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认识糖尿病疾病的类型

认识糖尿病疾病的类型

时间:2022-11-15 09:31:17

相关推荐

认识糖尿病疾病的类型,糖尿病是病发率极高的,此病具有非常严重的危害性,同时也会带给患者较多的困扰,我们应当小心糖尿病的出现,而且应当将该病的类型重视起来,需要多多提防自己的健康才可以,那么糖尿病的类型会有哪

1让患儿正确认识糖尿病疾病

糖尿病这种病已经在很多的人的心理是很严重的疾病,糖尿病的的出现患者是要积极的发现这种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积极的选择好的预防办法来预防这种病,那么,让患儿正确认识糖尿病疾病?下面让专家来给我们解答一下。

糖尿病儿童总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别人不需要做的许多事情在自己是一些永远也逃不脱的‘枷锁’,比如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自我监测等等,这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往往会使得他们离群索居。这时就需要患儿家长与医务人员紧密配合,让这些小患者打消与众不同的感觉,让糖尿病儿童获取尽可能多的有关糖尿病的信息、对控制好自己的糖尿病树立起坚定的信心,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如何注射胰岛素,以及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饮食和运动,也就是说,让他们变得更加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作,这在糖尿病自我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此外,让自己的孩子经常与其他小病友保持联系,或者参加一些专门为他们举办的一些活动如糖尿病夏令营,在这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年青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自由地与他人谈论自己的糖尿病,以及一些其它相关的问题,这使可以他们感受到被社会接受、承认的喜悦,并且从其他病友那里得到的支持无疑会有助于他们成功地管理好自己的糖尿病。

在西方国家,这些糖尿病夏令营除了教会孩子们如何管理自己的疾病外,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举办足球比赛等,这些活动均有助于这些小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患儿在参加这些活动时,糖尿病专家就在孩子们的身旁,因此这些孩子不仅可以从糖尿病专家那里得到正确的知识,而且在发生任何意外时,糖尿病患儿还会得到及时、专业的处理。

温馨提醒:上面就是专家对糖尿病保健的解答,望糖尿病患者积极的发现这种病的出现,糖尿病患者及时的注意和保健,祝您早日康复。

2认识糖尿病疾病的类型

糖尿病是病发率极高的,此病具有非常严重的危害性,同时也会带给患者较多的困扰,我们应当小心糖尿病的出现,而且应当将该病的类型重视起来,需要多多提防自己的健康才可以,那么糖尿病的类型会有哪些呢,了解一下吧。

糖尿病的类型:

1.Ⅰ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Ⅰ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Ⅰ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2.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也叫*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Ⅱ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的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Ⅰ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以前对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叫法,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现已被国际和国内的糖尿病界弃之不用。

3.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Ⅱ型糖尿病。

4.其它类型糖尿病其它类型糖尿病包括一系列病因比较明确或继发性的糖尿病,这些糖尿病相对来说比较少见。

糖尿病的饮食事项:

1、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如果把一天所吃的食物分成10份,早、中、晚餐相对科学的比例是3:4:3或4:4:2或4:3:3。吃零食也要适当,冰淇淋、果脯类要少买。建议平时将新鲜的水果、蔬菜、奶制品、坚果当零食。

2、少油少盐。吃油方面,国人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摄入量超标。每人每天的油摄入量为50克以上,远高于25~30克的推荐值,容易导致高血脂、脂肪肝等问题;二是油的种类没选对。建议选用山茶籽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紫苏油等,几种油轮换吃。国人盐的摄入量也几乎是推荐值的两倍。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相当于一啤酒瓶盖。

3、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这三类食物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富含膳食纤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要吃到30克以上的膳食纤维,但多数人摄入不足,这易导致便秘、血糖升高、肥胖等问题;二是维生素C含量高,能提高免疫力,让血管和皮肤更有弹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三是富含钾,钠离子含量低,有利于调控血压。

经过认识上述中的介绍,相信各位朋友对于糖尿病的类型特别的清楚了,此病带来的伤害极为严重,会困扰患者朋友的日常生活,大家要多多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而且需要将此病的类型重视起来,积极的展开糖尿病的预防工作。

3教您认识什么才是糖尿病疾病

很多的人对糖尿病的概念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多加了解糖尿病的一些知识,对患者是有好处的,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是因为患病人的身体不能产生胰岛素或不能适当利用它时引起的。那么,具体什么是糖尿病呢?下面让专家来解答一下。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导致的一种终身性疾病。表现为血液中的糖浓度升高及糖尿。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简称血糖,是提供人们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当进食以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降低,使之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同时进入细胞的葡萄糖经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为人们活动提供能量。当人体中缺乏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按正常方式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异常增高,发生糖尿病。

那么什么是糖尿病的分类呢?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温馨提醒:通过以上的阅读,您现在知道了什么是糖尿病了吧,糖尿病不可怕,只要及时治疗,会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祝您早日康复。

4如何判断糖尿病疾病的类型

糖尿病的类型有很多种,所以一定要小心糖尿病这种疾病,它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如何判断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那么,如何判断糖尿病疾病的类型?为了让患者更好的了解,下面让专家来解答一下。

(1)年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起病时体重: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急慢性并发症: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温馨提醒:以上就是对如何判断糖尿病的类型的介绍,相信您对如何判断糖尿病的类型应该有所了解了吧。祝您中早日康复。

5糖尿病疾病都有哪些类型呢

糖尿病的种类也是有很多的,不管是患上哪种糖尿病对患者都是伤害很大的,所以一定要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糖尿病疾病都有哪些类型呢?下面让专家来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

一、 1 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通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① 自身免疫性 ② 特发性

二、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

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 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缺陷

• 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

• 胰腺外分泌疾病

• 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

• 内分泌疾病

• 感染

• 免疫介导的罕见类型

• 其他遗传综合征伴随糖尿病

温馨提醒:除了以上三种糖尿病,还有一种就是妊娠糖尿病。专家提醒糖尿病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如果觉得《认识糖尿病疾病的类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