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社区全程参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综合性居家护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社区全程参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综合性居家护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5-17 13:01:45

相关推荐

社区全程参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综合性居家护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糖尿病患病人数正快速增长,老年患者在糖尿病群体中占有相当大比例,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低血糖昏迷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居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自我管理能力下降,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容易发生各种慢性并发症。我科1月1日开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试行“医院- 社区- 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选取10月至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后出院的城区有对口社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2例,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1997年ADA /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严重的心脑肾疾病。1月1日开始试行“医院- 社区- 家庭”护理干预模式。10月至12月试行前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 1月至3月试行后的42例患者为干预组。以上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均经口服药、胰岛素、口服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达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见表1。

1. 2方法

1. 2. 1“医院- 社区- 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的构建

1月1日开始在我科经住院治疗后出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采用以下“医院- 社区- 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包括: ①出院当日由负责该研究的主管护师建立患者的糖尿病管理档案,填写出院联系卡,注明所在社区及医院; ②制订个体化的出院指导, 内容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自我管理、低血糖的防治及处理; ③安排每半月1次的糖尿病教育专题课堂授课,并由负责的主管护师提前通知患者来院听课,课后与1名专科医生和负责该研究的2名主管护师就存在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了解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发生的次数、时间、症状、处理能力效果,记录在专用的低血糖登记本上,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系统的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支持; ④联系患者所在的社区医院,安排社区医护人员接受糖尿病专业知识培训,由社区负责患者的日常血糖监测及治疗方案的落实,如有需要及时督促患者到医院复诊; ⑤为患者确立1名家属或者长期陪护人员为家庭协管员,并使之与医师、主管护师建立通讯联系; ⑥出院后1周内对患者及家庭协管员进行电话随访1次,出院后1个月进行1次家庭随访,了解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将随访情况做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对比观察1年,并评估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

1. 2. 2效果评价

应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调查表,此调查表参照相关资料结合中国版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评分标准自行设计,具体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和饮食管理(11条) 、运动管理(8条) 、用药管理(6条) 、自我监测管理(15条) 4个维度,共40条,每个条目按总是、经常、一般、很少、从不分别赋予0 ~ 4 分, 满分160 分, ≤96分为差、97~128分为一般、> 128分为好。

1. 2. 3问卷发放

在患者出院后1年,由经我科统一培训的专科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调查目的、演示填表方法和讲解有关注意事项后,由患者当场填写并收回。不能自行填写的患者由家庭协管员或护理人员协助完成。共发放问卷82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00%。

1. 2. 4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监测

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以HbAlc < 7%为血糖控制达标。

1.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 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μ2 检验。

2结果

2.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2. 3两组患者1年后HbAlc控制情况的比较(见表3)

3体会

3. 1“医院- 社区- 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结果显示,应用“医院- 社区- 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在饮食、运动、用药及自我监测方面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医院- 社区- 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而且优化血糖控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HbAlc的达标例数及HbAlc的达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表明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及重要性。“医院- 社区- 家庭”护理干预模式整合了医院和社区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了家属参与的协同作用,使自我管理与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无缝对接,相得益彰,实现了护理干预的个体化、网络化和多元化。

3. 2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医院- 社区- 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的开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老年糖尿病患者这个需要更多关爱的特殊群体也越来越庞大。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差,认知能力下降,自我管理能力差,对低血糖反应能力下降,使得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风险显著升高。多数患者虽然经历了门诊或者住院期间的短期糖尿病宣教及护理干预,但对糖尿病的认知仍存在许多误区和盲区。此时,如果这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院外治疗过程中缺少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指导和帮助,低血糖的风险随时存在,这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医院- 社区- 家庭”干预模式在国内外逐渐被应用于慢性疾病的管理。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社区医院的建设。随着社区医院的普及,医院主导下的联合医院、社区、家庭构建的护理干预网络,可以实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全方位管理。

总之,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其生命质量的改善。本研究显示了“医院- 社区- 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良好效果。然而,研究中的“医院- 社区- 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在操作性和规范性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完善护理干预的研究。

[ 声明: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请注明“转自(或引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字样 ]

/yisheng/news.asp?id=10298

如果觉得《社区全程参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综合性居家护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