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的区别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的区别

时间:2019-04-05 10:37:28

相关推荐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的区别

心身疾病

一、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又称为医学上的慢性病,是一种根源于精神压力引起的体质代谢失调而慢性发作的疾病。它是目前社会上最为常见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包括慢性病、精神压力等等,出现症状有头痛、失眠、易怒、焦虑等,甚至会伴有记忆、学习能力下降等。

二、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1、情绪耦合机制:当某些情绪引发的神经兴奋作用,会引起机体内激素的释放,促进新陈代谢,改变内分泌状态,从而使机体各种代谢失调。

2、免疫耦合机制:慢性应激和心理创伤可使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增加了对一些通常不会对机体构成威胁的微生物或毒素等的易感性,也可使机体长期的炎症反应持续。

3、生物节律机制:慢性应激会抑制机体的体温节律,如脑部发出的休眠激素血清和胸腺脑激素等,也因此而影响睡眠质量,可引发生理机能的紊乱。

三、心身疾病的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顽固性发热、长期关节疼痛、颜面肢体麻木与刺痛、持久性头痛、失眠等。

2、心理症状:易怒、焦虑不安、抑郁、记忆及学习力下降等。

3、全身症状:口苦、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发冷、畏寒、疲劳乏力等。

4、神经症状:头部、脊髓或全身抽搐、痉挛、厉颤、痴呆、易感冒、呼吸系统疾病等。

四、影响心身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1、精神压力:精神压力会让生物节律失衡,引发一系列的体质改变,最终带来心身疾病的发生。

2、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规律的饮食、缺乏运动,或过度暴饮暴食等会不断地摧毁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容易诱发心身疾病发病。

3、抗生素误用:抗生素的滥用也可能引发机体体质代谢的紊乱,久之则可能诱发和加重心身疾病的症状。

五、心身疾病的防治措施

1、坚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2、保持心情积极,锻炼身体,多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及早排除压力,放松心情,增强自我抗压能力。

3、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如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事物,减少心理压力,如适当做活动缓解负担和担心,也能有效缓解压力,开心则病魔逃避。

4、多多吃一些易于消化而富含营养的食物,比如鱼、肉以及坚果等。

5、及时服用中药,虽然目前并没有一种可以根治慢性疾病的药物,但合理的用药可以缓解病情,避免体质代谢更加恶化,从而延缓病情发展。

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的区别

心身疾病:

(一)定义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和生理相结合的疾病”,指影响心理健康,并以其行为或生理状况在身体表现出来的疾病。

(二)病因和动机

结合心理和生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心身疾病的发病主要是由负面情绪及其自然反应,以及短期、长期的压力、紧张感等心理因素以及过度的环境刺激等的影响所致。

(三)诊断

心身疾病的诊断通常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通过与患者进行心理访谈,明确患者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和生理检查,对患者身体机能进行全面评估。

(四)治疗

心身疾病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并与个人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结合在一起。

(1)心理干预

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等。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非常有效。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身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安定药等,但药物治疗较心理治疗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不利于患者建立自信心、建立应对机制,且药物的作用一般仅对症处理,修复不完全,即使服药也面临各种副作用。

(五)干预措施

心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多方协作,共同努力。除了心理治疗手段外,可以采取健康干预,比如早期发现,开展心理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加强民众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减轻心身疾病发病的压力。

本文由药直供提供发布,如有错误,请发邮件至byxzwd#指正,感谢!

如果觉得《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的区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