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糖尿病康复 > 糖尿病治疗延误可能造成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治疗延误可能造成哪些并发症?

时间:2024-03-18 18:30:07

相关推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高血糖,引起眼部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等。眼部病变会引起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肾脏病变会发展成慢性肾病,最终需要透析治疗;神经系统病变会导致感觉减退、疼痛、甚至截肢。此外,糖尿病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心脏病和中风,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至关重要,通过控制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延迟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周,很容易引发相关并发症的,那么糖尿病容易出现的几种并发症?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下。1、感染,当糖尿病出现后,患者的血糖会发生变化,这时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会下降,使

1糖尿病容易出现的几种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周,很容易引发相关并发症的,那么糖尿病容易出现的几种并发症?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下。

1、感染,当糖尿病出现后,患者的血糖会发生变化,这时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会下降,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2、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的并发症,它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

3、糖尿病肾病,当糖尿病影响到肾脏时,很容易出现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4、心脏病变,其中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当出现这种并发症时,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5、神经病变,对于神经出现异常时,患者会表现为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6、眼部病变:如果糖尿病病程超过,大部分病人会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上述介绍了关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尽量的做好糖尿病的保健工作,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2远离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警信号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包括高血糖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及早开始干预,全面有效地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糖、血压、血脂、肥胖等),才能显著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庆幸的是,当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时一般都会有相应的先兆症状。大量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们,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重在一个“早”字,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某一部分失调时总有许多提示信号,如果您经常被以下问题困扰,就得警惕了!

1.来自眼睛的信号:当糖尿病人视力减退或是眼前出现黑影,千万不可大意,这很可能是长期高血糖引起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所致。老年人总是习惯用“年老眼花”来解释自己的视力下降,但对糖尿病人而言,一定要注意排除糖尿病眼病。

2.来自口腔的信号:典型患者可见牙龈红肿疼痛、牙龈松动甚至脱落等。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导致牙周组织局部微循环障碍,免疫力低下,易受损伤及感染,且修复能力较差。如有糖尿病性骨病,还会使牙槽骨质疏松,加重牙周病,可见牙齿脱落等。

3.来自皮肤的信号:病人感觉全身皮肤瘙痒,反复出现毛囊炎、疖肿、痈及水疱等皮肤损害,严重者甚至导致局部皮肤溃疡及坏疽,而且创面不易愈合。另外,糖尿病人真菌感染也较常见,如股癣、手足癣、甲癣等等,多发生在身体潮湿温暖的部位(外阴部、乳房下、脚趾间等),常见于肥胖及血糖较高的患者。

4.来自四肢的信号: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往往提示有周围神经病变。典型者表现肢体远端麻木感、蚁行感、针刺感、灼热感、疼痛感等,症状由轻到重,逐渐进展。到了晚期阶段,病人可出现痛觉、温度觉及触觉完全丧失,此时病人肢体由于缺乏神经保护很容易在浑然不觉中受伤。

5.来自汗腺的信号:有些糖尿病患者特别好出汗,往往一吃饭就大汗淋漓,其特点是上半身(头、胸、背部)出汗,而下半身却一点汗也不出。出汗异常是植物神经受损的表现。

6.来自肾脏的信号: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可没有什么症状,仅仅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而普通尿常规检查则完全正常。通过尿微量蛋白检测可以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糖尿病肾病若不能及早发现和治疗,一旦进展到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病情将不可逆转,最终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7.来自消化道的信号:长期高血糖可损害胃肠道植物神经,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有些病人表现为上腹饱胀、顽固性便秘;另外一些病人则表现为顽固性腹泻,但往往不伴有腹痛及发热。

8.来自心血管的信号: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心跳加速,心率可达90~100次/分钟以上。正常人夜间心率比白天偏慢,而此类患者夜间和白天的心率变化不大,而且活动与不活动心率变化不大。此外,还有些病人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当病人从卧位(或蹲位)起立时,常伴有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眼前发黑,严重时会出现晕厥。

