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古代艾灸书籍医学推荐 中国古代艾灸的文化

古代艾灸书籍医学推荐 中国古代艾灸的文化

时间:2023-10-14 14:30:35

相关推荐

古代艾灸书籍医学推荐 中国古代艾灸的文化

古代医案中的“艾灸治肝病”

中国中医科学院 副研究员 李君

明代《程星海医案》记录了这样一则病例:“长安酒肆一人,年十七未冠,患痞块,径大四五寸许,腹亦胀大。予为灸脾、肝、章门、中脘、三里,半月全消。”从文中简要的症状描述看,患者的病与现代的肝硬化腹水之证颇为近似,腹部痞块,似肝硬化导致的脾肿大;腹亦胀大则提示患者很可能存在腹水。而腹水是肝硬化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即便以现代的医疗水平而言,也是十分棘手的顽症,治疗困难,预后很差。而从医案中可见,医者运用灸法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病症全消,疗效斐然。

灸法自古以来即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历史悠久,甚至早于针法和汤药,尤擅治重病起沉疴。正如中医经典《内经》中所言:“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大量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传统灸法有着独特的作用机理和特点。其短暂灼痛损伤和灸后的无菌性炎症,导致局部组织破坏,释放出氯化钾、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前列腺素E、乙酰胆碱和P物质等,作为穴位异体蛋白,可引发自体天然疫苗样效应,重新启动人体免疫机能,发挥出机体非特异性的整体调节作用,更适宜于病理复杂、病位广泛、免疫功能失调的顽症痼疾,如带状疱疹、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病、慢性肝炎、癌症等。 尤其对于肝病,可在不增加肝脏和胃肠负担的前提下发挥作用,灸法突显优势。

本案施灸取穴着重改善肝脾功能,遵循中医“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兼顾肝脾,标本兼治。其中肝俞、脾俞、中脘,均位于肝脏、脾脏病灶局部附近,可更直接作用于肝脾,发挥软坚散结、活血祛瘀的功效,直接改善脏腑功能,可视为攻;足三里、脾俞、中脘、章门诸穴,强壮脾胃、补中益气、降逆利水、扶助正气,可谓补,攻补兼施,灸法之威力得以充分发挥,故取效迅捷。

如果觉得《古代艾灸书籍医学推荐 中国古代艾灸的文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