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预防老年糖尿病

预防老年糖尿病

时间:2024-04-14 17:26:42

相关推荐

预防老年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是指50岁以人群患糖尿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健康和生活质量。预防老年糖尿病关键就在于控制饮食和进行适量育锻炼。饮食方面老年人应遵循节制饮食少食多餐减少高脂、高糖、高蛋白等食品摄入选择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食品。适当育锻炼也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糖尿病包括散步、跑步、打太极、健身操等每周至少坚持3每30分钟以。通过饮食控制和育锻炼双重手段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糖尿病发生维护身健康。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预防,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注意,或是有因为生活工作过于忙碌,患上老年糖尿病之后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这就导致老年糖尿病越来越高发,也让广大朋友们越来越苦不堪言,深受折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爱吃山药2今天就来带大家介绍有关老年糖尿病的预防的一些知识吧。对于老年糖尿病的年龄概念目前尚不统一,国内多采用1980年联合国提出的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称为老年糖尿病;而有些国家则以65岁为分界线。

1老年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一、临床表现

随着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老年的绝对数量和占全人口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众所周知,由于传染病的逐渐减少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多,使后一类疾病的防治问题日益突出,这后一类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肾脏疾病和糖尿病,它们危害的对象大多数是中老年群,因为这些疾病病程长,大多在成年发病,逐渐累积到中→老年,患病率愈来愈高,随着人们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进,寿命已明显延长,再加上中老年本身生理和代谢的特点,各种组织器官的生物老化和功能减退,更容易患上述疾病,其结果自然是老年群形成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和造成个人和社会的巨大经济负担,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发达国家一般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而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及亚太地区)提出60岁以上为老年,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较长(70~80岁),而发展中国家较短(如中国男67.32岁,女70.63岁,1987年公布)之故。

老年糖尿病是指老年患糖尿病,凡60岁以上的人患有糖尿病,不论糖尿病何时发生,均属于老年糖尿病人,大多数的老年糖尿病人其糖尿病发生在60岁以前,但在老年阶段新诊断或普查发现有初发糖尿病人也不少见,老龄化本身就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随着年龄增长,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有上升的趋势,50岁以上中老年,每增加10岁,空腹血糖可增加0.056~0.112mmol/L,餐后1h血糖可增加0.84mmol/L,故一个70~80岁的老年餐后1h血糖可高达11~12mmol/L,而2h仍然在8.9mmol/L以下,这种高血糖倾向可能与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和全身代谢率降低有关系,一些研究证明,在老年中B细胞分泌胰岛素有第一时相的分泌减少者和前胰岛素分泌增加或前胰岛素/胰岛素比值上升者,老年全身代谢降低是普遍现象,故老年容易发胖,稍不注意,进食过多就容易发胖,特别是腹部发胖,发胖将加重胰岛素抵抗,可使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肝糖生成及输出增加,致高血糖倾向;从而刺激B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高胰岛素血症),久而久之可造成B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代偿功能减退,最终发生IGT→2型糖尿病,和其他年龄段的2型糖尿病相似,老年糖尿病人肥胖者多有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非肥胖者以B细胞功能缺陷为主。

1、无糖尿病症状。

2、症状不特异不典型:

(1)疲乏无力。

(2)思维不清(mentalconfusisn)。

(3)身体活动障碍。

(4)多嘴饶舌。

(5)体重减轻。

3、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的症状(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坏疽及神经症状)。

4、具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5、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二、临床特征

老年糖尿病人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常被漏诊,误诊,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

1、起病隐匿

三多症状不明显,常被漏诊误诊: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三多症不明显,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是在普查中查出或偶然查血糖发现的,由于老年肾糖阈值随年龄增大而升高,高渗性利尿不敏感,而使多尿症状不明显,有时多尿被误认为是喝茶习惯或前列腺肥大所致,烦渴感在老年也不明显故多饮也不突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常见于老年糖尿病人,有时因高渗性昏迷住院后始发现为糖尿病人,另有一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惟一的症状是不明原因的消瘦或不明原因的心理及精神障碍,而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或“精神病”,老年因白内障找眼科医生诊治,而发现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始转诊内科而作出糖尿病的诊断。

2、并发症多

并存症多,进展快,死亡率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来求医时,大多数已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系统和眼病,并且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

