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给孩子起名怎样算犯上 起名字犯字

给孩子起名怎样算犯上 起名字犯字

时间:2018-08-17 17:26:02

相关推荐

给孩子起名怎样算犯上 起名字犯字

648年,大唐宰相萧瑀病逝。临死前,他遗憾不已:姐姐去世,我也没有什么好活下去的了。陛下六次选择我做宰相,可是六次把我罢免,他夸我也恨我,难道真的是我不会做大臣吗?说完,呕了一大口血,气绝身亡。

这位萧瑀大人到底是谁,为何他在临死前会这么怨怼唐太宗呢?他说的六落六起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太宗一朝比魏征还直言敢谏的硬骨头——萧瑀。

萧瑀大人出身兰陵萧氏,属于萧梁皇族,他的姐姐就是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皇后。早年,萧瑀出生时就发生了异样,当时鹤鸣九声,云霞漫天,父母一度认为这个孩子出生很吉利,于是给他取名为萧瑀,瑀在古文中是指白玉石的意思,所以,父母给他取这个名字,明显也是希望萧瑀长大后可以大有作为。

果然,萧瑀长大之后就慢慢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和智慧。他醉心诗书,阅读经典,慢慢培养出一种为人刚正,光明磊落的性格,一度让姐姐萧氏非常喜欢。而且这还是萧氏一母所生的亲弟弟,所以姐姐对这个弟弟也是非常偏爱。

后来,萧氏被杨坚夫妇选为儿媳妇,做了杨广的王妃,萧瑀也凭借着亲戚关系,进入杨广府上,开始在长安生活。等到萧瑀14岁的时候,更加唇红齿白,眉眼俊秀,已经出落成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了,独孤皇后看着这个小孩也非常喜欢,于是把自己的一个娘家侄女许配给了萧瑀做妻子,这又让萧瑀和隋朝皇室的关系进了一层。

萧瑀成年之后,表现出了一种直言不讳,刚毅果决的性格。当时隋文帝已经去世,是隋炀帝统治时期。每次上朝,萧瑀都会和自己的姐夫对着干,杨广喜欢排场,追求享乐,萧瑀就劝诫他应该爱惜民力,不要骄奢;杨广不喜欢别人提意见,给自己找事,可萧瑀天生就是硬骨头,就喜欢表现自己一心为公,无私无畏的性格。

杨广对这个小舅子也是没有办法,不过每次碍于萧皇后的面子都不会和他撕破脸,只是偶尔训斥两句。可萧瑀还是会经常直言犯上,整的杨广很没有面子,直到隋炀帝征讨高丽之时,萧瑀再次进言,把杨广给惹火了,直接把萧瑀给贬黜到外地,踢出中央了。

不过这次被贬地方对于萧瑀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就在这时,他遇见了李渊。前边讲过,萧瑀的妻子是独孤皇后的侄女,李渊是独孤皇后的外甥,所以,李渊和萧瑀的妻子是姑舅表兄妹。萧瑀和李渊也曾经在朝为官多年,私交很好。这次相遇对于两人来说可是一次良好的契机。

李渊一看到萧瑀,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打算造反,没想到萧瑀欣然同意,还处处为李渊想办法,一度让李渊非常感动。而且还把自己在隋朝时封到的一大片土地卖掉,换成钱,给李渊招兵买马。所以,当李渊建国称帝之后,为了感念萧瑀的恩情,将萧瑀封为宋国公,这也算是一个非常大的褒奖了。#翻阅#

而到了玄武门事变之后,为了安排自己的势力,李世民曾经一度把李渊重用的官员贬黜了很多,而唯独留下了萧瑀。在他看来,萧瑀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只有这样的大臣留在身边,才能时时刻刻归正自己言行,好让自己不失误。不过,太宗皇帝还是有些天真了,萧瑀固然是刚正不阿,但是太过刚毅了,以至于完全不懂变通。太宗在他手下,可是没少吃苦头。

626年,萧瑀拜相。当年秋天,就因为一件小事和陈叔达吵了起来,两个人针锋相对,谁也不肯让步,连李世民过来和稀泥,两人都不肯让步。气的李世民拂袖而去,随即写了一份奏折:萧瑀、陈叔达身居相位,然而言语失态,皆有对皇上不恭之罪,一并罢免所有官职,回家闭门思过。可以说,李世民也是生气,所以不问原因,各打五十大板。

