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李叔同传记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李叔同传记

时间:2018-12-24 03:17:05

相关推荐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李叔同传记

1942年,62岁的弘一法师自感大限将至,弥留之际叫来自己的弟子妙莲法师,然后一字一句对其叮嘱道:待装龛时,在四个角上,各垫上一个盛满清水的碗,弟子听后,含泪答应,而弘一法师则是点头示意,借助最后一点气力写下“悲欣交集”4个字,然后向西而卧,在安详中离世!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也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

李叔同出生于天津一个富商之家,孩童时代的李叔同聪明伶俐,颇有慧根,因而被其父寄予厚望,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光宗耀祖,成就一番事业。

1884年,李叔同的父亲因病离世,这就使得照顾李叔同的重担落在了其兄长李文熙的肩上,当时,李文熙一面教授李叔同生活常识和日常礼仪,一面领着李叔同读书写作,就这样,到了李叔同八岁时,李叔同已然是一位出口成章的小才子。

后续,李叔同成人后,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成为擅长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的大师。

而成为大师之后的李叔同本可荣光满身,受世人尊崇,但他选择在38岁时遁入空门,常伴青灯,就这样,世间从此没有了李叔同,而多了一位弘一法师!

那么已然成为大师的李叔同为何会在他人生顶峰的时候选择出家呢?李叔同的学生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那就是追求灵魂生活,感悟生命的意义。

而成为“弘一法师”后的李叔同每日参禅悟道,潜心专研佛法,写下了不少经典佛学著作,成为一位受人尊崇的一代高僧。

1942年,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62岁的弘一法师正在屋中禅坐,他突然间感到身体极为不适,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恐不久于人世。

于是,62岁的弘一法师选择不吃饭,只喝清水,而弘一法师这样的奇怪举动令徒弟妙莲法师大为不解,当即询问弘一法师为何要以水代食。

弘一法师听后,缓缓说道:“小病从医,大病从死,我即将远行!”

此话一出,作为弘一法师小徒弟的妙莲法师顿时悲从心起,注视着日渐消瘦的弘一法师许久。

过了几天,弘一法师将妙莲法师唤到身边,然后指着床边前几封早就写好的信,然后说道:妙莲,等我命终后,你在几封信上填上日期,分别寄给丰子恺,性愿法师等人,通知他们我已命终!

妙莲法师听后,从床前拿起这几封早就写好的信一看,发现这几封信的内容大致一样,并且都没有填日期。

看过信后,妙莲法师再次悲从心起,几欲泪下,而弘一法师见此对妙莲法师进行了宽慰,希望他能够放平心态,接受一切无常之事。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他右侧平卧在床上,没有痛苦,没有悲哀,像是在假寐,静听着从西湖水面传来的音乐。

下午四点,弘一法师将妙莲法师唤到床前,对其叮嘱道:等我圆寂后入龛之时,在四个角上,各垫上一个盛满清水的碗,免得有虫蚁爬来,火化时伤了这些虫蚁的性命。而妙莲法师听后,则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到了晚上约7点时,弘一法师强撑身体起身,在白纸上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然后将其交到了妙莲法师的手中。

妙莲法师看后,十分惊讶,惊讶的是这白纸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与弘一法师平时所写之字完全不同,含有深意,引人深思。

到了晚上约8点时,妙莲法师来到了床前,发现弘一法师已经在睡梦中圆寂,他当即召集所有弟子一同念诵《普贤行愿品赞》,为圆寂的弘一法师送行。

到了第二日,获知弘一法师圆寂的消息后,周边的人们,以及与弘一法师生前交好的朋友纷纷从家中赶来,为其献花焚香,为其祈福。

弘一法师弥留之际写下的“悲欣交集”四个大字,道尽了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一生,前半生,作为李叔同的他一直在追求世俗中的欲念,因而过得很苦,而到了下半生,他成为了弘一法师,他斩断情缘,离开尘世,遁入空门,常伴青灯,忘却过去,与自己和解!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从来“目下无尘”的女作家张爱玲曾说过,“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弘一法师李叔同半生繁华,半世僧,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历史#

#人物#

1942年秋,62岁的弘一法师预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便把自己的亲传弟子叫到身前,叮嘱道:“给我装龛时,一定要在四个角落都放一只碗,每个碗里都要盛满清水。”弟子虽不解但还是点头答应下来,不久,弘一法师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大字,安详去世。

弘一法师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原名李叔同,是晚清奇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李叔同,但如果我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相信你会“哦”一声。没错,这首《送别》的作者是弘一法师。