(1)老年普遍存在组织器官的退变,代谢下降和功能减退,易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肾脏疾病,白内障,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加重加速这些病变的发生发展。

(2)老年患者糖尿病的病程长,大多在10~以上,已知糖尿病的并发症与病程相关。

(3)根据“共同土壤”学说,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有共同的基础(如基因关联)和发病机制(环境因素和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因此老年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高,其他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系统的患病率也高,同时患糖尿病及这些慢性疾病者也多,多于一般非老年群。

(4)在老年糖尿病人群中自主神经系统损害相当普遍,表现为心律异常变化,体位性低血压,无痛性心肌梗塞,无症状低血糖及排尿障碍等,这些病变常掩盖病情,导致误诊和延误病情甚至死亡。

(5)非酮症高渗综合征几乎都发生在老年糖尿病人,如不及时诊治死亡率可高达40%。

(6)脑血管意外尤其是脑梗死,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高于非老年的糖尿病人群,许多病人缺乏自觉症状(由CT或NMB诊断),并可反复发生,甚至导致死亡。

(7)老年糖尿病人的感染性疾病也比非老年的糖尿病人群多,这主要是因为老年的免疫功能下降,血糖经常控制不良(见下),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大小血管并发症多等原因所致,比如,汪恕萍(1995)报道,老年糖尿病人并发感染的患病率高(51.4%),显著高于非老年糖尿病组(26.3%,P<0.001),肺部感染最为多见,其次为尿路感染,胆道感染和肺结核等,因感染而导致的病死率,糖尿病人老年组(23.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4.4%,P<0.05),在老年糖尿病人皮肤感染(细菌,真菌)和糖尿病足感染也相当常见,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3、血糖控制不良

血糖控制不良影响老年糖尿病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发病率较高,情感变化不稳定,Meneilly等(1993)对代谢控制较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了精神心理试验,经过6个月的代谢控制改善后发现,病人在情感,注意力,专心程度,近期记忆和理性思维等方面都有改善,Gradman等(1993)则发现,血糖控制改善使老年糖尿病人的学习能力,记忆力均有提高,Berger认为,老年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常在8.1~12.3mmol/L之间,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所造成,虽然无糖尿病症状,但一部分人有精神症状,如抑郁,淡漠,疲乏,乏力,失眠烦躁不安等是胰岛素缺乏所致,可采取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患者的精神状态,自我感觉明显改善,血糖下降使患者可以适当放松饮食限制并比较愉快的生活。

然而由于许多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使一些老年糖尿病人饮食调节相当困难,不稳定,任意性大,由于病人记忆力差,缺乏依从性,按时服药,打针和查血糖均难以保证,该用胰岛素未用,该吃1天3次药者常忘记某次服药,有人作过抽样断面调查发现,老年糖尿病人真正坚持治疗作好自身(家庭)保健使血糖控制达到要求者不足1/4,有的病人长期血糖增高未获控制。

2老年患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人患上了这一很难治的疾病,不仅仅是老年,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这种疾病,但大部分还是老年患上此病,所以说,作为糖尿病的高发人群,老年要注意啦,一定要预防糖尿病,不要使自己也成为患者,否则,带给自己的只能是伤害,对于预防的问题,一定要了解两点,那就是病因和早期症状,但我觉得早期症状更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靠早期症状来发现疾病的来临,对于老年患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下面也给出了列举。

一、眼白发红:如果人平时睡眠不足,身体容tulaoshi易疲乏,眼睛就会满是红筋,但同时也有可能是患了虹膜炎的表现。虹膜炎的产生可能与自身的肠胃炎性或者关节炎等病毒感染或自主免疫性疾病所引起。

二、面部皮肤痕痒:得了糖尿病会出现怎样的症状?如果皮肤发痒、干燥、剥落、发红及疼痛,那么就有可能是染了湿疹,此时就应该时常保持皮肤湿润。但同时也可能因肝脏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引起,这就可能与糖尿病有关了。如果胆汁阻塞,积聚在血管内,就可能使得皮肤出现痕痒,这是糖尿病的症状。

三、面色灰黄:面色无光泽,此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身体的细胞不能吸收水份,引发脱水的迹象。

