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

时间:2021-10-07 23:13:47

相关推荐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切勿盲目自信,平时除了谨遵医嘱用药以外,还要尽量做到这3点,避免糖尿病肾病进程加快。

1、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

糖尿病本身是一种代谢疾病,会引起糖类、脂类等物质的代谢异常,“高氏三兄弟”往往会互相影响,而且如果血糖没有控制好,会持续损伤血管,可能会导致肾小管滤过功能异常,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肾衰竭,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管理好血糖、血压、血脂,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患者想要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要清淡,尽量做到少油、少盐、少糖,三餐定时定量,不要熬夜,同时还要坚持运动。

3、定期检查和复诊

糖尿病是需要长期管理的,平时要做到定期去体检,及早发现肾脏病变的可能性,另外如果发现自己开始频繁出现泌尿系统感染,一定要尽早就医,经常感染有可能会加速病情恶化。

总之,预防糖尿病肾病,不能单一靠药物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情况,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定期体检和复诊都必不可少。

糖尿病肾病的病友千万要注意。

安全红绿灯北京广播电视台旗下账号

糖尿病肾病与尿毒症的距离有多远?专家现场详细讲解

02:10

作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怎么看?这张图详细告诉你,对照图片,看你到了哪一期。

糖尿病肾病可不可怕☞看分期如下:

1、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这一初期变化与高血糖一致,血糖控制后可部分缓解,在这个阶段没有组织病理学损伤。

2、间歇性蛋白尿期。GFR高于正常水平,运动后或血糖升高时尿白蛋白升高,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3、早期糖尿病肾病期。GFR开始下降到正常水平,肾脏病理出现肾小球结节性病变和小动脉透明化。UAE持续上升至20~200μG/min,导致微量白蛋白尿。本期病人的血压升高,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的排泄,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4、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患者出现典型的病理改变和持续的大量蛋白尿。一旦进入这一阶段,患者通常会持续发展,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是尿蛋白不随GFR的降低而减少。

5、终末期肾衰竭。肾小球硬化导致尿蛋白量减少,有些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有严重的肾功能损害。尿毒症症状明显,需要进行透析治疗。

很多糖尿病肾病患者都会问一个问题,我到底还能活多久?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

这个问题要看病人诊断发现糖尿病是否及时,发现以后血糖以及其他的伴发症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总体来讲,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要比非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寿命少10-,主要的原因是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的疾病,更容易出现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比如有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就出现冠心病变、心梗、脑卒中、肾衰竭。血糖升高、抵抗力降低,也容易感染。

#人人关注肾健康##清风计划#

糖尿病常见的几种并发症

糖尿病会发生几种并发症,常见的的有以下这几种:

1 糖尿病神经病变

2 糖尿病眼病

3 糖尿病足

4 糖尿病肾病

5 心脑血管疾病

#三诺讲糖##糖尿科普##关注糖尿病#

糖尿病如果“侵犯”到肾脏,会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大的并发症,该病不仅会加重高血糖,如果没有控制好还会演变成尿毒症,造成糖友死亡。所以而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这几个信号时要特别注意,要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到来。

糖尿病如果侵犯到肾脏,会有哪些症状?

其实糖尿病肾脏病变通常是没有什么症状的,但如果有出现以下讲的五个症状那就要非常的小心。

第一个是泡泡尿,也就是蛋白尿。正常的情况下,小便里面是不会有白蛋白的。那由于我们的肾脏过滤的功能受到了伤害,所以这些白蛋白就漏到尿液里,所以检查得到。

第二个就是水肿。临床上的水肿是指在我们怀疑有水肿的地方,用手指去按压,皮肤无法马上恢复原形,这就是水肿的情况。

第三个就是高血压。为什么跟高血压有关系呢,是因为我们的肾脏分会分泌肾素,肾素可以调控全身的血压。当我们肾脏受损了之后,血压就有可能会升高,变得很不好控制。

第四个是贫血。肾脏是红血球生成素产生的地方。那当我们的肾脏有问题时,这个红血球生成素分泌产生就可能会不足,那就可能会造成贫血。

最后就是疲倦,因为肾毒素累积在身上,就可能会有全身疲倦、虚弱的情况。

糖尿病的肾病疾病,要怎么去筛检

主要就是验尿、验血,验血最主要就是看我们的肌酸酐,那再进一步的去算肾小球过滤率,验尿的话就是检查微蛋白尿。第一型跟第二型是糖尿病的分法,肾脏的话我们是分如果是进入慢性肾病变的话,那么是分五期,依照它严重程度去分。