李叔同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是个“富二代”。他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父亲,李鸿章在葬礼上看了一眼,惊呼道:“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后来家里的大小是由同父异母的二哥打理,他对李叔同管教很严格,小小的李叔同深知母亲身份卑微,没了父亲的庇护,他只能谨言慎行。也正是如此,15岁的他写了千古名句: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李叔同前半生成就斐然。他在音乐、喜剧和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学生后来成了大家,比如画家丰子恺、国学大师潘天寿、音乐家吴梦非等。连一代国画大师徐悲鸿,也曾向他请教。他被誉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集大成者,中国文化艺术的第一人。

可以说,如果没有意外,李叔同将在讲台上过完一生,最终成就桃李满天下的美名。

一次,弘一法师在家和一个朋友聊天,朋友提到了佛法。没想到,一下子就到了他的心里。送走朋友后,弘一法师直奔虎跑的定慧寺,在那里待了二十天。这期间,他一直在思考自己未来的计划,终于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最终归宿。于是他回家安排好一切,毅然离开了家。

弘一大师李叔同一生经历丰富,他在39岁时,剪断万千烦恼丝,与红尘情事作别,抛下妻子,遁入空门,一去不返,妻子问他:“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他说,“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

1942年,61岁的弘一法师在弥留之际,把弟子叫到身边说:我火化的时候,你们准备四碗清水,放在神龛的四脚处,随后写下“悲喜交集”四个字,安详的离开了人世,弟子当时并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直到火化结束后,才恍然大悟:弘一法师心地善良,悲天悯人,遁入佛门后,更是以慈悲为怀,为了避免自己在火化时误伤其他小生命,于是在身边放四碗水,以免有蚂蚁之类的虫子爬到他的身上被烧死,正是有一碗水作为避难所,才把它们从死亡边缘拯救了出来。

弘一法师火化后,骨灰之中竟有1800多颗颜色各异的舍利子,让人膜拜。

他了结尘缘,散去千金,放下繁华过往,从富家才华翩翩公子哥,到身着打了224个补丁的纳衣,每日只食两餐的僧人,喝水都要用纱布过滤掉细小的微生物,不杀生,惜命,慈悲渡世,也是渡自己。

林语堂说:叔同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清醒最独立的人。就连高傲的张爱玲也说:我在叔同面前卑微得像只蚂蚁。

弘一法师是得道高僧,一生都在潜心研究佛法,他把自己对于佛法的解释,写在了《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中。

人生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音乐,跌宕起伏会让它生动活泼。所谓“如不如意,只在一念间”。人生的真相便是“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从弘一法师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做人的格局和智慧,能让我们浮躁的心冷静下来。

弘一法师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了下来。现在看来,那几个字,就像山涧里的清泉,冬日里的暖阳,让人看完不禁会心一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暖花开,秋叶飘零,心境无限平和,自然寂静。

《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书里讲了很多充满禅意的人生哲理。看完之后,我们就可以放下迷茫,平复心情,快乐起来。生活中没有什么是我们放不下的。

生活的不完美是我们需要面对和承认的事实,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其实生活的不完美不完美也是一种美。太顺利太完美会让我们觉得无聊和厌烦,不值得珍惜。

有网友说:读弘一法师的书可以让人意识到,人生后半辈子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学会“放下”。不要以为不赶紧去争取,人生就是一场损失。能够静下心来,减少一些冲动的行为,才是真正的收获。

如果你也对弘一法师的传奇人生感兴趣,不妨看看出家前弘一法师写的《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

很多生活中的智慧现在依然经典,值得传承百年。点击下面的链接即可获得它!

《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

1897年,17岁的李叔同迷上了身价12000金的名妓杨翠喜,两个人很快坠入爱河。一天杨翠喜问李叔同:“你怎么从来不碰我?我虽身处这里,身子却也干净……”,李叔同深情回应:“大爱不在体,而在于心神!”。可后,他却成了半生与青灯古佛相伴的弘一法师。

李叔同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父亲李筱楼是“晚清三大才子”之一,与李鸿章、吴汝纶齐名。家庭环境优渥,而作为家里蕞小的孩子,李叔同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当然,李叔同的聪慧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有一次李鸿章见到李叔同后说道:这孩子以后必成大器。这句话也成了李叔同家人对他期盼的动力,自那以后李叔同便在家里人的严格管教下读书学习。

但是自古才子多风 流、少年多长情,李叔同也不例外。那年李叔同陪母亲在天津的“天仙园”看戏的过程中见到了杨翠喜,他就被这个有着惊艳容貌和天籁之音的女子深深吸引了。才子佳人、男才女貌,两个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李叔同对于杨翠喜非常怜惜,他们在一起做的蕞多的事就是交流音律,从不做非礼之事。杨翠喜以为是李叔同嫌弃她的身份,便悄悄问他:“你为何从来不碰我?我虽是优伶,身子却也干净。”