不过,陈叔达回家之后,乐得自在。萧瑀回家之后就非常闷闷不乐,越想越生气,最后居然得了病。李世民听说之后,也觉得自己做事太过了,于是把萧瑀又请了回来,重新做了宰相,而且为了勉励他,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萧瑀的儿子,俩人做了儿女亲家。

不过,这只是第一次,紧接着又发生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第六次。其实,萧瑀的每次罢相都是因为直言敢谏,他说话坚毅,往往是直接了当的提意见,很多时候都让李世民没有面子,所以才会经常被贬。但李世民贬他之后,不久又觉得离不开他,所以经常又会把他召回。可以说,萧瑀的果敢直率在太宗一朝,是丝毫不逊色魏征的。

所以,虽然萧瑀屡屡被贬,但是唐太宗还是对他很欣赏的。李世民在绘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时,把他排到第九位,想来,他一个外戚大臣,能够排名这么靠前,也是一份荣誉了。但是到了648年,萧皇后的突然去世对萧瑀打击太大了,他送走了从小和自己相依为命的胞姐,感到了无比孤苦和寂寞。所以,就在姐姐去世三个月之后,他也去世了,终年74岁。

而在萧瑀去世之后,太宗非常沉痛,做了一首诗送给这位大臣,这首诗写的情真意切,令人感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想来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也是对这位大臣莫大的安慰了吧。

1843年,陕西一村民在田间劳作,忽然听到“铛”的一声,镢头碰到了什么东西。扒开泥土,竟然是个三条腿的铜鼎,写有“毛公”。这鼎非但没能换来酒钱,反而惹来杀身之祸。

董春生是陕西岐山县董家村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靠几亩地维持生计。这天他正在村西头自家田地里忙农活,一镢头下去,感觉碰到了硬东西上,他非常纳闷,把周围的土扒开一看,竟然是个三条腿的铜鼎。

董春生认为它大概只能换点儿酒钱,就把鼎扛回了家。很快,董春生挖出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因为岐山一带是西周时期的都城,经常有村民挖出铜器的事情。不久,就有古董商找上门来,准备收购董春生的铜鼎。

令董春生意外的是,古董商看完鼎,竟然出价280两。这让董春生很是意外,经过一番 讨价还价,最终以300两的价格成交。正当古董商准备派车来拉鼎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董春生的邻居董治官见财起意,横着来了一遭。董治官对古董商说:“这个鼎是在两家地的交界处挖出来的,卖鼎的钱也要分我一份。”古董商看他是在碰瓷,就没惯着他,一文钱也不肯给。他们的生意就被董治官给搅黄了。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古董商恼羞成怒,到了县城找到知事,状告董治官:其一“私藏国宝”,其二“犯上作乱”。第一条罪名还勉强沾边,第二条罪名就比较荒唐了。

古董商说:“一个平头老百姓,竟敢取名叫‘治官’,还有王法吗?”知事收了好处,又听闻此言,更是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将董治官押到县衙,对其严刑拷打一番丢进大牢,还给董治官改了名字董治策。可怜的董治官没得到钱,反而改名丧命。

铜鼎自然是被人送到了县衙,知事得到大鼎,非常兴奋,认为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知事偷偷把大鼎卖给大古董商苏亿年和苏万年两兄弟,然后用这笔钱买了个大官,从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1852年,苏亿年兄弟得到毛公鼎后不久,就把它推荐给了收藏家陈介祺老先生,这笔交易有些好笑的地方是:货款50两银子,运费50两银子,赏钱却是1000两。

这是怎么回事呢?苏亿年给陈老先生写信,说有重要收获。陈老先生以为是个普通的东西,就让人给苏亿年送去100两银子:货款50两,运费50两,让他们把东西送过来。

当陈老先生看到毛公鼎后,喜出望外,兴奋之余,就赏给苏亿年白银1000两。由此也能看出陈老先生对此鼎的喜爱。

陈老先生是著名的金石学家,热爱收藏,原来他都会把自己收藏的物品登记造册,并公之于众。唯独这个毛公鼎,陈老先生将其深锁秘藏,不肯示人,还偷偷命人铸造仿制品,以防万一。