四、眼睑苍白:轻轻拉开眼皮,检查眼睑内侧是否呈光泽的粉红色,如果不呈粉红色就表示你缺少铁质,即贫血。如果有贫血的迹象,就应该多吃些红肉、青菜、谷麦和豆类等。

五、眼皮下垂: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眼皮沉重有时不一定是困乏的表现,也可能是压力过大,甚至可能与糖尿病有关,甚至是肺癌、中风的表现。

作为一个老年,本应是享受的时期,但当患上糖尿病以后,真的就谈不上享受啦,同时,带来的就是伤害,所以说,当出现眼白发红、面色灰黄、眼睑苍白的时候真的要注意啦,因为我们也知道,这些症状的出现,很可能就是糖尿病的来临,最后,祝愿老年们身体健康。

3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 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 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 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 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 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 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 (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①适应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②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③不良反应一 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 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①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②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

(4)胰岛素增敏剂 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①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②那格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三)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 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 游泳等。

4老年糖尿病治疗四大原则

如今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患上糖尿病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糖尿病这种疾病目前还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治愈,只能控制病情。老年要比年轻人更加容易患上糖尿病,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及时治疗的话,就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还是早点治疗的好。下文主要为大家讲诉的是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老年糖尿病治疗原则:

1、避免首选作用比较强的降糖药

老年得的糖尿病大多数都是2型糖尿病,刚开始病情并不是太严重的,刚开始在选择降糖药的时候,不要选择药性太强的药物,以免出现低血糖症状。

2、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可以改用注射胰岛素

对于一些病程比较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服用降糖药已经没什么效果了,这时候应当选择注射胰岛素,这也是目前主流的治疗胰岛素的方法。

3、经常检查肝肾功能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这种疾病的并发症是非常多的,对多个器官都会造成损害,比如肝、肾。因此患者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发现异常立即接受治疗。

4、时刻监测血糖,以免低血糖

老年对低血糖的耐受力是没有年轻人好的,出现低血糖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标准应当比一般人宽松一些,空腹血糖<140mg∕d1(7.8mmo1∕L),负荷后2小时血糖<200mg∕d1(11.1mmo1∕L)即可。

希望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上面的这些原则,这样才可以将血糖控制在较为理想的状态,不会出现血糖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形。其实血糖过低要比高血糖更为严重,低血糖的人会在短时间内感到晕厥,严重的甚至丢了性命,因此糖尿病患者也不能将血糖降得太低。

5老年性糖尿病的中医食疗法

中医食疗方法对老年的糖尿病起到至关重要的治疗效果。做法不仅简单容易,而且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在饮食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老年适当的进食粗纤维食物及养成饮茶习惯都是不错的选择。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中医食疗方法:

(1)菠菜粥:菠菜100~150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适用于糖尿病阴虚化热型。便溏腹泻者禁服。

(2)芹菜粥:鲜芹菜60~100克,切碎,粳米50克,煮粥食用。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

(3)木耳粥:黑木耳30克,粳米50克,大枣3枚,先浸包木耳,将粳米、大枣煮熟后加木耳共煮粥食。适用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者。美国明尼索达大学医学院汉穆希密特教授认为,常食木耳可以减少和预防心脏病的发作。

(4)萝卜粥:新鲜白萝卜适量,粳米50克,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痰气互结者。

(5)山药粥:生山药60克,大米50克,先煮米为粥,山药为糊、酥油蜜炒合凝,用匙揉碎,放入粥内食用。适用于糖尿病脾肾气虚,腰酸乏力、大便溏泄者。

(6)槐花粥:干槐花30克或鲜品50克,粳米50克,煮粥服用。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中风患者。槐花可扩张冠状动脉,可防治动脉硬化,常服用有预防中风作用。

(7)菊花粥:秋菊烘干研末,先以粳米50克煮粥,调入菊花末10克稍煮一二沸即可服用。适用于糖尿病双目干涩、视物昏花者。菊花清肝明目,临床用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

(8)荔枝粥:荔枝5~7个,粳米50克,水适量,煮粥服用。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9)葛根粉粥:葛根粉30克,粳米50克,共煮粥服用: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或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者。葛根含黄酮类,具有解热、降血脂、降低血压、降低血糖作用。