没想到李叔同抱住她深情地回应道:“你在我心中非常高 贵,不能以庸俗之礼待你,大爱不在体,而在于心神!”,可见当时李叔同是真心真意对待杨翠喜的。

但身为名 门望族的李家人,他的婚事岂是自己能做主的呢。母亲为了阻止他和杨翠喜在一起,为他寻了一门亲事,并将他送往国外留学,强行拆散了两人。

后来的杨翠喜被别人花钱买走,并前后三次嫁作人妇。当留学归来的李叔同得知这一切后,明白两人注定有缘无分,于是安心教书。

可是38岁时,李叔同看破红尘在杭州出家,成了断绝尘缘的僧人,法号弘一。

李叔同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从小博学多才,老去凡身化舍。前半生他是混迹名利场的大才子,后半生他是与青灯古佛相伴的寺庙高僧。流连人世间60余载,他为后世之人留下了很多人生智慧,而这些智慧都在书本《李叔同禅心人生》里面。

在书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弘一法师如何透过一生的悲和喜参悟人生,可以看到他留下的很多让人明 心见性的人生箴言。弘一法师通过书里的人生故事,向大家娓娓道来人生该如何放下那些阻碍幸福的欲望和执念。

他在书里说:一个人的成熟,并不表现在获得了多少成就上,而是面对那些厌恶的人和事,不迎合也不抵触,只淡然一笑对之。当内心可以容纳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他还告诫年轻人:要有正面能量,要允许自己不完 美,少去苛求自己,多去尝试那些让你开心的事,不要让自己处在悲观的情绪中,人在高能 量状态下,会有很大的改变。

书中的李叔同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智者,他教我们如何修 身养性、如何 平心定气、如何克制欲 望、以及如何看待成败。从书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耐心和信心,这会让我们在面对抉择的时候头脑更加清明,让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内心更加坚定,也让我们学会在该放下的时候坦然放下。

这两本书里面有流传近100多年的处世智慧,畅销海内外多年,至今累计售出千万册。俞敏洪读了说:前半生羡慕弘一法师,后半生佩服他的格局,就像他的书一样,平淡却不平凡,很值得迷茫的年轻人读一读。而著名主持人董卿则说:弘一法师看破红尘,他的书很适合现在迷茫的年轻人!

确实,弘一法师的书能让人看清世间繁杂,能让人辨事理,也能让人得智慧。如果你还在生活里苦苦追求心中的欲 望,还在挣扎迷茫心中的理想,或还在逝去的感情里痛苦不已,那么读一读大师的书吧,他会让你获得启迪,受益匪浅。

而即使你已找到自我,发现人生的价值,也可以读读大 师的书,你会有一种“他乡遇知己”的感觉,他透彻的处世智慧也会让你的人生更顺利。

#人生微语##不可错过的好书#

弘一法师李叔同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人,在弘一法师的心中到底是怎样的评价?

父亲:

我的父亲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为官不久就辞官返乡,开始经商,在晚年的时候他虔诚拜佛,为人宽厚,乐善好施,被人称为李善人。

母亲:

我的母亲是父亲的小妾,生我的时候我的母亲只有20岁,而我的父亲已经68岁了。在那时的官宦人家,妾的地位很卑微。看着母亲一天到晚低眉顺眼,谨小慎微的度日,我的内心感到很难受。

初恋情人:

在我16岁的时候,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我开始对过去刻苦学习是为了报国济世的思想不那么热衷了,却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戏曲,在此期间,我结识过一个叫杨翠喜的人,我经常去听她唱戏并送她回家,只可惜后来她被官家包养,后来又嫁给一个商人做了妾。

对于这位初恋情人,李叔同着墨不多,却悄悄为她写下了一首菩萨蛮:

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小怕言愁,言愁不耐羞。

哥哥:

那是我哥哥已经是天津一位有名的中医大师了,但是有一点我很不喜欢,就是他为人比较势利,攀权附贵,嫌贫爱富。我曾经把我的看法向他说起,他不接受。没办法,我只有从行动上表示我的不满,对贫贱低微的人我礼敬有加,对富贵高傲的人我不理不睬,对小动物我关怀备至,对人我却不冷不热。

知己许幻园:

上海城南有一个组织叫城南文社,每月都有文学比试,我投了三次稿,有幸的是每次都获得第1名,从而与文社的主事,许幻园先生成为朋友。

李叔同直接描写许幻园的文字不多,但是在许幻园家道中落,大雪天失踪之后,为他写下来那首用情至深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慧明法师:

慧明法师穿的衣服毫不考究,看起来很不像大寺院法师的样子,但他待人是很平等的。慧明法师的腿是有毛病的,出来入去的时候总是坐轿子居多,有一次他从外面坐轿回灵隐寺,下了教后,旁人看到惠民法师是没有穿裤子的,他们都觉得很奇怪,于是就问他到法师为什么不穿裤子呢?他说他在外面碰到了马溜子(出家流氓),因为向他要裤子,所以他连忙把裤子脱给他了。

19夏天的时候我到杭州听他说法,他已苍老了不少,头发已斑白,牙齿也大半脱落,我当时拜他的时候,不由泪落不止。听说以后没有经过几年功夫,慧明法师就圆寂了。

我真的特别喜欢李叔同书中的这些文字,朴实,宁静,如实道来,不遮不掩,不卑不亢。

李叔同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半世繁华半生清冷。19,39岁的李叔同做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举动——出家修行。从此世上少了一个诸多名誉加身的贵公子,却多了一个穿着破衣吃着糟糠的弘一法师。他苦心向佛,精研律学,许下宏愿要普渡众生出苦海,终成一代大家,被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在这本不算厚的小书《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中,你能看到李叔同的一生。他的父母兄长和初恋情人,他的四处漂泊不定,以及他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他读过的书,写过的信,留下的动人心魄的诗词;更为珍贵的是,他修行25年所有的心得和体会。

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正如梁实秋说:他的文字,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

☆李淑同(弘一法师)一生传奇,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歌曲《送别》更为人们所喜欢,传唱久远……

方人风光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摄影家

19,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身在上海的日本妻子雪子听闻,如遭雷击。她人生地不熟,拜托唯一相熟的朋友去打听。朋友从杭州回来,带来李叔同的一只手表、一缕胡须、一封家书以及一张《送别》手稿。78年过后(1996年),106岁的雪子在日本冲绳岛去世,这些赠物全部陪葬。在弥留之际,雪子喃喃自语:他还欠我一样东西……

李叔同半世风流半世僧,一生经历过三段感情。

年少时,恋上梨园名伶杨翠喜。两人成双成对地一起进出,李叔同写诗词,给杨翠喜谱成小曲唱。青梅竹马,一唱一和,正是情窦初开。

不过,李叔同出身于天津豪门望族,这段爱情注定不会受到祝福。

李叔同是天津首富李世珍和四姨太王凤玲的生的儿子。出生时,有喜鹊衔枝来报。

王凤玲16岁嫁给了60岁的李世珍为妾,在大家族里的地位可想而知。

不过,老来得子的李世珍,倒是挺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儿子。

1884年,5岁的李叔同丧父。在父亲的葬礼上,前来吊唁的李鸿章见了李叔同,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头,说: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随后,李叔同在12岁兄长李文熙的带领下学习礼仪,读四书五经。

13岁时,由于李叔同的字颇具魏晋风骨,广为乡邻推崇,经常有人登门求字画。

15岁时,李叔同即熟读《左传》、《资治通鉴》等史书。

由于母亲与大房太太都信佛,平日在家吃斋念经,李叔同受此影响,小小年纪即写出“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的偈句。

虽然与佛有缘,但少年李叔同尘缘未了。青春叛逆期的他,经常逃课去逛戏园子。

这一逛,就对年纪相仿的伶人杨翠喜产生了好感。本想帮杨翠喜赎身,却遭到母亲与长兄的反对。

不久后,杨翠喜被袁世凯的手下买走,送给了庆亲王载振。这事,后来居然惊动了慈禧,这是另一段故事了。

母亲王凤玲替备受打击的李叔同,物色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千金小姐—茶商的掌上明珠俞蓉儿。

1897年,18岁的李叔同奉母命与俞蓉儿成婚。长兄送来30万银元的大礼。

李叔同拿到巨款后,立马去买了一台当年罕见的钢琴,成为第一批接触西洋乐理的人,后来他成为第一位将五线谱引入中国的人。

婚后,李叔同三日不登新房半步,第四日见了新娘俞蓉儿,问的第一句话是:你识字吗?