直到陈老先生去世20多年后,两江总督端方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知道陈家后人有毛公鼎。此时的陈家家道中落,加上端方威逼利诱,以两万两银子的价格,将毛公鼎卖给了端方。

后来,国内局势动荡,毛公鼎一度被抵押在华俄道胜银行。民国时期曾担任财政总长、交通总长的叶恭绰听到消息后,通过关系,将毛公鼎买下。之后又被大商人陈永仁买走。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永仁将毛公鼎捐献给国家,1946年运到南京,解放前夕,毛公鼎被转运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至今。

毛公鼎其实并不算大,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重34.7公斤。口大腹圆,半球状深腹,口沿上有高大厚实的双耳。三足呈马蹄形,整个造型敦实浑厚,纹饰简洁有力,古朴典雅。

毛公鼎从出土到国家收藏,其中经历太多曲折。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鼎内的32行499个字,这也是现存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

其铭文记载的是周宣王告诫及赏赐大臣毛公的册命。铭文说,为了中兴周室,革除积弊,周王册命重臣毛公要忠心辅佐周王。不可横征暴敛,壅塞民意,绝不能重蹈先臣违诺王命,官纪不饬,酗酒无度而遭丧国之祸的覆辙;

毛公感谢周王所委之重任,以及所赏赐的酒食、與服、奴隶、兵器、玉饰、仪仗等,就铸鼎纪事,子子孙孙永宝享。

它另一个价值是对书法的贡献,铭文笔法端严,线条饱满,结构庄重严谨。许多书法家拓片描摹,如获至宝。因此,毛公鼎被誉为晚清“海内三宝”之一。

厦门男子堪称买车第一人,因选择困难,他把各品牌销售拉进群讨论

男子显然在买车这件事上,犯上了选择困难症,他突发奇想,想出了一个奇妙的主义,他要建一个微信群讨论,群成员不是别人,正是各品牌汽车4S店的销售顾问们。

说干就干,男子建好群后,把自己看车时加的二十多个销售顾问好友全部拉进了群里,给群起名:厦门看车记!

1407年,朱棣派30万明军攻打安南。突然,安南军中冲出数百头大象骑兵,可怜明军先锋被踩踏无数,谁知,阵后却传来大笑声:“终于该它们上场了!”结果,大象被打得掉头就跑。

安南,越南古称,从秦朝开始,就是一个郡县,直到968年建立大瞿越国,才算一个国家,此后,它便长期作为藩属国存在。

没想到,明朝永乐年间,安南却发生了一件怪事。当时,安南重臣裴伯耆突然跑到京城,猛敲紫禁城城门,要紧急求见朱棣,说有大事禀报。

朱棣一脸懵,心想,不是刚册封完安南国王胡氏吗?怎么又来找事了?看在是藩属国的面子上,便接见裴伯耆。

不见不知道,一见吓一跳,安南竟然发生谋逆事件。

裴伯耆一把鼻涕一把泪说道,安南丞相黎季犛,私下谋害老国王陈氏,夺取王权,为掩人耳目,自己取名为胡一元,做“太上王”,让儿子当国王。

胡氏为了能够进一步名正言顺,便向明朝谎称老国王陈氏突然病故,因没有子嗣,便把王位传给外甥胡氏。

没想到,朱棣信以为真,便下旨册封胡氏为安南的新国王。

裴伯耆说得痛彻心扉,可朱棣却半信半疑,这总是一面之词,还要弄得清楚明白。于是,朱棣便将裴伯耆留在京城,等待调查结果。

没过多久,又一个安南人猛敲紫禁城城门,这回来得竟然是老国王陈氏的胞弟陈天平,他也一把鼻涕一把泪把故事又讲了一遍。

可朱棣依然不置可否,若此事是真,不仅有损明朝形象,更是破坏朱棣一手建立起的朝贡体系,说不定还会直接影响郑和下西洋。

可究竟是谁在说谎呢?聪明的朱棣,马上想到了一个妙招。

每到年底,所有藩属国都会派使臣,到京城向明朝进贡。安南一定也会来,但没想到,朱棣安排了一出好戏等着他们。

安南使臣拜完朱棣,正要退下。突然,朱棣命陈天平和裴伯耆出现,并说道:“你们看这是何人?”