9.来自骨骼的信号:当糖尿病人感觉腰酸背疼、且有明显驼背时,很可能是骨质疏松所致。骨骼是以蛋白质(胶原蛋白)为基质,大量的钙沉积于上而形成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较高,肾脏在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血液中的钙也随尿大量流失,此外,由于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患者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因此容易引起骨质疏松。

10.来自性腺的信号:病情初期患者可以射精并存在性高潮,仅有阴茎勃起不坚的症状。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成完全性阳痿。因此,性功能减退也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信号。

11.来自夜尿多的信号:夜尿多是指夜间尿量或排尿次数异常增多。如果夜尿量大于一天总尿量的1/2或昼夜排尿次数多都为夜尿多。其临床表现除有夜间尿量或次数增多外,患者往往伴有睡眠不足、精力不济、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

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可以避免并发症吗?

临床实例

张老师年逾六旬,五年前查出有2型糖尿病。这些年来,他没少学习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深知高血糖对身体的危害,饮食上非常注意,坚持用药从不马虎,血糖控制得一直不错,多次查空腹血糖都在7.0毫摩尔/升以下。最近张老师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却被医生告知合并有冠心病。对此,他深感疑惑:血糖控制良好,怎么还会出现并发症呢?

类似张老师这种情况并非罕见,个中原因比较复杂,分析起来,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单纯注重血糖控制,忽视对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干预。研究揭示,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指心、脑及下肢血管)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预防大血管并发症,仅仅控制血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需同时控制血压、血脂、血黏度及体重,而且要严格达到控制标准。

2.早在糖尿病前期,大血管并发症可能就已出现。研究认为,大血管并发症早在糖尿病前期,伴随着胰岛素抵抗的出现可能就已经发生,并非都是确诊糖尿病之后才出现。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刚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就已经有了心血管并发症。因此,对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不仅是为了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对预防心血管并发症也大有裨益。

3.餐后血糖高对心血管的危害更大。张老师虽然空腹血糖控制尚可,但不表明他的餐后血糖控制得也好。与空腹高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对全天的总体血糖水平影响更大,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关系更为密切,对糖尿病的危害也更大。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病情监测时,不能只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说明患者总体血糖水平控制得并不理想,很可能存在餐后高血糖,需要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4.严控血糖,并发症只是显著减少但不等于没有。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即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大约减少2/3,对大血管并发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减少”不等于“没有”,所以,上述例子中的张老师虽然血糖控制得较好,仍然出现了冠心病(大血管并发症)也就不难理解了。但切不可因为不能百分之百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就放松对血糖的严格控制,毕竟严格控制血糖对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还是相当肯定的。

5.波动性高血糖危害更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即忽高忽低)也有密切关系,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因此,我们在严格控制高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低血糖,以减少血糖波动所带来的危害。

治疗糖尿病光控制血糖还远远不够,只有全方位地控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糖、血压、血脂、肥胖等),减少血糖波动,才能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3简单盘点糖尿病几种常见并发症的危害

专家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也称为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并且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为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溃疡、疼痛、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心脏病变: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不是糖尿病病人的2到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眼部病变:糖尿病病程超过,大部分患者会有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常见的病变有青光眼、虹膜炎、白内障等。

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是存在应激情况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严重不足时,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就会在血中的浓度显著升高,而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减少,导致高酮体血症和尿酮体。

神经病变: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感、自发性疼痛、感觉减退。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便秘、尿潴留、腹泻、阳痿等。

以上是专家为大家介绍的关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您了解到了吗,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加注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4糖尿病延误治疗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若不积极治疗控制控制血糖,会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出现。糖尿病延误治疗会出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大、中动脉的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