1905年,母亲王凤玲去世。李叔同谢绝一切旧风俗,不办酒席、不收花圈纸钱,而是在手臂上缠上黑纱,弹钢琴曲为母亲送葬,开一时风气之先。

母亲入土为安后,李叔同辞别妻儿,远赴日本留学。

在日本,李叔同系统地学习了西洋油画、广告画等,而且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主演了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

在学习人体画时,一位叫雪子的模特爱上了才华横溢的李叔同。两人走到了一起。

19,李叔同带着雪子回国。

李叔同相继担任了几所学校的美术、音乐老师,李叔同成为中国油画、水彩画、广告画、音乐、话剧的先驱。

19,李叔同由于身体常染小疾,听说刚在日本流行的“断食”疗法,特别感兴趣,跑到虎跑寺断食了一阵。

起初,李叔同饿得身体虚浮,四肢无力,精神恍惚。

一周后,李叔同觉得通体舒畅,如开天目,如游太虚。

每日沐浴在寺里的木鱼声、诵经声中,李叔同渐渐有了归宿般的亲切感,产生了出家的想法。

19,39岁的李叔同在虎跑寺出家,取名演音,号弘一。自此,世间再无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师。

在上海的日来妻子雪子听闻,不知所措,托唯一熟识的朋友去劝阻。

朋友回沪后,带去的是弘一法师的一只手表、一缕胡须、一封家书以及一张《送别》手稿。

《送别》是好友许幻园因家道中落,冬日雪中道别后,弘一法师当场写下的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弘一法师从人间悲欢离合里悟道,每一次分离都让他的内心朝万念之宗更近一步。

雪子不肯接受现实,亲自跑去寺院求见。弘一法师起初闭门不见。后来见雪子态度强硬,勉强答应在西湖边见最后一面。

在细雨迷濛中,两人隔舟相望。

雪子叫道:叔同!

弘一法师双手合十:叫我弘一。

雪子问:请教法师,爱是何物?

弘一法师轻声道:爱是慈悲。

雪子泪如雨下:为何法师对世人慈悲,独对我残忍?

弘一法师道:缘聚缘灭,人生总有一别。施主请回吧!

说完,转身离去。

雪子心如死灰,在朋友的帮助下返回了日本,再未踏入过中国,一直到百岁终老。

皈依佛门后,弘一法师整理了断代多年的律宗文献,极富研究成就,成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1942年,63岁的弘一法师自感大限将至,交待好后事后,写下绝笔: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传奇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贡献了十三个第一,是不世出的全才。

高傲如张爱玲,也只能承认: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禅心人生,人生没有什么不可以放下。这是弘一法师一生的写照。

当你备感焦虑或心静不下来时,可以读一读弘一法师的智慧。

李叔同生于天津巨富之家,从小生活优渥,受到很好的教育。幼年时丧父,在葬礼上李鸿章见到五岁的李叔同时,惊呼: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果不出所料,李叔同六七岁已深谙《文选》,12岁便习得各朝书法,尤其写得一手好词,“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正出自年仅15岁的李叔同之手,令许多当代词人自叹不如。十六七岁的李叔同,不但是才华横溢的文士,也是一个颇为放浪的富家公子。李每日邀友作画,吟诗写字,闲暇里听戏,逛茶楼,学着那些公子流连在风月场,要多风雅有多风雅。

风华正茂,情窦初开,正是在这时候,杨翠喜闯进了李叔同的生活。杨翠喜也是一代传奇,她是天津大观园里的名妓,唱腔华丽婉转,神态婀娜摇曳,每次登台,富家的小公子则奔走相告,就为一睹尤物的绝代风情,李叔同也在此列。

时间久了,杨翠喜发现,李叔同与别的浪荡公子哥不同,他的眼神和举止,没有半点浑浊邪意,于是两人相交,视为知己。

杨翠喜有演出,李叔同就坐在第一排看,演出结束,他便提着灯笼送她回家。他给她写戏曲,为她详细解说中国戏曲的渊源和历史,指导她唱法和舞技,为她倾注全部的爱。杨翠喜得到大才子的点拨,技艺便更上一层楼。

后来,杨翠喜被重金买下送给袁世凯,李叔同悲慨万分,写了两首词《菩萨蛮·忆杨翠喜》,才子与佳人的姻缘就此终了。

后来,李叔同赴日本留学,学习音乐和绘画,并大量发表诗歌和话剧作品。回国后,李叔同在音乐、绘画、书法等展现出极高的造诣,还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后来在文艺界赫赫有名的人物,诸如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等,都是他的学生。

19,39岁的李叔同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法号“弘一”,开启了他的另一段人生。

有人说李叔同出家只是用出世的方式做着入世的事,在无人干扰的寺庙内,他专心研究音律诗词、佛法经书、书法绘画、金石篆刻,功力日渐精进,终成一代大师。

1942年,62岁的弘一法师自觉大限将至,请来妙莲法师到他的卧室为他写遗嘱。又亲笔写“悲欣交集”4字交妙莲法师。三天后,弘一法师在自己的卧室安详西去。

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

作家张爱玲曾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曹德旺也曾感言,自己最崇拜

的就是弘一法师,他从弘一法师那里学到了很多。

我们都渴望生命的绚烂多姿,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如果你对生活也感到迷茫,心中对很多事不平,不妨读一读弘一法师的作品,或许可以帮你找回宁静,唤起内心的力量。

为大家推荐这部弘一法师作品集,喜欢的朋友不妨一读。

一天,青楼歌姬杨翠喜问李叔同:“你为何从来不碰我的身子?我虽为清倌人,但还是处子之身,你这般体贴待我,却为何从不碰我?”