没想到,安南使臣大惊失色,全部扑通跪倒在地,不停向陈天平磕头下拜。

裴伯耆怒斥胡氏犯上作乱,这些使臣和胡氏狼狈为奸。骂的他们头也抬不起来,有的还痛哭流涕。

朱棣勃然大怒,痛斥安南胆敢欺骗明朝,并立即下旨,让新国王胡氏做个交代。

很快,胡氏便将悔过文书上报朱棣,表示马上宣布退位,并诚心诚意将王位还给陈天平。

朱棣十分高兴,但怕胡氏再闹幺蛾子,就专门挑选使臣和五千精兵护送陈天平回国继位。

不料,胡氏竟敢在玉帝爷爷嘴上拔胡子——胆大包天,伏击杀害陈天平和明军护送队。

朱棣得知此事后,气得脸都黑了,立刻下令派主将朱能率30万明军荡平安南。

可胡氏父子却死猪不怕开水烫,决心抵抗到底,沿河沿江布防兵力,准备以逸待劳拖垮明军。

谁知道,明军还没走到安南,主将朱能却不幸病逝。按照预先安排,主将之位由靖难功臣张玉的儿子张辅负责。

张辅一路势如破竹,但有些重镇还是在安南军手中难以攻克。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安南军还为明军准备了神秘礼包——大象。

当时,安南驯养出很多大象,就准备在明军进攻时搞突袭。

张辅想到大象身躯庞大,皮糙肉厚,力大无比,便郁郁不乐。恰好此时,军师建议道:可用狮子对付大象,因为狮子吼声震天,必能吓退大象。

时间紧迫,可又能到哪里去寻狮子呢?此时,有人说道:真的没有,就画个假的。

几天之后,明军一路砍瓜切菜打到内城,安南军实在抵挡不住,终于使出必杀技——大象。

明军没料到,此时大象骑兵出场,先头队伍被踩死踩伤无数。好在张辅早有准备,一下就反败为胜,吓得大象扭头就跑。

原来,张辅命人准备数百匹战马,将它们的双眼蒙住,并罩上画的狮子皮,待大象出现后,就在马尾上点火,驱赶战马向大象冲去。

同时,张辅派神机营和大炮队攻击大象。大象果然被这个场面吓坏,纷纷扭头逃跑,安南军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此后,明军如入无人之境,荡平安南,活捉胡氏父子。

自此,安南得以太平。

[沪上垂钓客]

后来,朱棣下令恢复陈氏的王位,但可惜陈氏已被胡氏灭族,没有后代了。

同时,成千上万的安南人向明朝请愿:希望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受到明朝的庇佑。

朱棣见民心所向,于是在1407年下旨,将安南变为交趾郡。没想到,安南在自立400多年后,重归中华。

结果后来安南动乱不断,后,安南又分离了出去。

你怎么看朱棣的做法,欢迎留言。

#真知新坐标# 关注@沪上垂钓客 为你讲有趣有料有情的故事

汉武帝驾临平阳公主府,公主府的歌伎在堂下翩翩起舞,以助酒兴。武帝边饮边观赏伎女们的歌舞。突然,他眼晴豁然一亮,目光停留在歌伎卫子夫身上。啊!她的容貌是那么姣好,舞姿是那么美妙。堂堂天子,顿时为之倾倒。平阳公主见状,心中暗喜。

卫子夫出身卑贱,她的母亲卫媪是平阳侯曹寿家的婢女。父亲郑季,在平阳侯府供职,与卫媪私通,生了三男三女,卫媪是奴隶,她生的子女也是奴隶,在平阳侯府做事。三女卫子夫生得漂亮,而且身段窈窕,后来,卫子夫被平阳公主带到长安的公主府,教她歌舞,成了公主府的一名歌伎。

一天,汉武帝去灞水岸边祭神。礼毕回京的路上,路过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府第,武帝便去皇姐家玩了一会儿。

于是便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酒宴结束了,武帝起身准备起驾回宫。平阳公主忙唤卫子夫侍奉皇上,并将卫子夫敬献给皇上,武帝十分欢喜。在回宫的路上,武帝迫不及待地在车中便御幸了卫子夫。卫子夫随武帝进了庄严、豪华的皇宫。