周边的神经病变跟自主神经病变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们先讲到周边神经病变,周边神经病变一般患者都会有脚麻、痛、刺。或者有像昆虫在上面爬,或火在烧的感觉。一般周边神经病变它是从脚趾头开始的。慢慢的它会往上窜,一般到了小腿中段的时候,我们手的那个症状也会开始出现。

它的临床表现就是对感觉变得不敏感或感觉异常。感觉异常就是可能会觉得手指或脚趾麻、刺、痛等等,那感觉减退一般是对冷、热跟痛,他的敏感度降低了,以及对震动感还有位置感,他的感觉是减退的。

自主神经病变就是说看牵涉到哪些器官,一般心血管方面的话最主要也有心率减少,休息的时候心率会变快,姿势性低血压等。那肠胃道的话有可能会有便秘、腹泻的情况,泌尿系统的话有可能是会有解尿困难或者是性功能障碍。那另外排汗功能可能也会受到影响。还有一个就是严重低血糖的时候,有时候因为糖尿病的自主神经造成病变,没有交感神经的症状主诉,所以会血糖很低,他自己没有感觉到有不舒服,这样就蛮危险的。

以下3种肾病,其病情的进展速度比较快,如果控制不佳,可在5~内进展为尿毒症,属于尿毒症的“后备军”。因此,一定要积极治疗。

①尿蛋白长期高于3.5g的肾病

②糖尿病肾病没有缓解的患者

③血压控制不佳的肾病患者

如果您身体健康,也不可掉以轻心,应该每年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若是您已经出现了肾功能方面的损害,除了积极治疗外,肾病患者应该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感染,因为一次小小的感冒或是炎症都可能会诱发疾病恶化。肾病患者应该严格遵医嘱,科学养生,保持心情舒畅,勤排尿、多吃蔬菜、多吃水果、适当运动、不要乱服用药物等等。#人人关注肾健康#

认识、解读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通常是根据持续存在的白蛋白尿和(或)eGFR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而做出的临床诊断。在明确糖尿病作为肾损害的病因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慢性肾脏病的情况下,至少具备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1、排除干扰因素的情况下,在3~6 个月内的3 次检测中至少2 次U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 mg/g 或UAER尿白蛋白排泄率≥30 mg/24 h(≥20 μg/min)。

2、eGFR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¹·(1.73 m²)⁻¹持续3 个月以上。

3、肾活检符合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

以下情况常被诊断为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存在大量白蛋白尿或者以下情况存在微量白蛋白尿:(1)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1型糖尿病病程超过。

但是出现尿蛋白并非都是糖尿病肾病,有可能合并其他肾病的几种情况如下:

1.T1DM病程较短(<)或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eGFR迅速下降。

3.尿白蛋白迅速增加或出现肾病综合征。

4.出现活动性尿沉渣(红细胞、白细胞或细胞管型等)。

5.顽固性高血压。

6.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

7.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后2~3个月内eGFR下降>30%。

8.肾脏超声发现异常。

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二、急性肾损伤,三、短期内蛋白尿明显增加,四无高血压,五、肾小球源性血尿,应考虑糖尿病合并其他慢性肾脏病。建议肾活检确诊。

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肾功能的进行性减退。正常人UACR<30 mg/g。糖尿病患者在3-6个月重复检查UACR,3次中有2次UACR≥30mg/g,UACR在30-300mg/g称为微量白蛋白尿(早期糖尿病肾病),此时尿常规蛋白定性常为阴性。UACR>300mg/g,称为大量白蛋白尿(临床糖尿病肾病),此时尿常规可显示有蛋白。所以说尿常规蛋白阴性并不能排除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程度占到整个肾脏的一半以上(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大于50%)时,才会引起血肌酐升高,所以说体检时血肌酐水平正常并不代表没有肾功能损害。

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以逆转为正常,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最灵敏的指标是:微量白蛋白尿。一旦测出尿蛋白排泄率增加至20~200微克/分钟,则考虑糖尿病已影响到肾脏,发生了肾脏损害。如果尿蛋白排泄率大于200微克/分,常规尿蛋白定量大于0.5克/24小时,即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其病情发展为不可逆,但通过控制血糖、血压等可延缓其发展。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如果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是不良的预兆,多在1~5年内出现肾衰竭。