糖尿病肾病:常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见于病史较长,未积极控制血糖的患者。其发展主要分V期:Ⅰ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增加;Ⅱ期:肾损害无临床表现,尿白蛋白正常,运动后尿白蛋白增加;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出现微量白蛋白尿;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出量>300mg/24h,尿蛋白总量>0.5g/24h;Ⅴ期:终末期肾衰,表现为尿毒症、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超过,大部分患有均有视网膜的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按眼底表现分为二型六期:单纯型包括三期:Ⅰ期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增殖型也有三期: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Ⅴ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Ⅵ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早期最多见的神经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四肢远端有本体觉、位置觉、振动觉、温度觉异常,常有共济失调、踏棉絮感,四肢蚁走感,或手套、袜套样感觉,随后可伴有深部钝痛与痉挛样痛,即痛性神经病变,疼痛呈持续性、自发性或疼痛过敏。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及改善循环为主。

糖尿病足:糖尿病人常因足部感染引起足及下技坏疽,称为“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麻木,感觉迟钝、发冷、疼痛等。一旦发病,由于其治疗复杂,困难大,会面临截肢等后果。因此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最可怕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就是足部溃疡,常合并有细菌感染化脓现象,严重的可演变成足部坏疽。治疗主要为控制血糖、换药、负压吸引、或截肢等综合治疗。

()

5警惕:冬季是糖尿病及并发症高发季节!

冬季是一年之中糖尿病病情较容易加重的季节,冬季促使人体的各种消化酶分泌增加,增加食欲。对一般人来说,多吃点倒也无妨,但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在饮食上则要有所禁忌,切记不能多食,必须严格控制。一定要做到“定时就餐、少吃多餐、七八分饱、多菜少肥、少盐多醋、必食主食(粗细粮各半)”。饮食过量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病情,诱发并发症。“糖友”应牢记“冬季血糖水平最高,而夏季则最低”。因此,在这严寒季节里必须想方设法控制血糖,这是“抗糖”斗争中的头等大事。

当我们度过了“多事之秋”这个季节,就应该告别“秋冻”,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创造一个“健康小气候”,这是当务之急。避免因人体体温中枢来不及调节到位而招致意外。医学表明,当气温降到零度时,寒冷的天气使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同时上升。这是因为骤冷引起血压突然升高,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者以及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原本就已硬化、脆弱的小动脉易因承受不了强大的内压而引起脑出血等。另外,乍寒天气也会使血液黏稠度来不及自我调理,血液在粗糙细小的动脉内流速减缓,容易形成小血栓,造成血管堵塞或心肌梗死。所以,作为一个糖尿病病人,更应积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

糖友如何保暖?

首先是头部保暖,头部与机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关系。人体散热最多的地方就是头部,气温越低,由头部散失的热量越多,所以外出时,必须戴顶帽子保暖。

其次是背部保暖,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防止背部受寒,对患有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人极为重要。因背部许多穴位是人体内外环境的通道,特别是老年人应及早穿件皮、棉背心,睡觉时床上加铺一层被褥。

最后是脚部保暖,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它有通往全身的众多穴位,可活跃肾经内气,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强身健体。脚若受冷刺激,可直接影响到肌肉、骨骼和内脏的功能,从而诱发疾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脏器老化、功能衰退,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耐受力更差。如果不注意脚部保暖,寒邪极易通过脚部侵袭人体,损伤阳气而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脚部保暖还可以预防糖尿病足要,所以从现在起就应穿双宽松的棉鞋和厚袜过冬。

注意保暖的同时,经常捶捶背可提高免疫力。捶背可以行气活血,舒筋通络,因背部脊柱两旁有许多联络脏腑的穴位,捶打可刺激调节脏腑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防治疾病。

冬季也要注意适度锻炼

严寒迫人,人们外出活动大大减少,如果不活动,热量得不到消耗,不利于血糖稳定,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选择较好的天气外出活动或晒晒太阳。运动也要量力而行,在室内也要积极想办法活动,如拍打长寿穴位、做手指操、转健身球等。除此之外,一定要坚持规律生活,记好每天的就餐日记和监测血糖日记,作为复查看病时及时调整药物的依据。总之,在这个季节里,糖尿病病友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如果觉得《糖尿病治疗延误可能造成哪些并发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