后宫佳丽成群,卫子夫入宫后,武帝便把她忘记了。一年多了,卫子夫未能见上武帝一面。适逢遣散无用的宫女,心灰意冷的卫子夫便请武帝把她遣散出宫。

武帝这才想起卫子夫,觉得对不住她,便把她留在身边侍奉。卫子夫从此得宠。而且她的哥哥卫长君、卫青被授予侍中官职,成为武帝的近臣。

卫子夫一连为武帝生了3个女孩。元朔三年(前128),她又生下一个男婴,取名刘据。

武帝29岁才有这个儿子,甚是喜爱。母以子贵,卫子夫生下刘据不久,便被立为皇后,入主后宫。

卫皇后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统兵出击匈奴,屡建奇功,被封长平侯、冠军侯。甚至卫青3个襁褓中的儿子,也皆封列侯。卫氏外戚,声势显赫。

刘据7岁那年,武帝下诏,定他为继承人。

武帝雄才大略,好大喜功。而皇太子却秉性仁慈、温厚恭谨。父子性格、志趣相悖,随着皇太子渐渐长大,武帝对太子越瞧越不顺眼,嫌他的继承人缺少他那种气魄。

之后武帝的妃子接连给武帝生了几个儿子。在诸子中,武帝特别喜欢赵婕妤所生的刘弗陵。刘弗陵年方五六岁,长得又高又壮,聪睿多智。武帝常对人说:“此儿像我。”有心让他继承帝位。皇太子刘据开始失宠,他的母后也被冷落。

容貌是嫔妃们的本钱,人老珠黄的卫皇后渐渐被冷落深宫,对她曾经百般宠爱的汉武帝早已另求新欢。

终于,一场灾难落到了失宠的卫氏母子身上。

征和二年(前95)的一天,皇太子派一个使臣去甘泉宫,向武帝请示一件事。使臣乘车奔驰在驰道上,只有皇帝可以在驰道上行走,臣子走驰道,是犯上大逆不道。碰巧,这事让奉皇帝之命缉捕奸宄、察举不法的绣衣使者江充瞧见了,他立即下令逮捕那个使臣,投入监狱,车马没收。

皇太子听说后,大惊,马上派人去找江充求情。江充不买账,上奏武帝。武帝龙颜大悦,赞道:“为臣者,就应当这样!”

江充与太子从此发生龃龉。

这时,武帝年已68岁,衰老多病。江充害怕武帝死后,太子即位报复,便想先下手除掉太子。于是,他便上书,说武帝染疾,乃巫蛊为祟。而且煞有其事地奏告武帝:“臣看皇宫之中,弥漫着巫蛊之气。”想把祸水引入宫中,再设法引到皇太子身上。

武帝对于生死之事本来就很迷信,听江充一说,便信以为真,敕令江充到他的后宫中查处,命韩说、章赣等协助江充。

江充首先查办那些被武帝冷落的不幸女子,贵为皇后的卫氏也不得不接受江充的盘查。接着,江充派人到太子的宫殿中东刨西掘。他们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木偶,硬说那是从太子宫中挖出来的。

皇后、太子万分惊恐,太子急忙找他的师傅石德商议对策。石德说:“江充奸贼扬言木偶是在太子宫中挖出来的,您有口难辩,以老臣之见,不如矫诏逮捕江充,查究他的阴谋。您难道忘了赵高诈杀公子扶苏而立胡亥之事吗?”

太子被逼到了这般地步,也只有铤而走险了。他派人把计谋奏告母后卫氏,卫氏也觉得只能如此了。下令把皇后的车马拉出来,运载了弓箭兵刃;打开武库,取出武器;征发皇后的卫士,由皇太子指挥缉捕江充、韩说、章赣一帮奸佞。太子的人马到韩说府,杀了韩说。

章赣逃往甘泉宫给武帝报信去了。江充被怒不可遏的太子下令处死。太子图一时痛快杀了江充,可是江充被杀,查证江充诬告一事落空。太子的冤案难以澄清,又落了个杀人灭口的罪名。

万般无奈,太子只好举兵造反,夺取帝位了。

正在甘泉宫养病的武帝听说太子起兵,顿时龙颜大怒。武帝赐诏刘丞相:“以牛车为楯,毋与叛贼短兵相接,用弓弩射杀。坚闭城门,毋令反贼逃出。”武帝抱病移镇长安城西的建章宫,征发长安一带的军队,由刘丞相统率,镇压叛乱。