(10)生地黄粥:鲜生地150克,洗净捣烂取汁,先煮粳米50克为粥,再加入生地汁,稍煮服用。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者。

(11)杞子粥:枸杞子15~20克,粳米50克,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肝肾阴虚者。

(12)天花粉粥:天花粉30克,温水浸泡2小时,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粳米50克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口渴明显者。糖尿病孕妇禁用。

(13)韭子粥:韭子10克炒熟,粳米50克,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性阳萎病人。

二食疗菜肴与药膳:

(1)苦瓜:清热解毒,除烦止渴,临床与动物实验证明苦瓜具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糖尿病人常食有一定降低血糖作用,可用鲜苦瓜作菜食用或红烧苦瓜,每次100克。糖尿病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2)南瓜:具有降低血糖、血脂作用。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南瓜粉对轻型糖尿病确有疗效。可将南瓜烘干研粉,每次5克,每日3次,也可用鲜南瓜250克煮熟食用,既充饥又可降低血糖。

(3)洋葱:味淡性平,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可用洋葱50~100克水煎服,也可作菜食用。

(4)蚌肉苦瓜汤:苦瓜250克,蚌肉100克,共煮汤,加油盐调味,熟后喝汤吃苦瓜蚌肉,适用于轻型糖尿病。

(5)沙参玉竹煲老鸭:沙参30~50克,玉竹30克,老雄鸭1只,葱、姜盐少许焖煮,熟后食肉饮汤。适用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

(6)玉米须炖龟:玉米须100克,乌电1只,葱、盐、料酒适量,炖熟食肉饮汤。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7)黄鳝:具有一定降糖作用。用黄鳝制做的药膳有:参蒸鳝段、内金鳝鱼、烩鳝血丝、归参黄鳝、翠皮爆鳝丝等均可选用。

(8)韭菜煮蛤蜊肉:韭菜250克,蛤蜊肉250克,料酒、姜、盐少许,煮熟饮汤食肉。适用于糖尿病肾阴不足者。

(9)枸杞子蒸鸡:枸杞子15克,子母鸡1只,加料酒、姜、葱、调料,共煮熟食枸杞子、鸡肉并饮汤,适用于糖尿病肾气虚弱者。

其它:田螺、鳕鱼、蚕蛹、海参等均有一定降低血糖作用。

三汤类、饮料:

(1)双耳汤: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洗净加清水蒸笼蒸至木耳熟烂,食木耳饮汤。适用于糖尿病人眼底出血症。

(2)猪胰汤:猪胰1个,黄芪60克,山药60克,水煎汤,食猪胰,饮汤。适用于各型糖尿病。

(3)糯米桑皮汤:爆糯米花30克,桑白皮30克,水煎服。适用于糖尿病口渴多饮者。

(4)菠菜银耳汤:鲜菠菜根150~200克,银耳20克,共煎汤,饮汤食银耳。适用于糖尿病大便秘结者。

(5)鸽肉山药玉竹汤:白鸽1只,山药30克,玉竹20克,共煮熟食肉饮汤,适用于阴虚型糖尿病。

(6)菊槐绿茶饮: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沸水冲泡饮用。适用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

(7)苦瓜茶饮:鲜苦瓜1个,绿茶适量,温水冲泡。适用于轻型糖尿病患者。

(8)乌梅茶:乌梅1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9)黄精枸杞茶:黄精15克,枸杞10克,绿茶3克,温开水冲泡代茶饮。

(10)鲜生地露:鲜生地500克,切成小块,制露1000克,每服100克,具有滋肾养阴、生津止渴作用。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

(11)麦冬茶:麦冬、党参、北沙参、玉竹、花粉各9克,乌梅、知母、甘草各6克,共为细末,每服1剂,白开水冲代茶饮。

(12)生津茶:青果5个,金石斛、甘菊、竹茹各6克,麦冬、桑叶各6克,鲜藕10片,黄梨2个(去皮),荸荠(去皮)5个,鲜芦根(切碎)2支,上药共为粗末,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

此外,老年最适宜常练太极操:能促进身体能流管道顺畅,增进血气的循环,促使各部位各器官功能正常,分泌平衡,达到保健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效果。能避免疾病的不同并发症和严重性。疗效更实惠,更可靠,更有用。

点击查看全文

如果觉得《预防老年糖尿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