李叔同,这是一个俗世的名字,在佛门之内,他叫做弘一法师。

李叔同,1880年出生于天津巨贾之家,爷爷曾经中了进士,父亲也是进士出身,可以说李书同的家族是豪门大户,属于钟鸣鼎食之家。

李叔同,就如同《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极高的天资,自小就表现得非常的不同一般,如果李叔同能够被俗物沾染一点,那么他必定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商人,或者是优秀的官员。

可是他如同贾宝玉一样不肯在俗物里下一点功夫。

李叔同的父亲很喜欢他,经常带着他出门访友,李叔同不喜欢随着父亲出行,可是如同贾宝玉一样,却很惧怕自己的父亲,不敢违逆。

李叔同是父亲的老来子,李叔同十几岁的时候,父亲就一命呜呼,父亲虽然对李叔同比较严厉,但是也算是一个很有爱的父亲,为李叔同在那个家里撑着要。

父亲去世后,本身为庶出的李叔同立刻被正牌夫人和她的儿子们嫌弃,甚至一度想要将母子二人赶出家族。

李叔同虽然从来不缺少钱花,但是从小也算是吃尽了庶出的苦头,尝遍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李叔同还在天津的时候,就爱上了天津的红角杨翠喜。

杨翠喜有一个宛转悠扬的好歌喉,李叔同有着百年难遇的好才情,当时的李叔同对戏剧爱到心坎里,对杨翠喜也是爱到骨头里,杨翠喜可以说是李叔同,第一个想要迎娶的女人。

可是李叔同那样的家族,怎么能够允许一个优伶进门呢?

所以李叔同最终也没有能够将杨翠喜娶回家,虽然李叔同曾经为了娶杨翠喜,而在家里斗争过,可是斗争的结果,就是让最心疼他的母亲流了很多眼泪,让嫌弃他的人看尽了热闹。

当时正如同李叔同对杨翠喜所说,他与杨翠喜是心灵相通,他爱的只不过是杨翠喜的身子,而并非杨翠喜的身子,所以当杨翠喜问出开头的话的时候,李叔同告诉杨翠喜:

“你在我眼中有别于它人,爱不在体而在神。”

当年李叔同写剧本,杨翠喜表演,两个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心心相通,但是最终杨翠喜也没有等来李叔同的婚书,无奈成为了别人的新娘。

母亲看到李叔同到了该娶亲的年纪,便做主给李叔同迎娶了一位富家千金俞蓉儿,这是一个温柔体贴,谦恭卑微的女人。

她从小就被教育嫁人后要从夫,李叔同与她没有心灵上的交流,后来戊戌变法失败,李叔同因为支持戊戌变法被缉拿,他带着老母亲和妻子儿女一路逃亡到了上海。

在上海,李叔同又与一名妓女搞到了一起,她叫李平香,两个人出入成双,如胶似漆,而俞蓉儿在家里照顾婆婆,抚育孩子,对丈夫的事情不闻不问,谨守一个大家闺秀的本份。

后来李叔同喜欢上了西洋画,就独自一人漂洋过海去了日本,去学习绘画,在日本,李叔同与房东的女儿雪子恋爱了,雪子成为了李叔同的人体模特。

那段时间李叔同为雪子画了无数的画作,两个人很快就在日本举行了婚礼,李叔同对雪子隐瞒了家里已有妻儿的事实。

后来李叔同带着雪子漂洋过海回到了国内,他将雪子安排在上海,独自一个人北上回到了家里,后来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刺激到了李叔同,也不知道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李叔同忽然喜欢上了佛法。

于是他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在19的一天竟然跑到寺庙里当了和尚,法号弘一法师。

李叔同遁入佛门后,妻子俞蓉儿带着两个儿子在寺庙的外面跪求了三天三夜,但是依然无法打动李叔同,无法从佛门中将他“拯救”出来。

李叔同遁入佛门对佛学界来说是幸莫甚焉,可是对爱着他的女人来说却是天降灾祸。

雪子从上海找到了寺庙,问李叔同: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李叔同答:“

爱是慈悲”雪子苦苦哀求,希望李叔同不要丢下自己,李叔同只说了一句“失主请回。”