太子势单力薄,乃赦免长安城中的囚徒,把他们武装起来;征发长水、宣曲两支少数民族骑兵,与丞相指挥的军队大战于长安城中。双方血战5日,最终太子寡不敌众,兵败,逃跑。20天后,走投无路的太子自杀。

武帝诏令废黜皇后卫氏,卫皇后绝望自杀。卫皇后就这样含冤而死,曾几何时,对她百般宠爱的武帝,如弃敞屣一样撇开了她。

唐中宗正在宫中忙政务,这时只见一个绝美女子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个端着汤碗的宫女。中宗抬起头满眼都是笑,对着女子说道:“安乐来了。”女子走到中宗身边将宫女端着的汤递给中宗,满心都是孝意,说道:“女儿做了一碗汤饼送给父皇,父皇先趁热吃了吧。”中宗看到孝顺的女儿高兴地接过汤饼,结果一命呜呼了。

唐中宗李显皇位还没做几年呢,就被女儿安乐公主和韦后联手毒死了,这两个女人也向后世人展示了什么叫做最毒妇人心。

安乐公主名为李裹儿,是唐中宗和韦后所生的女儿,也是唐中宗最宠爱的女儿。李裹儿出生在李显被亲妈武则天废掉后,发配往房州的半路上,出生后李显用自己的衣服包裹着女儿,所以就将她取名为裹儿。

李裹儿是李唐王朝出名的美人,人又非常聪明机灵,所以从小就很得李显和韦后的宠爱。在居住在房州期间,因为武则天对李显不断打压的关系,所以地方官员对这个落魄的皇族也没有一点好脸色。李显向来软弱,生怕有一天会被亲妈杀死,所以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

李裹儿的童年时光也过得并不快乐,甚至可以说很艰辛,可是生来就是皇族这一点是无法更改的,虽然没有过上金枝玉叶的生活,但骨子里她皇族的傲气却凸显的非常明显,也正是因为从没有获得权利和荣华富贵,所以她也和自己老妈韦后一样,对权势充满了渴求。

后来武则天重新立了李显为太子,将他们一家人接回了长安,李裹儿第一次感受到了身为皇家郡主的无上尊荣。

自私自利、飞扬跋扈,在皇宫中她不仅独自撑大,言行上也德不配体,私生活上也是一点也没有皇家贵女的教养。偷偷地和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好上了,两个人生米煮成熟饭后,怀上了孩子,成为了唐朝公主中未婚先孕的先例,最后唐中宗为了维护皇家的颜面,让两个人奉子成婚。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退位,李显再一次被推上了皇位,重新掌管了李唐皇权。一下子飞上枝头成为真公主的李裹儿也开始放飞了她的天性。整个李唐王朝没有人敢招惹这个皇帝最宠爱的皇族公主,

她不仅在皇宫横着走,还经常和自己的夫婿武崇训以凌辱自己同父异母亲哥哥,太子李重俊为乐,公然地骂太子:下贱奴隶。

可怜的李重俊不敢得罪这个飞扬跋扈的公主,只能忍受着他们的辱骂。

李裹儿之所以会对李重俊这样厌恶,都是因为她想取代李重俊做皇太女。还和自己的亲妈韦后经常在李显面前提到,让李显立她为皇太女。不过经历了五代李兴后,李显并没有同意。

太子李重俊最后被逼无奈发动了宫廷政变,最后也兵败而死,李重俊死后太子位也空出来了,母女两人也开始慢慢地策划从李显手中夺取皇权。

而她们的计划就先除掉中宗,册立傀儡新皇帝,被背后做摄政皇,掌控整个皇权。这如意算盘打得非常好,而中宗最终也死在了一碗最疼爱女儿送去的汤饼中。

李显去世后,李唐皇权的确也落到了母女两个人的手中,可是他们却忘记了,在暗潮汹涌下,李唐皇家还有人在。

公元7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和李旦之子李隆基联合其他李唐宗室率兵攻入皇宫,发动了唐隆之变。

李裹儿被杀前还在宫中对着镜子梳妆画眉,却不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的绝世容貌了。这个杀亲父、对权利、富贵痴迷至疯狂境地的唐朝公主,最终死在了自己的欲望之下。死后还被追贬为“悖逆庶人”。

死后得到这么一个犯上作乱的平民谥号,也是唐朝皇族第一人啊。

如果觉得《给孩子起名怎样算犯上 起名字犯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