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历史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历史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时间:2022-06-28 02:53:19

相关推荐

历史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高中历史《东晋与南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明确东晋与南朝空间位置以及朝代的更替,理解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2.通过多渠道收集与江南开发相关的文献图片等史料,小组讨论总结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提高史料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国古代区域开发的新成就,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积极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江南开发的表现。

【难点】

江南开发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朗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学生回答: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教师追问:诗人所生活的东晋是怎样的?他追求的生活可能出现在什么地区?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东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西晋灭亡后,中国陷入到分裂时期等相关内容。提问:当时在南方建立了什么政权?

学生回答:西晋灭亡后,3,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教师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严重低估的王朝——东晋》,提问:视频中反映了东晋怎样的特殊现象?

学生分析回答:在三国、西晋以后,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开始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他们在西晋灭亡后,逃到南方,这些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东晋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教师补充:门阀士族在内迁南方之后,轮流把持朝政,当时最有势力的王氏家族当政期间,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二)南朝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提问:南朝是怎样建立的?具体先后经历了哪些朝代?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东晋的士族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4,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刘宋政权。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

教师总结:这4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三)江南的开发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史料和图片,进行小组讨论: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够得到开发?

小组代表回答: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自然条件优越,加上统治者重视生产,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宋书》中的史料,提问: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商业以长江沿岸最为活跃,番禺则是主要的外贸港口。

教师补充: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

(四)南北朝对峙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南北朝发展动画视频,提问: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势力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河一线。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

教师补充:到后期,在南北对峙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搜集资料,了解魏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门阀士族。

四、板书设计

初中教师新学期个人工作计划

新学期又开始了,为使今后的工作能更顺利地开展,特制定此工作计划,请领导多多批评指导。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x个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重视。

三、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年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素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

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2、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针对全面分析的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样实施问题意识教学,即怎样在复习教学中渗透问题意识,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鼓励学生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转化关系,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

(2)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理论认识能力,即学会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把理论观点转化为认识历史的思维方法,用以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研究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落实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即怎样把各种能力培养与具体的历史知识相结合,与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结合;怎样把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测试等各个环节和各种教学活动中,做到能力培养内容化、方法化、经常化,以期切实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

(4)研究采取哪些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能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含义;能够准确概括提炼有效信息;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加强学生作文答卷的规范性

初步设想通过老师明确要求和样卷展览、个别指导、限期做到等四个环节来落实加强学生作文答卷的规范性的训练。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三个教学目标:一是放慢速度,夯实基础;二是理清线索,构建结构;三是注重能力,接轨高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以期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

五、专业成长计划

本学期继续努力学习,广泛涉猎本学科、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对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要有更明确的认识,并积极参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码字不易,欢迎各位亲们关注小编,小编将继续为您带来更优质的模板范文。

高中历史《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说课稿

各位考官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吃透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第23课,主要讲述了日军侵华的战略步骤及所犯下的罪行。与此同时,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军民奋起反抗,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铭记这段刻骨铭心的侵略历史,感受到军民一心、誓死抵抗的民族气节。

二、说学情

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了学生,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所面对的学生特点。

学生在初中已经较为全面地学习过抗日战争,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他们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还认识不清,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教学行为的指路灯。因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日本的大陆政策、东方会议的内容等相关文字史料,理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探究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树立史料实证的历史意识。

2.通过分析日军的侵华战略路线图,了解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中,日军侵华的基本史实。同时,理解到随着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剧,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并分析出国共关系随之发生的一系列转变,从而加深时空观念。

3.通过对日军侵华罪行和抗日英雄人物的了解,深切感受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以及国人所表现出的顽强不息、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堂好的历史课一定要重点明确、难点突出,因此我设置了如下的重难点:

重点:抗日战争的爆发及第二次国共合作。

难点: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必要性。

五、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史料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就是教学过程部分,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因此我采取了歌曲导入。我会给学生唱一小段《松花江上》,然后提问:歌词中表达了老百姓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学生回答出对乡土的思念后引出九一八事变,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唱歌的形式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部分。

(一)局部抗战

局部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在学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会展示相关史料并安排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日本为什么要急于此时发动侵华战争?从而明确深层原因是日本法西斯预谋转嫁国内经济危机。随后,我会展示新闻图片《日军轰炸东北军兵营》和报道,组织学生担任记者还原九一八事变的真实经过及结果。

紧接着,我将带领学生走进历史影像馆并提问: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军民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并引导设问:中国局势不稳,虽有国人的抵抗,但仍抵挡不住日军侵华的脚步。日军又进一步侵犯了哪些地区?面对愈发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各界又是怎么做的呢?通过思考后,学生就能了解到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我会着重带领学生深入走进西安事变,通过我的讲解、提问以及展示史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其原因、具体经过及意义,从而了解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最后,我将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多角度探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设计意图】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启发他们思考,真正做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思维。通过史料分析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全面抗战

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掀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这一知识较为简单,我会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担任历史讲述人还原七七事变的历史场景。随后提问:面对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国共两党是怎么做的?从而让学生了解到第二次国共合作逐渐实现的历程及意义。接着,我将趁热打铁追问学生:为什么国共两党能实现二次合作?全民族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是什么?这一问题涉及的角度较多、比较难,因此我将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并巡视指导。小组代表回答后,我会总结得出: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只有团结一心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共同打败日本法西斯,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很好地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史学素养。