之后让友人将雪子送回日本,从此之后一生不再相见。

李叔同是一名奇才,他在戏剧、西洋画、广告画、佛学、文学等方面都具有极深的造诣,只要是他感兴趣的领域,他都可以做出不俗的成就。

之后,李叔同告别了凡尘的一切,在佛门内休息律宗,研究佛法,最终成为了一代高僧弘一法师。

李叔同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李叔同的一生也充满了悲情,或许李叔同真的像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渡劫的。

#历史#

1942年,62岁的弘一法师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他将弟子叫到身旁说:“待会身体装进棺材时,务必在4个角落都放上一小碗水!”弟子们当时不理解,最后才知道弘一法师的高妙之处。

弘一法师,原名叫李叔同,他一生中用过100多个名字,但只有最后一个名字让世人记住。

李叔同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富商之家,他年幼时丧父,在父亲的葬礼上,晚清名臣李鸿章看到他后感叹:“此子今后必成大器!”

李叔同可以说是晚清时期的奇才,前半生辉煌,但他在人生巅峰时,却选择皈依佛门。

李叔同为什么要出家呢?据说是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母亲去世。

李叔同的母亲比他的父亲小40岁左右,典型的老夫少妻,母亲生下他后,身体一直不好,父亲又在他年幼时去世了,留下他和母亲,后来,母亲也去世了,李叔同不得不寄离人下,跟随大房太太生活,这对年幼的李叔同是一种压抑和折磨。

二是自己的婚姻不顺。

李叔同16岁时喜欢上一个梨园美女叫杨翠喜,杨翠喜不但有一副好嗓子,而且她气质非凡,每天找她的男人络绎不绝,她又精通音律,让李叔同十分着迷。

李叔同和杨翠喜二人都互相喜欢,相处久了,二人身体发肤都透露着相互喜欢,可二人始终没有岳池半步,未行周公之礼,杨翠喜忍不住问李叔同:“你这么喜欢我,为什么不要我?”

李叔同将杨翠喜抱在怀中,说:“你在我心里是很高贵的,不能以庸俗之礼待你,大爱不在体,而在于心神。”

可是李叔同家里世代经商,家境优越,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他的家人绝不同意他跟梨园美女结婚,也不同意那一大笔钱去赎回杨翠喜的自由身,这段感情就活生生的被拆散了。

虽说后来在家人的安排下,李叔同娶了从未谋面的俞氏为妻,还生下2个儿子,但李叔同和妻子没有感情,婚后的生活也是很不顺。

三是李叔同的好友破产,二人不得不分别。

李叔同的好友李幻园家里破产,在大雪纷纷的季节,二人匆匆见过一面,从此没有再见面,看着好友李幻园离去的背影,李叔同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38岁那一年,李叔同最终看破红尘,皈依佛门,法号弘一,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弘一法师。

得知李叔同出家的消息,妻子俞氏带着2个儿子找到弘一法师所在的寺庙,即使他们在寺庙外跪了3天3夜,弘一法师也始终没有见她们母子三人。

从此弘一法师一心留在佛门,即使后来他的日本老婆来中国找到,让他灰心转意,他也没有答应,从此,人世间再无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只有一位心念佛法的得道高僧:弘一法师。

1942年,弘一法师62岁那年,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让弟子在他死后,在用来火化自己的佛龛的四个角落放一碗清水,避免有小虫被烫死,弟子们得知后泪流满面,伤心不已。

弘一法师圆寂火化后,据说留下1800多颗舍利子。弘一法师的一生,真是一个传奇!

弘一法师虽然走了很多年,但他留给后人很多宝贵的财富,比如:

1、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

2、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3、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4、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5、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6、人生不强求,放得下,才能轻松,前行,心变了一切都变了。

……

以上这些精彩的句子,都在弘一法师写的《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这本书里,这本书畅销海内外多年,累计超过千万册。

著名作家张爱玲说:“我在弘一法师面前,卑微到了骨子里!”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弘一法师是我敬佩的人,他的书解决了我很多迷茫。”

央视“一姐”董卿说:“弘一法师前半生生活滋润,后半生入佛门,他的书很适合迷茫的年轻人。”

不少人说:弘一法师是一个十分清醒的人,看事物很透彻,对人生、财富、家庭、事业等处世智慧很透彻。

如果您对弘一法师的精彩人生经历感兴趣,不妨读一读他所写的《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等12册大作,品味禅意人生。1包烟钱,或许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1942年,62岁的弘一大师心知大限已到,反复叮嘱弟子,在他死后火化时,身体4面放4个装满清水的瓷碗。10月12日晚,他西向侧卧,含笑诵经归去

