现称血脂异常)、血压高,血糖高等病理状态,加上血黏高,又可称为代谢综合征。这些病理状态的直接后果就是动脉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据我国新近公布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目前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18.8%,现有患者1.6亿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18.6%,现有患者1.6亿人;精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各有3000万;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4%~16%,即每8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代谢综合征。

如此庞大的心脑血管病后备军,造成了我国心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占全国人口的13.6%),高死亡率(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占总死亡者的21.23%,其中58%死于中风,17%死于冠心病)和高致残率(致残者占全部心脑血管病患病人群的75%)。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病及其源头——血脂异常、高血黏、高血压,糖屎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因此,关爱生命,相约健康,必须从关注三高开始。

我们把人体心脑血管系统比做生命长河,只有河道畅通,生命之水才能奔流不息,灌溉生命机体的每一部分。如若这条长河的河道出现问题,则是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开始。这时,高脂、高精、自由基过剩的代谢产物犹如上游冲刷而来的泥沙,在血管中渐渐沉积,使这条河道的中下流变窄,河床抬高,这就是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的机理。

河道的淤阻,使河水不能灌溉良田,河水质最的改变(高黏、高脂、高精),使庄稼禾苗得不到营养(氧气和营养物质),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心绞痛、心梗、脑血栓:如果下游因河水道不固泛滥决堤,实际上就是中风、脑溢血的发生。大量事实证明,心脑血管系统这条生命之河无论是淤塞或水灾,其根本原因都是三高惹的祸。因此,我们再次强调,关爱生命。相约健康,必须从关注三高开始。

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实践证明,只有因势利导,将血液的有害垃圾(高血脂、高血黏,高血糖)清除,才能拓展河道、畅流河承,使生命之水《血液》源源不断地浇灌禾苗和庄稼(心,脑、肾),保持勃勃生机。

一刻通心脑血管病三高激光治疗仪,从源头上化解高血脂、高血黏、高血糖等致病因素,使血液-管-心、脑,肾器官始终处于正常状态,减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机会,从而达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

4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减肥

糖尿病的出现是很严重的一种事情,糖尿病的出现危害是很多的,糖尿病要注意平时该吃什么食物,糖尿病的出现患者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饮食的方法,糖友应如何进行减肥呢?我们看看专家的介绍。

1、适当运动: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比较适合的降血糖、减肥的方法是运动减肥。但是如果患者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等情况,这时候要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运动时间:糖尿病患者最佳的运动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宜选择在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不要空腹或在饭后立即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或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每次运动30~60分钟。每周3~5次。

运动方式:刚开始运动的时候选择一些运动量不是很大的方式,这样可以慢慢循序渐进。最好选择快步走(60~80米/分钟)、慢跑、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游泳等非竞技性并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运动时最大安全心率计算方法是:170-年龄。心率过快容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产生不良后果。

运动量是否适宜的判定:出汗比较少,稍感疲劳,而且休息十分钟后疲劳缓解。

运动的安全:尽量穿宽松得意衣服,准备好一些必备品,如穿宽松的衣服、鞋袜,带好水、糖果,急救卡(写清姓名,年龄、疾病诊断,家人联系电话、就诊医院、发生意外时的抢救措施)。运动前充分活动各个关节.以免扭伤关节。运动后做好整理活动,及时擦干汗液,避免着凉。

2、控制饮食:

(1)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包括谷类、薯类等。每日应食用4~6两(部分身材偏高、偏瘦,体力活动偏大的病友可以增加到7两)。

(2)肉蛋奶是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包括猪肉、羊肉、鸡肉、鱼、虾、蛋、牛奶等。不选动物皮和内脏。每日1个鸡蛋,半斤奶、3两精瘦肉(或4两鱼、虾)。

(3)蔬菜是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包括各种带叶、茎的蔬菜,如白菜、菠菜,生菜、油菜、冬瓜、芹菜、莴苣等。每日不少于1斤。

II型糖尿病患者是比较特殊的人群,因而在减肥瘦身时一定要注意兼顾糖尿病饮食等的一些注意事项,不要到最后没减肥成功,还加重糖尿病病情,这样对患者的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5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合理饮食

炎热的夏季马上就要来临,五花八门的冷饮也随之而来,人们往往忍受不住夏天的炎热,常选择冷的食物来吃,那么,得了糖尿病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呢?相信患者一定特别关心这个话题,下面就请专家给我们讲解一下饮食方面的问题。

专家指出,如果得了糖尿病,那在平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吃得太饱,很多患者朋友在餐后常腹胀、打饱嗝、恶心、呕吐等,还带有一股酸臭味,好像吃进去的东西堆在胃里下不去。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糖尿病胃轻瘫的可能。规律地进食是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疗法。患者应绝对避免吃得过饱,每日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食量分配各为1/3。

与此同时,得了糖尿病以后大家还要注意不要在吃完饭以后马上吃水果。因为饭后立刻吃水果会使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的负担。此外,饭后立即吃水果,会被先吃下去的不易消化的脂肪、蛋白质堵在胃内,水果在胃内驻扎时间过长,会影响消化功能,引起胀气。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因为这时胃肠较空,水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空腹时能很快被吸收,而且能避免胀气。

温馨提醒:以上就是专家对糖尿病饮食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望发现自己得了这种病,应及早治疗及早痊愈,祝您早日康复。

如果觉得《糖尿病患者应如何进行减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