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中医防治要点

糖尿病中医防治要点

时间:2024-04-24 14:34:25

相关推荐

糖尿病中医防治要点

糖尿病是种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主要病机是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肝肾损伤等。中医防治糖尿病要领是以“调理脏腑、调和阴阳、调理气血”为核心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调理饮食等手段调整内阴阳平衡和气血流畅从减轻病情、延缓病程。在中医理念糖尿病防治注重于调整生活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通过中医疗法改善身内在失调情况达到稳定血糖水平目。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医防治疾病合疗法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李刘坤

李刘坤简介:1969年拜师学医,197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本科毕业。1979年~1981年,攻读三代御医之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老中医赵绍琴教授的研究生。毕业后,留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导师一起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从医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肾病、疲劳综合征、妇女月经失调、习惯性便秘、皮肤病等,取得卓越疗效。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出版医学专著40余部。多次赴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进行讲学、学术交流和诊疗活动,并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健康大智慧》、《快乐健身一箩筐》、《大讲堂》、重庆卫视《爱尚健康》、贵州卫视《养生》、黑龙江卫视《养生幸福家》等栏目主讲养生保健知识。

一、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的危害:发病率越来越高,并发症多,危害极大。

1980年,中国人口中的糖尿病发病率不到1%。在接下来于1994年及在2000-2001年间开展的全国性调查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5%和5.5%。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达6.7%,已高过世界平均水平6.4%,发病人数超过印度,成为糖尿病发病情况最为恶劣的国家。约1亿中国人饱受糖尿病的折磨,并且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糖娃娃"越来越多,中国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约是美国同龄人的4倍。4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更是高达14%。

,澳大利亚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已经超过了8%。

新加坡,糖尿病发病率达11.3%。

美国,糖尿病发病率6%。

二、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1、长期饱食

2、饮食过精

3、甜食过多

4、肥胖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三多二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少、体力少

不典型症状:肥胖、三多症状不明显

四、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1.阴虚热盛:

主症:口渴而喜冷饮,易饥多食,急躁易怒,怕热心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养阴清热

食疗方:醋伴凉菜:芹菜100克,菠菜50克,圆白菜100克,白菜心50克。开水焯过,加适量米醋伴,佐餐食用。

饮食宜忌:

小验方: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花粉20克,麦冬12克,北沙参15克。水煎服

2.气阴两虚:

主症:倦怠乏力,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口渴多饮,心烦心悸,失眠,手足心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淡红少津,舌体胖大,苔薄或花剥,脉弦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

食疗方:黄芪大麦粥:生黄芪30克,五味子10克,糙米50克,大麦米30克,黑豆20克。先将生黄芪、五味子煎汤,然后煮粥食用。

饮食宜忌:

小验方:生黄芪30克,玄参15克,五味子10克,生地黄15克。水煎服。

3.阴阳两虚:

主症:身体怕冷,四肢欠温,面色苍白,耳鸣,腰酸,时有潮热盗汗,大便稀,小便清长,阳痿早泄,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温阳滋阴

食疗方:黄芪女贞炖羊排:生黄芪30克,干姜6克,女贞子15克,羊排骨250克。共炖食用。

饮食宜忌:

小验方:肉桂末(冲服)3克,熟地黄15克,山萸肉10克,生山药1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

4.痰湿内蕴:

主症:形体较胖,常伴胸闷腹胀,头目不清,大便溏而不爽,口粘,舌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濡缓。

治法:芳香化湿,理气化痰

食疗方:萝卜生姜汤:白萝卜100克,生姜10克。白萝卜擦丝,与生姜同煎食用。

饮食宜忌:

小验方:藿香(后下)10克,佩兰(后下)10克,茯苓10克,法半夏6克,炒苍术10克,陈皮6克。水煎服。

5.痰热内盛:

主症:形体较胖,常伴面目红赤,口苦,大便溏臭而不爽,舌红胖,苔黄厚腻,脉濡数。

治法:清化痰热

食疗方:凉拌芹菜:芹菜300克,开水焯过,加适量醋伴,佐餐食用。

饮食宜忌:

小验方:瓜蒌皮10克,竹茹10克,黄连10克,枳实10克,草决明10克。水煎服。

五、糖尿病的饮食调养

1、饮食有节

2、饮食种类的选择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3、食物的加工

4、摄食行为

如果觉得《糖尿病中医防治要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