弘一大师就是晚清奇人李叔同,前半生是风流才子,一代名士,后半生是世外高僧,高山仰止。一生备受争议,留下许多玄奥令人探究。

李叔同出生于津门巨富之家,是个妥妥的的富二代。从小聪敏灵慧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青年时成为俊秀儒雅的风流才子。

早年流连于梨园,多情公子迷上名优,与当时名角杨翠喜相恋,家教甚严的母亲知道后,父母做主给他迎娶了茶商之女俞氏为妻。

年轻时也热血豪迈,支持过戊戌变法,并被朝廷定为“康梁同党”,为了避祸,曾全家搬迁。

婚后几年去日本留学,结识了做绘画模特的日本少女雪子,两人情投意合,他又娶了日本妻子。

学成回国后,因为出众的才华,很快,事业和名声达到了巅峰——无论音乐、戏剧、书法、绘画、诗词皆是一流,堪称全才大师,是当时学术界神一般的存在。

他的学生后来也都大名鼎鼎——漫画家丰子恺、音乐教育家刘质平、国学大师潘天寿、音乐家吴梦非、书画家钱君陶、大记者曹聚仁。

在中国百年的文化史中,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然而,在声名最显赫时,李叔同做出惊人之举——19,38岁的他毫无征兆地遁世出家,落发为僧!

舆论界一片哗然,各大报纸纷纷登载这惊人消息,李叔同在天津的妻子看到报纸后不敢置信,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来找丈夫。

可他在寺庙内安然端坐,拒绝相见,悲伤欲绝的妻儿在寺外跪了三天三夜,却只得到他一句话:“我心已空无一物,红尘已离我远去,施主请回!”

他的日本妻子也放不下对他的深情,从日本远涉重洋来找他,想挽回这段姻缘。

日本妻子倒是见到了他,在西湖旁她追问:“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大师答:“爱是慈悲。”她痛苦地再问:“大师为何慈悲对众人,何以独伤我?”却没得到任何答复。

关于他出家的原因,世间一度多有猜测,有人从他创作的名曲《送别》猜想,是因为朋友许幻园。

这首歌是李叔同送别朋友许幻园离开上海时所创,许幻园也是个富家子弟,但因为遭遇破产,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同李叔同告别时,他创作了这首歌赠予他。

然而,这个说法很难自圆其说,后来,是学生丰子恺道破了其中玄机。

丰子恺回忆起与老师相处的时间里,李书同曾与他谈起人的三种追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灵魂生活。只有灵魂生活是最终极的追求。

丰子恺回忆说,老师在生活中对衣食住行并不是特别讲究,生活比较简单,所以物质生活对于他来说早已满足。

而关于精神生活,李叔同在出家前已经有很多文学、文艺作品问世并被世人认可,这些作品都是他精神生活的追求,所以,他的精神生活也是富足的。

所以,他出家并非因为人世间的情情爱爱,为了逃避生活,而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灵魂生活,他,就应该出家!

其实世间人怎么能懂,正因他放下了世间小我对妻子孩子的情爱,才得以成就了对万物生灵的大慈大悲!

如同他预知即将西去,还不忘嘱咐弟子在骨灰台下要放4碗清水,这几碗清水的作用就是避免昆虫在飞过的时候被烧死烫死,给它们提供了几个小小的避难所。

他一生慈悲,参悟后心中顾及的都是万物生灵,丰子恺就曾谈到这样一件事。

一次,弘一大师到学生丰子恺家,丰子凯连忙请老师就坐。大师却做出了一个奇怪动作:先轻轻摇动藤椅,然后再慢慢坐下,每次都这样。

丰子恺始终不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啥,就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大师回答:“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潜伏,突然坐下去,可能会把它们压死,所以要先摇动一下,好让它们走避。”

在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中,还有他乘船时买来放生的老鸭,还亲手题词善劝世人:罪恶第一为杀,天地大德曰生。老鸭札札,延颈哀鸣;我为赎归,畜于灵囿。功德回施群生,愿悉无病长寿!

大师这一生,传奇又慈悲,很多举动难为世俗理解,如同在遗书上留下的4个字——悲欣交集。

赵朴初先生评价他: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令人称奇的还有他圆寂七天后火化时,骨灰中出现了1800多颗各色舍利。

建国后,周总理曾嘱咐曹禺:“你们将来如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记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

大师虽已不在人世,但他的经典言论仍字字珠玑,如山间清泉、冬日暖阳,指引迷途君子:

如果觉得《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李叔同传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