糖尿病肾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期:

I期:临床无肾病表现,仅有血流血流动力学改变,此时肾小球率过滤滤升高,肾脏体积增大,小球和小管肥肥大,在运动应急、血糖控制不良时,可有一过性微量蛋白尿。

II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升高。临床无症状,肾脏病理提示肾小球或肾小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增宽。

III期:蛋白尿/白蛋白尿明显增加。尿蛋白排泄率大于200毫克/24小时,蛋白尿大于0.5g/24小时,可有轻度的高血压,EGFR下降,但血肌酐正常。肾脏病理出现局灶或弥漫性硬化。K-W结节入或出球小动脉透明样变。

IV期:大量蛋白尿可达肾脏,肾病综合征程度。

V期:肾功能持续性减退,直至终末期肾脏病。

早期发现微量白蛋白尿,尤其是在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阶段,经过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部分患者的蛋白尿可以恢复正常,一旦错过了这个最佳治疗时期,病情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的阶段,很难完全逆转。首次筛查始于1型糖尿病诊断后5年,2型糖尿病诊断确立后,此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的筛查。

糖友延缓糖尿病进展,除了运动、减重、戒烟、限制蛋白质及钠的摄入等生活方式的管理外,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控制尿酸、降低蛋白尿等等。

糖友需空腹采集清晨首次尿标本。避免在剧烈运动、感染、发热、怀孕、心力衰竭、超高血糖或血压、尿路感染等条件下行尿蛋白检测,尽可能得保持尿蛋白的准确性。

糖尿病肾病,诊断知多少?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的日益增长以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不断增加,而随之增加的就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KD)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病变可累及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现已成为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如何诊断?

答:有糖尿病病史,通常根据以下依据进行诊断:①持续存在的白蛋白尿,排除干扰因素的情况下,在3 ~ 6个月内的3次检测中至少2次尿白蛋白/肌酐≥ 30 mg/g 或尿白蛋白排泄率≥ 30 mg/24 h(≥20μg/min);②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60 mL/min·(1.73m²)持续3个月以上;③肾活检符合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④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

注意事项:尿白蛋白的检测建议使用清晨第一次尿液(尿液标本留取放置不超过1小时),门诊患者为了方便可随时检测尿液标本,但需同时检测尿肌酐对尿白蛋白进行校正(项目名称:尿白蛋白/肌酐)。注意测定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如感染、发热、显著高血糖、未控制的高血压、24小时内剧烈运动、心力衰竭、月经来潮等,结果分析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存在哪些误区?

1、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错。应综合考虑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肾功能下降程度与速度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微血管并发症等。典型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病程较长的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白蛋白尿而无血尿,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逐渐下降等。

伴以下情况应考虑到可非糖尿病肾病的存在:①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②肾小球滤过率过慢或过快下降;③蛋白尿急剧增多或出现肾病综合征;④合并顽固性高血压;⑤出现活动性尿沉渣异常如红细胞尿、白细胞尿、管型尿等;⑥存在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⑦普利类降压药(ACEI)或沙坦类降压药(ARB)开始治疗后2~3个月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过30%。

2、没有白蛋白尿就不是糖尿病肾病

错!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者尽管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但仍表现为正常白蛋白尿,临床上称之为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此种情况在1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中占20 ~ 60%,在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的患者中占10 ~ 60%。虽然没有白蛋白尿,但研究显示这部分患者的心血管病、进展至肾衰竭及死亡风险均高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3、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不是糖尿病肾病

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合并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更具特异性,但二者并非完全一致的关系,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所以临床中需综合考虑。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肾内科 沈裕欣 李军辉

#健康科普大赛##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关注糖尿病##糖尿病#

[微风]资料显示,全球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肾病。

[微风]糖尿病肾病早期特征以〔蛋白尿、水肿、贫血、尿量异常〕等为主,肾脏结构基本正常,因体质不同,也有的人早期无明显症状。之后随着蛋白尿和肾小球过滤率下降,肾脏结构出现明显异常,️此时若加以治疗,病情可以逆转❗️否则继续进展到终末糖尿病肾病,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死亡风险也随之升高。

根据中国《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版)》的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应立即进行肾脏病筛查,

如果觉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