(三)日军暴行

这段历史让人沉痛万分,为了能让学生有更加深切地体会和感悟,我会将日军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犯下的滔天罪行,通过历史图片、影像、口述史材料等,用一个个展览馆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此时能知道日军进行了南京大屠杀、大轰炸、细菌战等骇人听闻的暴行,同时激发对受难者的悼念,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目标23.96

一。4.15-12.16 +8二。12.16-7.99 -4.17 (0.521)三。7.99-23.87 +15.88 (1.985)

一。3.16-9.15 +6 二。9.15-6.45 -2.70 (0.450) 三。6.45-23.96,➕17.51 (2.519)

《秦王汉武唐宗宋祖》

课标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

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目标:1.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2.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重点: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学习难点:学会评析历史人物

牢记历史,让青年成为保家卫国的守护者

开历史课的目的是什么?历史的重任交给了我们这一代与下一代人,学习历史,就是让我们​认清历史发展脉络,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中国有几千年的光辉历史,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也曾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如:五胡乱华、八国联军侵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国弱必亡”,“落后就挨打”,这是惨痛的历史教训。​铭记历史,是我们每一代人应牢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应加强文艺和娱乐圈,以及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别让庸俗、贪婪蒙敝了心智,别让莺歌燕舞遮住了清亮的眼睛,民族复兴与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努力分不开的。

今天的中国,走在了历史的关键时刻,民族复兴,富国强军,保家卫国,仍需要我们不懈努力。

世界局势并不太平,战争风险并未消失,疾病疫情仍在传播,金融危机,经济脱钩,仍是发展的一大障碍。

列强环伺四周,虎视眈眈,霸权思想仍是阻碍发展的巨大威胁,我们不能躺在历史的美梦中睡大觉,我们的青年和后代,应肩扛起历史重任,做一个保家卫国的守护者。

也谈疫情对高校课程实践任务的影响。本学期本人教学课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按学校要求必须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最终结果会计入学生综合成绩。

但由于目前正处于疫情期间,无法带领学生搞社会调查,所以只能变通处理。本学期实践学分的任务是这样,为了统一主题,学生需要在网上查阅生源地地级市内的红色革命文化遗址或者革命人物的事迹,比如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发动的战役战场所在地,可以详细介绍战役的目的,经过和结果和重要意义,然后加上对自己的启发。或者当地有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陵园都可以介绍一下,或者有革命人物故居可将人物在故居的成长经历以及后来的活动和成就介绍一下。可以在word文档中配图。或者本地有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军老志愿军将士,可以把他们的事迹写出来。要求篇幅至少4页A4 纸。完成后发给学习委员,收齐后压缩发给我批阅打分。如果大家有什么好建议好办法请不吝赐教。

#郑州小升初# 郑州小升初的实验班内考暗考,存在既合理。 所以小学阶段的学习以内考暗考上岸为目标导向是合理的学习规划。即使最后没有上岸也不会在小学阶段就被拉开很大的距离。

整个小学阶段从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兴趣六个方面着手。

今天我们谈语文历史地理

目标要求:1.练一手拿的出手的字体,每天不低于半小时的练字时间。练字即练心。

2.熟读背诵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小学必背古诗文、初中必背古诗文、高中必背古诗文。每天抽早饭之前的时间不低于15分钟。

3.阅读量:每天不低于半小时,一星期不低于一本,六年不低于300本(从低年级的童话,校园小说,到高年级的科普类历史类地理类)

三科放一块是因为历史和地理要当语文知识积累来学。以读书的方式就可以,只要能形成一个脉络框架即可。

最后就是愚公移山般的持之以恒。

中考历史核心《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的是北京人遗址。

2.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种植粟。

3. 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

4.禅让制: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5.禹建立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禹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禹传子家天下”,“家天下”开始于启。

夏、商、周的更替。

6.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宗室和功臣,建立诸侯国。

意义:保证了对地方的控制。形成了贵族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7.商朝的司母戊鼎是迄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8.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9.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10.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11.商鞅变法的作用①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增强秦国的国力)

②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12.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

13.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著作《道德经》。

1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主张“仁”。他是大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15.战国时期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称为“百家争鸣”。

主要代表人物:①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②道家:老子(春秋)、庄子(战国);③墨家:墨子,“兼爱”、“非攻”;④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6.公元前2,(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雕塑代表:秦始皇陵兵马俑。

17.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18.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9.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0.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继任统治者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施,出现了“文景之治”。

21.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政治:颁行“推恩令”,(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2. 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3. 公元前60年(西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4. 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25.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

26. 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7.秦汉时期的文化(1)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 医学:华佗(麻沸散);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3)史学:西汉,司马迁《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东汉末年,道教在我国兴起;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8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9.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30.三国形成:魏国、蜀国(蜀汉)、吴国(地图)

31.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西晋衰落:八王之乱。

西晋灭亡: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

32.司马睿建立东晋。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战胜前秦。(草木皆兵)

33.东汉、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等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

3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巩固北魏的统治; 内容: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婚姻等; 作用:①促进了民族交融,②增强了北魏实力。

35.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称为“南朝”。

36.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①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最主要);②北方战乱、南方比较安定;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37.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

(2)数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3)书法:“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以本为本,以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为目标,学好历史,面向未来!

智慧教育大家谈临漳县第一中学政治一级教师 教育领域创作者

3+1+2 该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如果觉得《历史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